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6月25日報道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網站6月21日刊登題為(wei) 《是否讓烏(wu) 克蘭(lan) 加入,北約左右為(wei) 難》的文章,文章摘編如下:
美國總統拜登本月對於(yu) 烏(wu) 克蘭(lan) 加入北約的可能性直言不諱。他宣稱:“我不會(hui) 降低這件事的難度。”盡管該國勇敢對抗俄羅斯,但還需要證明自己:“它是否達到了北約其他所有國家的標準?”他堅稱,加入北約“不是必然”。
如此一來,美國發現它在自己親(qin) 自建立並且長期占據主導地位的這個(ge) 跨大西洋聯盟中異常孤立。它現在是最不願意接受烏(wu) 克蘭(lan) 加入北約的盟友。
2008年,美國是北約東(dong) 擴的倡導者,推動烏(wu) 克蘭(lan) 加入“成員行動計劃”,而這是全麵加入的前奏。法國和德國予以抵製,擔心激怒俄羅斯。北約尷尬地承諾烏(wu) 克蘭(lan) 和格魯吉亞(ya) “將會(hui) 成為(wei) 北約成員”,但沒有兌(dui) 現承諾。如今,這些角色發生了逆轉。法國希望有明確的“入盟路線圖”,而美國則拒絕作出堅定的承諾。
為(wei) 什麽(me) 會(hui) 改變態度?美國前駐北約大使伊沃·達爾德說,在2008年,北約與(yu) 俄羅斯開戰的想法似乎是“荒謬的”,如今可不是這樣了。他認為(wei) ,如果北約第五條款有任何含義(yi) ,那就是接納烏(wu) 克蘭(lan) 等同於(yu) 北約承諾與(yu) 該國並肩作戰。這是拜登一直回避的事情,他擔心核升級乃至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這些都不是毫無依據的擔憂,尤其是考慮到俄羅斯的威脅及其向白俄羅斯部署戰術核武器的決(jue) 定。
法國的觀點是,西方絕不能再次不兌(dui) 現其安全承諾。美國的觀點是,西方絕不能再次作出它不打算兌(dui) 現的承諾。而且,考慮到拜登已經開始競選連任,而且中國對美國構成了最嚴(yan) 重的關(guan) 切,所以他可能不願對歐洲作出更深入的承諾。不過,他不能以烏(wu) 克蘭(lan) 處於(yu) 戰爭(zheng) 狀態為(wei) 由對其說不;這就給了俄羅斯否決(jue) 權以及繼續戰鬥的動機。
措辭至關(guan) 重要。烏(wu) 克蘭(lan) 希望“保障”未來幾十年的幫助,以確保其軍(jun) 隊能夠像《基輔安全條約》規定的那樣保衛國家。該條約是北約前秘書(shu) 長拉斯穆森和烏(wu) 克蘭(lan) 總統澤連斯基的辦公室主任安德裏·葉爾馬克提出的。他們(men) 的文件還設想,保障者借助“國家和集體(ti) 力量的所有要素”來應對烏(wu) 克蘭(lan) 遭到的任何襲擊。這讓該國的朋友有可能比目前更直接地進行幹預。
這或許可以解釋為(wei) 什麽(me) 美國人不喜歡“保障”。相反,曾在民主黨(dang) 和共和黨(dang) 政府供職於(yu) 白宮的埃裏克·恰拉梅拉在美國智庫卡內(nei) 基國際和平基金會(hui) 最近發表的一份報告中提出了諸如“安排”和“承諾”等更中立的字眼。
美國曾對外界要求立即停火的呼聲不屑一顧。至於(yu) “打”,烏(wu) 克蘭(lan) 認為(wei) 和平的最好保障是迫使俄羅斯軍(jun) 隊撤出烏(wu) 克蘭(lan) ,理想情況是讓普京下台。鑒於(yu) 美國擔心這可能促使普京使用核武器,美國是否支持這些目標?目前,這種分歧還有討論的餘(yu) 地,因為(wei) 烏(wu) 克蘭(lan) 顯然還沒有接近於(yu) 取得重大勝利。但烏(wu) 克蘭(lan) 可能會(hui) 發現以色列早就知道的事情:美國既可以是盟友,也可以是製約因素,尤其是在利益出現分歧的時候。(參考消息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