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秘書(shu) 長斯托爾滕貝格的任期定於(yu) 今年9月結束。此前輿論普遍認為(wei) ,他的繼任者將在下月舉(ju) 行的北約峰會(hui) 上產(chan) 生。但在局勢錯綜複雜、北約內(nei) 部分歧不斷的當下,誰來接任北約秘書(shu) 長也成了北約內(nei) 部一個(ge) 新的分歧點。
英媒:法總統正阻止英防長接任北約秘書(shu) 長
在剛剛過去的周末,英國媒體(ti) 就把關(guan) 注點集中在北約秘書(shu) 長人選上,英國國防大臣本·華萊士有意接任,但卻遭到法國的反對。
英國《每日電訊報》17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報道稱,法國總統馬克龍正試圖阻止英國國防大臣本·華萊士成為(wei) 北約下任秘書(shu) 長,原因是法方希望由一名來自歐盟人士擔任這一職位,而英國已不是歐盟成員國。
報道說,馬克龍得到了歐盟成員國中大多數國家的支持,包括德國。
這引發了英國媒體(ti) 對法國的不滿。
《每日電訊報》18日隨即刊發評論文章,稱“馬克龍無權擔任北約的決(jue) 策者”,報道怒斥馬克龍這種做法看起來更像是對英國“脫歐”的“報複”。評論還聲稱,馬克龍在應對俄烏(wu) 衝(chong) 突時“尤其軟弱”,而英國則在這方麵承擔起了所謂的“大國責任”。
英首相力推英防長 美總統稱“再討論”
本·華萊士此前表示有意接任北約秘書(shu) 長一職,而他也已經得到了英國首相蘇納克的支持。本月5日,蘇納克在訪美前,就曾表示要就此事尋求美方支持。但美國總統拜登在8日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表示,這還需要在北約內(nei) 進行“很多討論”。
挪威媒體(ti) 報道,拜登13日與(yu) 斯托爾滕貝格會(hui) 晤時已鼓勵他延長任期。這在英國媒體(ti) 看來,是對華萊士擔任北約秘書(shu) 長前景的一記重擊。
路透社16日也報道說,斯托爾滕貝格很有可能第四次留任北約秘書(shu) 長,美方也正在考慮這一事情。
圍繞下任秘書(shu) 長人選 北約內(nei) 部暗流湧動
根據北約官網的介紹,北約秘書(shu) 長的人選並不是通過公開的民主投票選出來的,而是由北約成員國提名人選,再通過與(yu) 北約所有成員國進行“非官方的外交協商”,協商一致才能任命。在目前已經日趨白熱化的下任秘書(shu) 長競爭(zheng) 中,各成員國對於(yu) 人選都有著自己的考量和盤算,北約內(nei) 部暗流湧動。
北約秘書(shu) 長斯托爾滕貝格:我已經明確表示,我的任期將在今年秋天結束。
現任北約秘書(shu) 長斯托爾滕貝格2014年起開始擔任這個(ge) 職位,其間任期已經延長了三次。鑒於(yu) 此前他已經明確表示不會(hui) 繼續留任,因此北約各成員國都開始打起自己的算盤。
在潛在繼任者中,英國國防大臣華萊士有意接任。但英國《衛報》分析稱,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其他歐盟成員國領導人堅持要求歐盟國家候選人擔任北約秘書(shu) 長職位,實際上已經排除了華萊士擔任北約秘書(shu) 長的可能性。英國《每日電訊報》稱,有法國官員表示,法方希望北約下任秘書(shu) 長是個(ge) “有名無實”的人物且來自歐盟成員國,該報稱,法國此舉(ju) 是為(wei) 了推動北約在軍(jun) 事上保持獨立,並努力減少法國在安全領域對美國的依賴。
除英國國防大臣華萊士外,丹麥首相梅特·弗雷澤裏克森也是熱門人選。不過,據美國《華爾街日報》14日報道,以波蘭(lan) 為(wei) 首的部分東(dong) 歐國家反對這一人選。他們(men) 認為(wei) ,從(cong) 上一任秘書(shu) 長、丹麥人拉斯穆森開始,北歐國家前領導人已經連續多年擔任北約秘書(shu) 長,這些東(dong) 歐國家認為(wei) 下一任北約秘書(shu) 長應該來自東(dong) 歐乃至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以“向俄羅斯釋放強烈的信號”。
前北約發言人傑米·謝伊:中東(dong) 歐國家加入北約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它們(men) 在目前東(dong) 翼的集體(ti) 防禦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們(men) 很可能會(hui) 覺得“現在應該是我們(men) 的人來擔任這項工作(北約秘書(shu) 長)了”。
然而,波蘭(lan) 等國的提議遭到一些西歐國家的反對,它們(men) 擔心此舉(ju) 對於(yu) 俄羅斯的挑釁意味太過濃厚。而波蘭(lan) 等國還批評丹麥至今未能落實北約“國防開支占GDP2%”的目標。
新掌門之爭(zheng) 暴露北約內(nei) 部分歧
那麽(me) ,北約為(wei) 何出現下任秘書(shu) 長之爭(zheng) ,北約內(nei) 部美國與(yu) 歐洲之間存在怎樣的分歧呢?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yu) 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刁大明:眾(zhong) 所周知,北約作為(wei) 一個(ge) 冷戰時代遺留下來的代表著軍(jun) 事對抗的產(chan) 物,早就成了美國維持對歐洲地緣政治控製的一個(ge) 最關(guan) 鍵的抓手。北約秘書(shu) 長的人選的確是美國最具發言權和影響力,英國為(wei) 了體(ti) 現自身在歐洲的影響力,特別是在美歐關(guan) 係或者跨大西洋關(guan) 係當中的協調能力,就提出了由英國人華萊士接任北約秘書(shu) 長職位的想法。
誰主導歐洲安全?美歐存在較大分歧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yu) 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刁大明:馬克龍之所以反對顯然是因為(wei) 英國畢竟已經脫離了歐盟,法國當然更希望一個(ge) 來自歐盟國家的人成為(wei) 這樣一個(ge) 主要負責歐洲安全事務的組織的掌門人。這樣的分歧實際上也凸顯了兩(liang) 個(ge) 趨勢,一個(ge) 是美歐在安全議題上,特別是誰來主導歐洲安全的問題上,仍舊存在著比較大的分歧,歐洲仍然不希望徹底受製於(yu) 美國,這種分歧在烏(wu) 克蘭(lan) 危機的背景下不但沒有得到任何本質意義(yi) 上的彌合,而且更加凸顯了出來。另外一個(ge) 趨勢就是,雖然歐洲主要國家不希望受製於(yu) 美國,但是歐洲內(nei) 部仍然無法就安全機製等一些重大關(guan) 鍵議題達成一致,甚至連英法這樣一些主要國家之間也存在著比較明顯的立場分歧,這也折射出歐洲比較碎片化的脆弱性。(央視新聞客戶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