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沈陽6月13日電 題:顏真卿書(shu) 法何以享譽海內(nei) 外?
——專(zhuan) 訪沈陽師範大學書(shu) 法教育研究所原所長楊寶林
作者 孟令卓
顏真卿是中國書(shu) 法史上極具代表性的人物,2019年日本東(dong) 京舉(ju) 辦的顏真卿書(shu) 法展曾轟動一時。顏真卿書(shu) 法為(wei) 何有如此魅力?何以在海外掀起觀展熱潮?沈陽師範大學書(shu) 法教育研究所原所長楊寶林近日就此接受中新社“東(dong) 西問”獨家專(zhuan) 訪。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顏真卿是中國書(shu) 法史上極具代表性的人物,怎樣看待其書(shu) 法地位?如何解讀其書(shu) 法中的思想內(nei) 涵和人格精神?
楊寶林:顏真卿是唐代著名書(shu) 法家,其楷書(shu) 筆畫肥碩,結體(ti) 樸茂開張,具有一種博大雄渾氣象。蘇軾讚歎“顏魯公書(shu) ,雄秀獨出,一變古法,如杜子美詩,格力天縱”,朱長文在《續書(shu) 斷》中將顏真卿列為(wei) “神品”第一人,評其書(shu) 法“縱橫有象,低昂有態”,二王之後,無人可及。
在中國書(shu) 法史上,能夠開宗立派的人物隻有兩(liang) 位,一位是王羲之;另一位就是顏真卿。如果說王羲之是書(shu) 法中的孔子,是書(shu) 聖,那麽(me) 顏真卿就是孟子,是亞(ya) 聖。顏真卿與(yu) 歐陽詢、柳公權和趙孟頫並稱“楷書(shu) 四大家”,行書(shu) 功力亦深厚,其《祭侄文稿》被譽為(wei) “天下第二行書(shu) ”。
顏真卿深受儒釋道文化浸染,其楷書(shu) 重視法度、規範、秩序,書(shu) 風雍容博大,是儒家思想的體(ti) 現;書(shu) 寫(xie) 的《多寶塔碑》《妙法蓮華經》等碑文高古靜穆;其楷書(shu) 的樸拙和《老子》的“大巧若拙”相類,行書(shu) 《祭侄文稿》《爭(zheng) 座位帖》自然塗抹,率性天真,讓人想到“道法自然”。
古人論書(shu) 法極重人品,在古代書(shu) 家中,顏真卿是書(shu) 品、人品俱佳的典型。他一生光明磊落,剛正不阿,最終為(wei) 國捐軀。其楷書(shu) 氣度雍容,字裏行間流露出廊廟之氣;其行書(shu) 則直抒胸臆,《祭侄文稿》《爭(zheng) 座位帖》字勢飛動,家國情懷流蕩於(yu) 筆墨間,如蔣衡《拙存堂題跋》所說“忠義(yi) 大節,明並日月”。
北京,參觀者觀賞顏真卿《祭侄文稿》(複製品)。易海菲 攝
中新社記者:顏真卿書(shu) 法為(wei) 何至今仍轟動海外?
楊寶林:顏真卿書(shu) 法對海外的影響可追溯到唐代。日本最早學習(xi) 、傳(chuan) 播顏真卿書(shu) 法的是空海,漢語名為(wei) 遍照金剛。唐德宗貞元二十年(804),空海作為(wei) 遣唐使成員到唐朝學習(xi) 佛法。在此期間,他對中國書(shu) 法十分感興(xing) 趣,尤其喜歡顏真卿書(shu) 法。空海被稱為(wei) 平安時期的書(shu) 法泰鬥,其《灌頂曆名》草稿,明顯帶有《祭侄文稿》和《爭(zheng) 座位帖》筆意。
韓國最早學習(xi) 顏真卿書(shu) 法的是崔致遠。唐懿宗鹹通九年(868),崔致遠作為(wei) 留學生被新羅派遣到唐朝學習(xi) ,回國後開始傳(chuan) 播漢學,其書(shu) 法是“歐體(ti) 顏情”。
2019年在日本舉(ju) 辦的“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書(shu) 法展轟動一時。漢文化圈的日本和韓國之所以一直喜歡顏真卿書(shu) 法,且至今熱度不減,主要原因有:一是顏真卿書(shu) 法流傳(chuan) 到日本和韓國後,也成為(wei) 他們(men) 的經典,學習(xi) 顏真卿書(shu) 法已形成一種傳(chuan) 統。如日本井上有一,崇拜顏真卿幾乎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二是顏真卿的人格魅力。他是唐朝的藎臣,受人尊重。三是顏真卿的書(shu) 法,尤其是楷書(shu) ,端正、大氣,符合人們(men) 的審美心理,所以,直到今天仍有眾(zhong) 多學習(xi) 者。
湖南長沙,觀眾(zhong) 參觀唐代顏真卿《大唐中興(xing) 頌》石刻拓片。楊華峰 攝
中新社記者:近些年,顏真卿書(shu) 法在海外的反響折射出中國書(shu) 法的流傳(chuan) 現狀,海外對中國書(shu) 法認知有何變化?
