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6月18日電 題:中外友人相聚上海嘉定:體(ti) 驗手工藝之美,結交新朋友
作者 範宇斌
由上海市歐美同學會(hui) 主辦的第六屆“天工華彩”中國傳(chuan) 統手工藝欣賞與(yu) 體(ti) 驗活動18日在上海嘉定舉(ju) 行,來自美國、俄羅斯、英國、日本、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ya) 等國的數十名手工愛好者現場體(ti) 驗古籍修複、漆珠打磨、唐卡繪製、雕版製作、南翔小籠製作等非遺項目,在文化交流中增進情誼。
端午節將至,上海嘉定的漢服愛好者現場表演了傳(chuan) 統節日習(xi) 俗“端午射五毒”,向中外友人介紹中國傳(chuan) 統節日端午節的來曆及習(xi) 俗。隨後,中外友人近距離欣賞和了解傳(chuan) 統手工藝品。在老師指導下,他們(men) 動手體(ti) 驗非遺項目,感受手工藝之美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古籍修複技藝”被列入第二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名錄。上海圖書(shu) 有限公司上海古籍書(shu) 店運營總監包佳慧介紹,古籍具有相當重要的文物價(jia) 值,是中華文明與(yu) 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古籍平時大都藏於(yu) 庫房,這次拿出來給中外友人觀摩,讓他們(men) 在現場觀看修複師修複清代古籍《金壺精粹》。”
來自巴基斯坦的沈力對古籍修複很感興(xing) 趣,在老師的指導下,他第一次體(ti) 驗了古籍修複和裝訂。“古籍裝訂時要穿針引線,很有意思。”沈力說,他來中國才8個(ge) 月,很喜歡中國文化。“當初我有機會(hui) 去其他國家學習(xi) ,但我最終選擇了中國,中國人非常友好,我已經愛上了這裏。”
同樣來自巴基斯坦的紮一帶著全家人前來參加活動。紮一的妻子是紡織品設計師,很喜歡手工藝,對中國傳(chuan) 統手工藝很有興(xing) 趣。她現場體(ti) 驗了漆珠打磨,還將自己打磨好的漆珠掛在了脖子上。
在嘉定,南翔小籠是一道不可錯過的中華傳(chuan) 統美食。“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後喝湯”,南翔小籠製作師陳燕現場教中外友人品嚐南翔小籠的訣竅,介紹南翔小籠文化,展示南翔小籠製作技藝。考慮到南翔小籠製作工序複雜,中外友人現場體(ti) 驗了相對容易製作的小餛飩。
來自日本的田中陽彩很快掌握了製作小餛飩的要領,包出來的小餛飩有模有樣。“通過體(ti) 驗製作小餛飩,讓我對上海傳(chuan) 統美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唐卡老師霍燚向中外友人介紹了唐卡繪製的步驟,鉛筆畫輪廓,再上色,然後勾線……據霍燚介紹,唐卡繪製用到的顏料都是天然原料,經曆百年甚至千年歲月,仍是色澤豔麗(li) 明亮,被譽為(wei) 中華民族繪畫藝術的珍品。
來自印度尼西亞(ya) 的容惠英第一次體(ti) 驗唐卡繪製。她說,唐卡繪製需要十足的耐心。在很短的時間裏接觸並學習(xi) 唐卡繪製,讓她有點驚喜。“如果有機會(hui) ,我也會(hui) 向身邊更多朋友介紹唐卡。”
本次活動還特別邀請了來自土耳其的Nastia向中外友人介紹土耳其咖啡。土耳其咖啡及其傳(chuan) 統文化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作名錄。Nastia介紹,製作土耳其咖啡會(hui) 將咖啡粉磨得很細,用一種類似煮的方式去萃取。土耳其人有句諺語:“喝你一杯土耳其咖啡,記你友誼四十年。”在土耳其的大街小巷,到處是掛有“咖啡”招牌的店。
Nastia隨丈夫來到上海,發現上海咖啡文化盛行,多元文化在此相融。“如今,我在上海傳(chuan) 播土耳其咖啡文化,希望能夠分享給不同國家的人。”Nastia說,她很高興(xing) 通過這次活動認識更多新朋友,一起了解傳(chuan) 承文化。(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