今年以來,美國的對華策略出現了一個(ge) 突出特點:碰瓷。
從(cong) 年初的“氣球”鬧劇,到兩(liang) 周前精心塑造的防長“閉門羹”,再到上周密集釋放訪華消息,美國一手施壓製裁,一邊故作委屈地把自己裝扮成受害者,一直在編寫(xie) “自己很主動,中方不熱情”的情節。
麵對美國的碰瓷,國人難免有情緒,催生出了幹脆別見的想法,甚至也有疑問,跟美國講道理還有什麽(me) 用?
這樣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我們(men) 更應該進一步思考,麵對碰瓷慣犯,什麽(me) 才是最有效的應對?
這段時間,美國振振有詞地和中國講“溝通”,賺足了眼球,拉滿了腔調。
最新的動向,是美方匿名官員爆料,稱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將在本周訪華。
四個(ge) 月前,因為(wei) 一枚“氣球”扭捏作態,說來又沒來的,就是布林肯。
因為(wei) “氣球”事件,美國國務院與(yu) 中國交流受阻,外交工作難以開展。負責中國事務的最高官員華自強,直接宣布6月底辭職。他的頂頭上司,美國副國務卿舍曼也做出了同樣的決(jue) 定。
當時,《流浪地球2》正在熱映,網友就諷刺道,“流浪氣球”讓美國風聲鶴唳。甚至,還有點兵荒馬亂(luan) 。
戲演過火了,把自己的飯碗都砸了。
現在,美國再次釋放溝通的消息,我們(men) 要看清它到底是“回頭是岸”還是“本性難移”。
就在訪華消息釋放後,美國媒體(ti) 又刊發了一篇聳人聽聞的文章,稱中國要建設電子監聽站監聽美國軍(jun) 事基地,還拿此事與(yu) 冷戰對峙比較。
6月7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對布林肯訪華的回應,隻有一句話,“關(guan) 於(yu) 你提到的問題,我沒有可以提供的消息。”若是真誠溝通,我們(men) 自然不拒絕,若非要碰瓷,我們(men) 姑且靜觀其變。
就像我們(men) 最常講的那個(ge) 道理:看你怎麽(me) 說,也要看你怎麽(me) 做。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布林肯做戲並非偶然,美國的“戲精”也不止他一個(ge) 。
美國防長奧斯汀,戲也很足。
在香格裏拉對話會(hui) 上,奧斯汀跨越好幾個(ge) 席位主動來與(yu) 中國防長握手,第二天卻又稱握手不能夠代表真誠溝通,場外還把軍(jun) 艦開到中國家門口,拍攝中國軍(jun) 艦橫切美艦的視頻,渲染中國“威脅”亞(ya) 太安全。
事實是,中國的處置完全依法依規。
究其本質,我們(men) 可以看清:
每次一說要見麵,美國就熱衷給中國做局,營造出美國迫切交流的假象,與(yu) 此同時,又在中國的原則底線問題上反複試探挑釁。
這些美國政客的表演,可不是賺吆喝那麽(me) 簡單。
美國想的,就是請君入甕,等著拿中國的任何一丁點過激反應添油加醋,給中國扣一個(ge) “不負責任”“破壞全球安全”的帽子,再對中國上手段,讓中國吞下核心利益被侵害的苦果,還落得一身埋怨。這一點,中國給美國講得很清楚,美方沒有資格和實力這麽(me) 做。
正所謂“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中美關(guan) 係,中國看的是大局。見與(yu) 不見,都是要維護國家利益。
麵對纏著我們(men) 惹是生非的美國,我們(men) 的姿態很堅定:不可能一麵說要見麵,一麵打壓遏製中國。
談歸談,做歸做,不僅(jin) 解決(jue) 不了問題,還會(hui) 適得其反。
碰瓷,需要抓手和“流量”。
美國碰瓷最想演給誰看?正是中國周邊的鄰國。
兩(liang) 周前,表演與(yu) 中方握手的一出戲後,奧斯汀緊接著又麵向亞(ya) 太國家,重複“中國威脅”,聲稱要在亞(ya) 太增強軍(jun) 事部署,保護盟友免受“威脅和壓迫”。
諷刺的是,可能自知招人厭,在美國國防部網站發布的奧斯汀發言文字稿中,標題偷偷從(cong) 《美國在印太地區的領導力》變成了《印太地區的共同願景》。
不管怎麽(me) 遮掩,美國用軍(jun) 事手段當重頭戲介入周邊、碰瓷中國早已成了套路。但曆史也告訴我們(men) ,這樣的路數不會(hui) 成功。
2012年,美國正式提出“亞(ya) 太再平衡”戰略,當時提出這個(ge) 政策的,就是美國時任國防部長;地點,也是香會(hui) 。結果,2017年,美國前助理國務卿董雲(yun) 裳直接宣布“亞(ya) 太再平衡”戰略正式結束。
5年沉浮,折戟沉沙。用軍(jun) 事碰瓷,草草收場。美國該從(cong) 曆史中吸取教訓,學點道理。
那5年,美國在做什麽(me) 呢?
