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總理莫迪剛剛結束了對美國的國事訪問,但此行受到的關(guan) 注和解讀,以及對地區局勢的可能影響才開始。美印官方都把這次訪問拔得很高,營造出兩(liang) 國關(guan) 係獲得大升級的氛圍。美官員稱“天空是美印關(guan) 係的極限”,莫迪則表示,對兩(liang) 國關(guan) 係來說,“天空也不是極限”。雙方發表的聯合聲明涉及範圍十分廣泛,尤其給人此種印象。但雙方的分歧與(yu) 相互利用的算計並未消失或化解,隻是被一時刻意掩蓋,這比坦誠地列舉(ju) 出來更顯虛假;而雖未明說卻無處不在的針對中國的因素,則讓人感到隱隱不安。
美印在國防、半導體(ti) 、關(guan) 鍵礦產(chan) 、高技術以及太空合作等領域簽署一係列協議,印度將得到美國很少與(yu) 非盟友國家分享的一些關(guan) 鍵技術,美國科技大公司也將真金白銀投資印度。有美國媒體(ti) 對此稱,美國對印度下了“巨大的賭注”,這個(ge) 詞很有意思,我們(men) 可以從(cong) 中讀到他們(men) 的潛台詞:一是認為(wei) 美印加強合作的目的是不單純和不對稱的,二是對能否獲得收益心裏沒底。相對於(yu) 華盛頓表現出的“橫跨星空大海”的熱情和樂(le) 觀,美國輿論的這種懷疑指向和態度,更能反映美印關(guan) 係沒那麽(me) 光鮮的客觀現實。
幾乎所有觀察人士都注意到,在莫迪的這趟美國之行中,美印兩(liang) 國官員一直避免直接提到中國,但中國議題被普遍認為(wei) 是美印深化兩(liang) 國關(guan) 係的主要驅動力之一,中國被美媒稱為(wei) “美印盛宴上的幽靈”或“房間裏的大象”。換句話說,眾(zhong) 所周知,美國現在對印度示好,是出於(yu) 地緣政治的需要來拉攏印度共同對付中國,美印雙方對此都心照不宣。但這種功利主義(yi) 性質的“密切”是臨(lin) 時的,不穩定的,也是很難靠得住的。
“塑造中國周邊的戰略環境”已成美國的對華陽謀,美國正在大力推進。理論上講,位於(yu) 中國西南方向的大國印度會(hui) 不會(hui) 加入,對美國能否實現這個(ge) 陽謀至關(guan) 重要。如果印度加入後,美國從(cong) 地理上完成了對中國的圍堵,這是華盛頓政客難以抵製的KPI誘惑,他們(men) 因此不吝對印度的吹捧和禮遇,甚至舍得拿出一些實惠,以換取新德裏的配合或支持。
這看上去很完美,但我們(men) 都知道,一些臆想出來的計劃落到實處往往一地雞毛,就像中國的那句成語“紙上談兵”。越是戰略自主性強的國家,比如印度,越是不可能嚴(yan) 格按照華盛頓編寫(xie) 的劇本演出,尤其當華盛頓要求它做出不符合自己國家利益的事情時,我們(men) 相信新德裏會(hui) 冷靜和清醒地作出選擇,這是經過曆史檢驗的。
新德裏當然有自己不好公開說的打算,比如想在中美戰略博弈中實現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但成為(wei) 美國對華遏製的一環,決(jue) 不符合印度的利益和原則,也有損它的大國尊嚴(yan) 。有美國人抱怨印度是“搖擺國家”,透出對印度不以美國意誌行事的失望。擴展一下看,其實美國能絕對控製的小弟寥寥無幾,美國打造對華包圍圈是一定搞不成的。
全球治理需要大國之間的合作,對美印加強以和平與(yu) 發展為(wei) 目的的互利合作,我們(men) 樂(le) 見其成;對美印針對中國的謀劃,我們(men) 則堅決(jue) 反對,但也不會(hui) 感到緊張,因為(wei) 這注定行之不遠。印度一直致力於(yu) 成為(wei) 全球性大國,現在正努力爭(zheng) 當“全球南方”領頭羊。中印兩(liang) 國互相毗鄰,同為(wei) 世界上最大的兩(liang) 個(ge) 發展中國家,美國很遠,中國很近。要“成為(wei) 第三大經濟體(ti) ”就得有大國外交的考量,相信印度明白這一點。(環球時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