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俄軍(jun) 持續空襲基輔雷巴爾斯基島上的烏(wu) 克蘭(lan) 國防部軍(jun) 情總局(格烏(wu) 爾)大樓,導致大批烏(wu) 克蘭(lan) 情報軍(jun) 官甚至北約國家軍(jun) 事顧問傷(shang) 亡。這表明,俄烏(wu) 多年來在隱蔽戰線的搏殺已從(cong) 策反竊密上升到“物理清除”的新階段,即對情報中樞實施“斬首”,從(cong) 源頭上瓦解對方的戰爭(zheng) 情報支撐能力。
不留“信息死角”
早在去年6月,美國《紐約時報》就披露中央情報局幫助格烏(wu) 爾組建敵後諜報網,培訓破壞小組,襲擾俄軍(jun) 後方,他們(men) 的大本營就在格烏(wu) 爾總部,“這些高級特工掌握海量數據,為(wei) 烏(wu) 軍(jun) 提供情報指導”。不僅(jin) 如此,英國、法國、加拿大和波蘭(lan) 等北約國家情報軍(jun) 官也以輪替方式,為(wei) 烏(wu) 軍(jun) 提供網絡攻防、信息識別、谘詢指導等服務。經過一年多的戰爭(zheng) ,烏(wu) 克蘭(lan) 與(yu) 北約情報係統已實現相當程度的“互操作”,就連配置到烏(wu) 軍(jun) 基層部隊的格烏(wu) 爾軍(jun) 官都自帶軍(jun) 用平板電腦,裏麵有北約製式戰場繪圖和校正針對俄軍(jun) 的火力打擊應用程序,令俄軍(jun) 受到很大損失。
去年11月11日和25日,俄黑客組織以《北約向烏(wu) 軍(jun) 提供目標坐標》為(wei) 題,先後在社交媒體(ti) “電報”上分兩(liang) 批公布了從(cong) 美國為(wei) 烏(wu) 國防部研製的“三角洲”部隊作戰指揮係統裏竊取的北約機密文件。文件始於(yu) 去年4月27日,終於(yu) 7月24日,數量達到1000份,它們(men) 都屬於(yu) 秘密級原件情報,全麵反映北約向烏(wu) 方提供情報支持的情況,涉及俄軍(jun) 參戰兵力、武器裝備、兵力調動、作戰地域、戰備動員、後勤保障和情報偵(zhen) 察等方麵,可劃分成態勢更新、情況匯總、快報標注、情報摘要、衛星圖片判讀和專(zhuan) 題研究等六大類,其中態勢更新每晝夜更新一次,基本涵蓋俄軍(jun) 24小時裏的前線動態與(yu) 靜態情況;情況匯總平均每晝夜發布3到4次,以滾動方式提供戰場最新態勢,並對有關(guan) 情況進行小結;快報標注隨時發送,以坐標等數據為(wei) 主,強調情報的時效性,信息量非常大;情報摘要包括圖形摘要、執行摘要、文字摘要和表格摘要等,以圖形表格方式展現戰場態勢,形象直觀;衛星圖片判讀主要根據偵(zhen) 察衛星拍攝的最新照片為(wei) 依據,重新對俄重要軍(jun) 事目標進行判讀,做出最新結論;專(zhuan) 題研究主要就俄烏(wu) 衝(chong) 突熱點問題進行分析和研判,供烏(wu) 軍(jun) 高層在製訂作戰計劃時參考。
觀察北約情報援烏(wu) ,在偵(zhen) 察手段上實現連續跟蹤,相互印證,不留“信息死角”,而在對烏(wu) 通報內(nei) 容上,則強調遠近兼顧,主次分明,新舊互補。通報形式上,北約情報文件分成常規、優(you) 先、即送和威脅等四個(ge) 等級,裏麵要素齊全,突出坐標,圖文並茂,每當發現或查明俄軍(jun) 即將對烏(wu) 方目標發動攻擊時,北約都會(hui) 以“威脅”這一最高等級向烏(wu) 方發送預警。這種情報共享,給俄軍(jun) 造成很大困擾,俄軍(jun) 野戰指揮部頻遭摧毀、多名高級將領傷(shang) 亡、莫斯科等重要城市遭襲就是明證。
屢屢出現“破功”
