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儲糧新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智慧糧庫”讓小麥“凍齡”
央視網消息:“藏糧於(yu) 地,還要藏糧於(yu) 技”。隨著智能化和機械化在糧食產(chan) 後的應用,不僅(jin) 在糧食烘幹環節實現了節食減損,我國的儲(chu) 糧設施功能也不斷完善。如今,小麥儲(chu) 存實現了減損增效的目標。
在這家華北大型的糧食儲(chu) 備庫,佇(zhu) 立著40棟高大平房倉(cang) ,糧食儲(chu) 備倉(cang) 容量達55萬(wan) 噸。沿著高大平房倉(cang) 外部的側(ce) 梯登上倉(cang) 門走進倉(cang) 內(nei) ,一股穀物特有的香醇和涼爽的氣息撲麵而來。據了解,低溫的儲(chu) 糧方式,可以有效讓小麥“凍齡”,保證小麥的營養(yang) 和新鮮度,最大限度減少損失。但要實現準低溫,背後的技術可不簡單。
小麥綠色保鮮儲(chu) 存技術,也就是說夏天時,倉(cang) 內(nei) 小麥在還過冬天,糧食基本處於(yu) 休眠狀態。低溫抑製了害蟲、黴菌的生長,實現“綠色儲(chu) 糧”。
“鎖鮮”儲(chu) 存之外,糧情實時監測也不容馬虎。庫區的每一個(ge) 倉(cang) 房,倉(cang) 房內(nei) 的每一粒糧食,溫濕度的變化如何?是否發生蟲害等?在這裏的糧庫管理信息係統上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庫區內(nei) 的每一個(ge) 倉(cang) 房都均勻分布著數百個(ge) 傳(chuan) 感器,通過這些傳(chuan) 感器可以將實時數據傳(chuan) 輸至後台係統,工作人員在電腦前就能遠程查看糧食溫度、濕度等。
通過安裝在庫區、倉(cang) 內(nei) 的高清攝像機,工作人員可以24小時查看糧庫倉(cang) 內(nei) 、倉(cang) 外實況,並將截取的視頻流、抓拍的圖片進行大數據分析、對比。如果出現異常情況,係統就會(hui) 發出警報,推送異常糧情。保管員可以第一時間得知異常點,進倉(cang) 檢查,分析原因後進行針對性的處置。
據了解,目前,我國在糧倉(cang) 房升級改造上運用了大量儲(chu) 糧新技術,技術處於(yu) 國際領先水平,國有糧食儲(chu) 備企業(ye) 糧食儲(chu) 藏周期綜合損失率已降到了1%以內(ne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