裹挾周邊國家以參與(yu) 軍(jun) 演等方式,碰瓷中國,讓地區生亂(luan) 。南海爭(zheng) 端、釣魚島問題等,就是美國這段時間留下的坑。在美國公開支持、直接導演下,中菲之間甚至還發生了所謂南海仲裁案。
諷刺的是,2016年快出仲裁結果時,菲律賓前總統阿基諾三世就下台了。新上任的杜特爾特是個(ge) 明白人,一上台就說南海仲裁沒用,並很快訪問了中國。第二年,他再次訪問中國。
在第一次訪問中國時,杜特爾特說,是時候和美國說再見了。在第二次訪問中國前,他說,“一帶一路”倡議將造福菲律賓人民。
當美國的軍(jun) 艦開始頻密駛向南海興(xing) 風作浪,碰瓷中國時,中國麵向周邊、麵向世界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
中國一直在講,共享中國的發展機遇,共享亞(ya) 太的發展機遇。這話,美國顯然沒聽懂。
菲律賓總統訪華的2016年,中國首次躍升為(wei) 菲律賓第一大貿易夥(huo) 伴。那次訪華,菲律賓除了說出不讓第三方介入南海之外,一口氣和中國簽了13個(ge) 合作協議。
2017年,“亞(ya) 太再平衡”戰略徹底潰敗的那一年,中國與(yu) 東(dong) 盟貿易額超過了5000億(yi) 美元,較上年增長了13.8%,這一增速超過中國對外貿易平均增速,並且在中國前三大貿易夥(huo) 伴(歐盟、美國、東(dong) 盟)中增速最快。
美國為(wei) 了碰瓷中國,給亞(ya) 太送來的是危機,中國麵向亞(ya) 太始終講的是發展。
亞(ya) 洲擁有輝煌的過去,四大文明古國亞(ya) 洲有其三。但在工業(ye) 化、現代化進程中,亞(ya) 洲幾度失落,甚至飽受淩辱。
正是出於(yu) 這樣的共同曆史,中國與(yu) 周邊國家最能理解彼此對發展的追求。
回想當年,明知敵對勢力可能的暗殺計劃,中國代表也毅然登上“克什米爾公主號”,以視死如歸的信念感,參加萬(wan) 隆會(hui) 議。今天,中國與(yu) 周邊國家,正在以更堅定的發展信念,對衝(chong) 挑釁。
周邊外交始終是中國外交的首位。發展的硬道理,始終是我們(men) 的共同語言。
早在10年前,亞(ya) 太地區就是世界經濟增速最快的地區,發展的道理背後,我們(men) 每一個(ge) 人都切身分享和感受到了回饋。
今年以來,美國在中國周邊,有點窮凶極惡的意思。
又是推動北約東(dong) 擴到日本,要求東(dong) 南亞(ya) 國家開放新的軍(jun) 事基地,並攛掇“美日菲”和“美菲澳”安全聯盟。
這換來的,是更加邊緣化。
正像一位亞(ya) 洲國家總統幾天前說的,今天如果有國家轉而去向中國尋求幫助,大家不要感到意外,因為(wei) 這個(ge) 世界需要的東(dong) 西很多,而美西方已經給不了了。
美國碰瓷時,中國一直在講什麽(me) ?
