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共同推動人權文明發展進步

吳剛、劉融、韓曉明、張一琪、袁子涵 發布時間:2023-06-16 16:39: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6月14日至15日,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外交部和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共同主辦的全球人權治理高端論壇在北京舉(ju) 行。來自近百個(ge) 國家和包括聯合國機構在內(nei) 的國際組織的300餘(yu) 位中外嘉賓,圍繞“平等、合作、發展:《維也納宣言和行動綱領》通過30周年與(yu) 全球人權治理”這一主題深入交流、坦誠對話,為(wei) 推動國際人權事業(ye) 發展貢獻真知灼見。

  與(yu) 會(hui) 嘉賓高度評價(jia) 中國人權事業(ye) 發展成就,認為(wei) 中國方案與(yu) 中國行動對維護和保障人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yi) ,為(wei) 推動全球人權治理朝著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中國人權事業(ye) 發展取得曆史性成就”

  人權是曆史的、具體(ti) 的、現實的,不能脫離不同國家的社會(hui) 政治條件和曆史文化傳(chuan) 統空談人權。中國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不斷提升人權保障水平,促進人的自由全麵發展。與(yu) 會(hui) 嘉賓表示,中國高度重視人權工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人權發展道路,在人權保障方麵取得了舉(ju) 世矚目的成就。

  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表示,中國始終積極參與(yu) 全球人權治理,廣泛拓展同各方人權交流合作,願同各方一道,弘揚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推動全球人權治理朝著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

  “中國將持續加大全球發展資源投入,為(wei) 人權治理注入正能量。”中國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署長羅照輝表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是不斷推動人權事業(ye) 發展的進程。中國將繼續加大對國際發展合作資源投入,致力於(yu) 縮小南北差距,實現發展中國家共同發展。

  “多年來,中國堅持把人權普遍性原則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生存權和發展權是首要的基本人權,不斷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增進人民福祉,促進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中國人權事業(ye) 發展取得曆史性成就。”聯合國人權理事會(hui) 谘詢委員會(hui) 人權專(zhuan) 家劉昕生表示。

  法國《自由思想》雜誌主編讓—皮埃爾·帕吉表示,每一個(ge) 國家都可以走適合本國國情的人權道路,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也讓人民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中國在這方麵作出了非常好的示範。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為(wei) 我們(men) 提供了共同努力的目標。”

  “中國倡議為(wei) 世界和平發展注入新動能”

  當前,人類又一次站在曆史的十字路口,全球人權治理麵臨(lin) 嚴(yan) 峻挑戰。在論壇現場,與(yu) 會(hui) 嘉賓深入探討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對推動國際人權事業(ye) 發展進步的重要意義(yi) 。

  “全球發展倡議致力於(yu) 建設共同繁榮的世界,發展中國家支持該倡議發揮重要作用。”委內(nei) 瑞拉外交部多邊組織司人權和國際法專(zhuan) 家納薩利·卡羅琳娜·貝裏奧斯表示,全球發展倡議為(wei) 發展合作創造了政策對話和統籌的平台,委內(nei) 瑞拉支持這一倡議,並加入了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

  “中國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完全符合全球最新趨勢。”吉爾吉斯斯坦總統直屬國家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切切伊巴耶夫·艾爾梅克·卡納托維奇表示,全球安全倡議可以成為(wei) 解決(jue) 全球安全問題的基礎和概念框架,推動實現國家和地區穩定,促進全球發展。

  “全球安全倡議主張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提倡共贏,而不是零和博弈。”烏(wu) 幹達人權委員會(hui) 委員克裏斯潘·卡赫盧認為(wei) ,全球安全倡議是一個(ge) 注重行動的體(ti) 係,為(wei) 解決(jue) 衝(chong) 突和保障安全開辟一條新途徑。“中國倡議為(wei) 世界和平發展注入新動能。”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肖君擁表示,中國擁有5000多年源遠流長的文明史,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主張和合共生、天下大同的和平理念。中國是推動國際人權事業(ye) 發展的行動派,中國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特別是提出全球文明倡議,為(wei) 共同推動人權文明發展進步和全球人權治理作出了顯著理論貢獻。

  “不斷為(wei) 國際人權事業(ye) 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五度當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hui) 成員國,是當選次數最多的國家之一;先後批準或加入了包括6項聯合國核心人權條約在內(nei) 的29項國際人權文書(shu) ,通過聯合國人權理事會(hui) 三輪國別人權審議;推薦多名專(zhuan) 家擔任聯合國多個(ge) 多邊人權機構或專(zhuan) 門委員會(hui) 委員;同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zhuan) 員及其辦事處、人權理事會(hui) 特別機製等積極拓展合作……作為(wei) 聯合國創始成員國和安理會(hui) 常任理事國,中國一直以負責任態度參與(yu) 聯合國人權事務,積極融入全球人權治理體(ti) 係,努力促進國際人權事業(ye) 健康發展。

  “恪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對於(yu) 國際社會(hui) 實現人權治理極為(wei) 重要。”劉昕生表示,各國應當支持發展中國家參與(yu) 全球治理,探索促進民主化和法治的途徑,促進全球人權治理的健康發展。“中國不斷為(wei) 國際人權事業(ye) 發展作出積極貢獻、提供重要方案,贏得了國際社會(hui) 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支持和歡迎。”

  中南大學法學院教授楊清望表示,中國保障人權的實踐生動詮釋了中國對於(yu) 人權普遍性的深刻理解。中國更加重視對人權的具體(ti) 落實,為(wei) 國際人權事業(ye) 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

  “保障生活在地球上每一個(ge) 人的切身利益,應該是全球人權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中非共和國外交部主管國際合作與(yu) 多邊事務專(zhuan) 員馬藏戈·姆博亞(ya) ·聖·西爾表示,讓世界人民成為(wei) 人權事業(ye) 的主要行動者、推動者和受益者,世界上的大國必須履行應有的責任。

  印度尼西亞(ya) 戰略與(yu) 國際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韋珍玉說,雅萬(wan) 高鐵將有效聯通城市和農(nong) 村,激發當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活力,是中國以實際行動維護和促進人權發展的生動實踐。

  “當前,一些國家固守冷戰思維,侵蝕了人權治理領域的全球合作。”亞(ya) 太“一帶一路”共策會(hui) 主席、馬來西亞(ya) 新亞(ya) 洲戰略研究中心主席翁詩傑認為(wei) ,麵對全球治理困境,中國提出的一係列倡議和理念成為(wei) 國際社會(hui) 的公共產(chan) 品,回應了人類對解決(jue) 共同挑戰的關(guan) 切。

  阿根廷拉普拉塔國立大學國際關(guan) 係研究所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斯蒂亞(ya) 諾表示,期待中國與(yu) 拉美和加勒比地區未來在數字技術等領域開展更多務實合作,為(wei) 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作出新的貢獻。

  (本報北京6月15日電 記者吳剛、劉融、韓曉明、張一琪、袁子涵)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