楊寶林:顏真卿書(shu) 法在海外的轟動,表明中國書(shu) 法很受重視,也說明海外對中國書(shu) 法的認同。隨著中國國力的逐漸強大,海外學習(xi) 漢語的人越來越多,學習(xi) 書(shu) 法的人也越來越多。
顏真卿代表作《麻姑仙壇記》碑文拓本。遼寧省博物館供圖
中國書(shu) 法最先走進的是亞(ya) 洲漢字文化圈。書(shu) 法在日本叫“書(shu) 道”,在韓國叫“書(shu) 藝”。日本學習(xi) 書(shu) 法的人很多,全國每年都舉(ju) 辦一次書(shu) 法大展。大、中、小學都開設書(shu) 法課,大學有書(shu) 法專(zhuan) 業(ye) 。韓國中小學也開設書(shu) 法課,喜歡書(shu) 法的人很多。我在為(wei) “發展中國家卓越教師培養(yang) 研修班”講《中國書(shu) 法藝術與(yu) 書(shu) 法體(ti) 驗》,學員是來自印尼和馬來西亞(ya) 的高校老師,他們(men) 都很喜歡中國書(shu) 法。
中國書(shu) 法流傳(chuan) 到西方相對較晚,上世紀早期不少留學生把書(shu) 法帶到了英國和法國,西方也有專(zhuan) 門收藏中國書(shu) 法的收藏家,1971年美國費城舉(ju) 辦了中國書(shu) 法展。此後,中國書(shu) 法得到了西方的認同,歐美很多大學開設了書(shu) 法課。蔣彝、熊秉明等學者在歐美專(zhuan) 門教授書(shu) 法,再加上孔子學院的書(shu) 法教學,中國書(shu) 法熱方興(xing) 未艾。印象畫派曾借鑒中國書(shu) 法元素,西方藝術未來或許會(hui) 從(cong) 中國書(shu) 法中獲取更多靈感。
上海,留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體(ti) 驗書(shu) 法感受中國傳(chuan) 統文化。湯彥俊 攝
中新社記者:中國書(shu) 法海外流傳(chuan) 的價(jia) 值體(ti) 現在哪裏?
楊寶林:書(shu) 法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了解中國文化的窗口。同時,書(shu) 法也是中國文化的載體(ti) 。外國人學習(xi) 漢語,很多是從(cong) 中國書(shu) 法入手的。
書(shu) 法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書(shu) 法是視覺藝術,“用美麗(li) 的線條來表達心靈”,其不獨為(wei) 中國人喜歡。其符合東(dong) 西方對美的共同追求,具有世界性的審美意義(yi) 。
近年來,外國學者逐漸重視對中國書(shu) 法進行研究,出版了很多學術著作,中國書(shu) 法研究已成為(wei) 受世界關(guan) 注的研究領域。
印度尼西亞(ya) 雅加達,“一帶一路”首屆海外華人書(shu) 法家協會(hui) 大展。林永傳(chuan) 攝
中新社記者:當下,海內(nei) 外掀起學習(xi) 中國書(shu) 法熱潮,您對更好研習(xi) 書(shu) 法有何建議?
楊寶林:首先,要臨(lin) 摹古代名帖;其次,要有個(ge) 人風格。臨(lin) 得像是入帖,而後要有自己書(shu) 法的個(ge) 性和風格,黃庭堅說“隨人作計終後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就是強調出新。再次,要增強文化修養(yang) 。古人文墨相兼,今人要在掌握書(shu) 寫(xie) 技巧的同時,多讀書(shu) ,多學傳(chuan) 統文化,增強字外功。
最後,學習(xi) 書(shu) 法要持之以恒。和其他藝術門類一樣,學習(xi) 書(shu) 法要經過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努力,才能臻於(yu) 完善。遇到瓶頸時,要調整心態,通過讀理論著作或尋名師指點攻克難關(guan) 。(完)
受訪者簡介:
楊寶林,筆名楊抱樸,先後畢業(ye) 於(yu) 遼寧大學中文係和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書(shu) 法文獻學博士,國家二級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zhuan) 家。中國書(shu) 法家協會(hui) 教育委員會(hui) 委員,(全國)教育書(shu) 畫協會(hui) 高等書(shu) 法教育分會(hui) 理事,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hui) 會(hui) 員等。原沈陽師範大學書(shu) 法教育研究所所長、研究生導師,現為(wei) 遼寧師範大學海華學院特聘教授。出版有關(guan) 書(shu) 法學、古典文學著作15部,如《劉熙載書(shu) 學研究》《中國書(shu) 法藝術》《劉熙載年譜》《南唐後主李煜》等;在《中國書(shu) 法》《書(shu) 法叢(cong) 刊》《紅樓夢學刊》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近百篇。曾獲第八屆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第四屆“蘭(lan) 亭獎”理論獎,第八屆全國書(shu) 學討論會(hui) 一等獎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