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6月15日電(韋香惠 實習(xi) 生 王禕昕)連日來,多地出現持續的高溫天氣,有關(guan) 專(zhuan) 家對此表示,受厄爾尼諾現象推升全球氣溫影響,2023年或2024年將打破2016年的全球最暖紀錄,成為(wei) 史上最暖年。
厄爾尼諾來了!
“厄爾尼諾現象已在路上,我們(men) 要為(wei) 極端天氣應對做好準備。”6月13日,中國氣象局線上媒體(ti) 通氣會(hui) 上,中國氣象局氣候服務首席專(zhuan) 家周兵說道。
據了解,厄爾尼諾是太平洋赤道中東(dong) 部海域水溫異常升高引起的一種氣候現象,通常會(hui) 持續9到12個(ge) 月,一般會(hui) 導致南美洲南部、美國南部、非洲之角和中亞(ya) 部分地區季風增強,從(cong) 而導致降雨量增加,也會(hui) 在澳大利亞(ya) 、印度尼西亞(ya) 和南亞(ya) 部分地區形成相反效應,造成嚴(yan) 重幹旱。
周兵介紹,根據世界氣象組織4月發布的厄爾尼諾與(yu) 南方濤動預測意見,今年5月至7月出現厄爾尼諾的概率為(wei) 60%。
國家氣候中心預測,赤道中東(dong) 太平洋將於(yu) 今夏進入厄爾尼諾狀態。此次厄爾尼諾出現時間比預想提前一到兩(liang) 個(ge) 月,且發展較快。越來越多的數據顯示,厄爾尼諾正在推高全球變暖幅度,很可能帶來全球變暖新高峰。
或將打破最暖記錄?
周兵表示,通過分析近120年來厄爾尼諾與(yu) 拉尼娜的轉換規律,二者循環周期一般為(wei) 2-7年,平均周期4年。在120年中,一共出現了三次超強厄爾尼諾,超強的拉尼娜一次都沒有。20世紀80年代以來,超強厄爾尼諾事件大概在15年至20年左右會(hui) 出現一次,上一次超強厄爾尼諾現象是在2015年至2016年出現,到現在隻過去了六七年的時間。
根據當前主流機構預測意見,全球即將迎來一次中等強度以上的厄爾尼諾事件。“2009至2010年經曆了一次中等強度事件,2014至2016年是一場超常惡劣的事件,所以這次事件在某種程度上與(yu) 2009至2010年有類比性。”
周兵指出,如果此次厄爾尼諾在發展過程中能夠達到強厄爾尼諾事件等級,創造這種最熱記錄概率會(hui) 增加,如果是中等強度事件,那麽(me) 未來五年內(nei) 有可能會(hui) 打破2016年創造的全球最暖記錄。
如何應對?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分析曆史數據發現,厄爾尼諾發展年的夏季,華北南部、華中北部、華東(dong) 中部、西北地區東(dong) 部等地氣溫易偏高。其中華北西南部、江南中部、華南東(dong) 北部、新疆北部的高溫日數達到30天以上。
厄爾尼諾也會(hui) 給我國部分地區帶來極端幹旱現象。例如,2009年6月至2010年4月發生的厄爾尼諾事件帶來明顯高溫熱浪,2009年秋季至2010年春,我國西南地區出現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嚴(yan) 重的秋冬春連旱。
“各地都應針對厄爾尼諾事件的發展做好應對準備。”周兵接受媒體(ti) 采訪時表示,高溫熱浪事件對當地工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水資源、生態環境、能源保供、人體(ti) 健康及人們(men) 生活等造成諸多不利影響,持續性的極端高溫極易誘發複合型氣象災害,迫使幹旱爆發速度越來越快,促進了全球範圍內(nei) 由緩旱向驟旱的轉變。
在周兵看來,麵對極端高溫新常態局麵,要做好科學應對的預案和充分準備。一方麵通過不斷減緩溫室氣體(ti) 排放,減少高溫,把氣候影響降到最低;另一方麵也要建設高溫適應型社會(hui) ,有預警,有評估,把資源準備好,有更好的提前安排,讓它科學合理有序,長遠建設。
他表示,對公眾(zhong) 而言,白天盡量避免或減少戶外活動,尤其是10-16時不要在烈日下外出運動和勞動;室外作業(ye) 時應戴上草帽,穿淺色衣服,備好飲用水和防暑藥品,如感到頭暈不舒服應立即停止勞動,到陰涼處休息;空調溫度應控製在26~28℃,室內(nei) 外溫差不要超過8℃;注意飲食衛生,遇事戒躁忌怒,少食多餐,切忌過飽過膩;外出注意防曬,提高自身防範中風的意識和能力。(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