當美國帶著火藥味十足的“亞(ya) 太再平衡”戰略回到亞(ya) 洲時,中國說的是,太平洋是太平之洋,合作之洋。
當美國在南海、東(dong) 海四處點火,揚言中國威脅時,中國說的是,在國土之外,中國在亞(ya) 洲沒有任何軍(jun) 事基地,沒有任何駐軍(jun) 。
當美國非要靠挑撥周邊生事生亂(luan) 碰瓷中國時,中國反複說的是,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寬廣的太平洋有足夠的空間容納中美兩(liang) 個(ge) 大國。
中國沒有選擇在美國碰瓷時,停下腳步,當場和美國爭(zheng) 個(ge) 高下。中國與(yu) 周邊國家的相處方式,沒有因美國挑釁從(cong) 根本上偏移。
中方反複講的道理,反映的是中國提倡的亞(ya) 太地區的主流認知——以共同發展對衝(chong) 外部挑釁。
何以“發展”?
就在美國鉚足力氣挑釁時,東(dong) 盟發起的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RCEP),兩(liang) 周前如期對全部15個(ge) 成員完成生效程序。與(yu) 之對應的,是中國已連續13年保持東(dong) 盟第一大貿易夥(huo) 伴地位。
其實,熱衷軍(jun) 事碰瓷的美國這兩(liang) 年似乎也聽懂了中國講的道理,不再隻是窮兵黷武,也在經濟上做文章,拿出了印太經濟框架。但談了一年,依舊分歧重重。原因在於(yu) 美國沒有聽懂的另外兩(liang) 個(ge) 字:
共同。
美國經濟決(jue) 策的關(guan) 鍵詞,就是“排他”。這一點,中國提醒過,現在美國已經有前政要開始後悔,當初沒有聽中國的勸導。上個(ge) 月,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設計者之一,約翰·桑頓,首次對外透露了一個(ge) 消息。
當年,跟桑頓一起耕耘中美關(guan) 係的美國前國務卿克裏稱,曾收到中國邀請其“共建‘一帶一路’”的提議,克裏對此很感興(xing) 趣,但因為(wei) 美國財政部的反對意見,最後未能成形。克裏後來表示,沒能接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其“一生中錯失的最大政治機會(hui) ”。
美國不是沒有人聽懂中國天天講的那句道理:找到中美相處之道,有利於(yu) 中國,有利於(yu) 美國,有利於(yu) 世界。
實際上,就在中國發起“一帶一路”倡議的同期,中方曾邀請美國加入剛成立的亞(ya) 投行。但美國不僅(jin) 自己拒絕加入,還阻止別國加入。
日月不同光,晝夜各有宜。發展的機會(hui) 不是用來施舍和支配的,而是大家共享。這是中美對於(yu) 發展觀的重要認知差。
美國費盡心思,想的是扼殺別人的發展機遇,中國想的是共享發展機遇。
當發展命運真正交織,心才會(hui) 越來越近,才會(hui) 不為(wei) 一事所惑,不為(wei) 一言所擾。
這是中國麵對碰瓷時,為(wei) 什麽(me) 始終堅持講發展的道理。
一時強弱在於(yu) 力,千秋勝負在於(yu) 理。
亞(ya) 洲事務要由亞(ya) 洲人自己主導,但不可否認,美國依然在地區有一定影響力。
當我們(men) 不可避免地麵對碰瓷時,最終結果不在於(yu) 一時一事、一城一池的得失進退。
美國的時間在眼前,中國的時間在未來。(玉淵潭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