然而,烏(wu) 軍(jun) 對北約國家的情報依賴越深,也越發因情報源頭受損而戰鬥力滑坡。今年4月初,美軍(jun) 發生號稱“斯諾登以來最大規模泄密事件”,數十張機密文件照片在社交媒體(ti) 上流傳(chuan) 。事後查明,泄密者係美國馬薩諸塞州空中國民警衛隊基地情報第102團的程序員傑克·特謝拉,由於(yu) 他的泄密,導致俄羅斯迅速彌補情報漏洞,調整軍(jun) 事部署,讓烏(wu) 軍(jun) 在巴赫穆特等戰役中遭受巨大損失。據悉,特謝拉擅自公開的文件以中情局、國防情報局、聯合參謀部情報局、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等上級機構的每日簡報或情報摘要為(wei) 主,最敏感的當數數張有關(guan) 俄烏(wu) 衝(chong) 突的美軍(jun) 簡報。另外,多數簡報由聯合參謀部情報局製作,向軍(jun) 政高層用戶進行分發,著重介紹重點衝(chong) 突地區的整體(ti) 形勢。國防部下屬的情報機構如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等,則重點運用專(zhuan) 業(ye) 偵(zhen) 察手段監控衝(chong) 突態勢,其提供的情報包括俄軍(jun) 導彈襲擊烏(wu) 電力設施後的高度機密衛星圖像等。中情局等非軍(jun) 方的國家級情報機構,往往會(hui) 采用多源情報數據,從(cong) 軍(jun) 事、政治、外交和經濟等多個(ge) 角度,選取相關(guan) 重點情況進行綜合性分析。流傳(chuan) 到網上的照片明示,上述情報資料圖文並茂,直觀介紹俄烏(wu) 雙方戰損情況、北約對烏(wu) 援助計劃、烏(wu) 軍(jun) “夏季攻勢”準備情況、美國對烏(wu) 軍(jun) 力評估等,可謂“幹貨滿滿”。文件顯示,美國對衝(chong) 突趨勢和烏(wu) 軍(jun) 反攻能力存在很大疑惑,認為(wei) 烏(wu) 軍(jun) 正經曆武器彈藥嚴(yan) 重缺乏的困境,衝(chong) 突雙方不太可能於(yu) 今年坐下來展開談判。此外,對戰損情況的評估也顯示,烏(wu) 軍(jun) 人員傷(shang) 亡和裝備損失遠超俄方。
除了人為(wei) 泄密外,美國高科技情報手段也麵臨(lin) “破功”風險。俄烏(wu) 衝(chong) 突爆發之初,美國私人公司就向烏(wu) 方開放星鏈服務。星鏈表麵上屬於(yu) 民用,但實際聽命於(yu) 美軍(jun) ,在星鏈幫助下,烏(wu) 軍(jun) 最高統帥部迅速恢複與(yu) 部隊的通信聯絡,並以在線方式傳(chuan) 輸情報和信息。針對這一威脅,今年5月後,俄總參謀部所屬獨立無線電對抗第15旅的兩(liang) 套“摩爾曼斯克-BN”戰略電子戰係統緊急出動,持續幹擾前線的星鏈通信。該係統安裝在7輛卡馬茲(zi) 卡車上,複合天線安裝在4個(ge) 高達32米的伸縮支架上,可在最遠5000公裏的範圍內(nei) (一般電子戰係統壓製範圍通常在300公裏左右)進行壓製。最近,烏(wu) 克蘭(lan) 哈爾科夫、紮波羅熱和赫爾鬆州等地的星鏈通信出現故障,導致烏(wu) 軍(jun) 指揮係統臨(lin) 時中斷,其原因就是俄軍(jun) 使用“摩爾曼斯克-BN”和“季拉達-2S”係統對星鏈通信實施壓製。此外,俄羅斯黑客也找到對抗星鏈的辦法。開戰之初,烏(wu) 克蘭(lan) 獲得1500多個(ge) 星鏈終端,但俄軍(jun) 繳獲一些終端後予以技術破解。一個(ge) 親(qin) 俄的KillNet小組通過破解的終端對星鏈發起網攻,導致許多烏(wu) 克蘭(lan) 用戶報告無法登錄賬戶。不僅(jin) 如此,俄羅斯別爾哥羅德州居民多次發現夜晚有神秘光線射向天空,有媒體(ti) 猜測可能是俄軍(jun) 試驗剛剛列裝的“佩列斯韋特”激光武器,可致盲高度達1500公裏的西方各類衛星,使其在飛越俄領土上空時失效。目前,俄軍(jun) 雖未直接摧毀北約衛星,但已借此展示了反衛星作戰能力。至此,星鏈“高大上”的光環變得黯淡下來。
“混合秘密戰”盛行
北約國家的技術偵(zhen) 察手段再強,若無間諜實地偵(zhen) 察的支撐,終歸是“霧裏看花”,很容易漏掉最有價(jia) 值的東(dong) 西。為(wei) 此,俄烏(wu) 內(nei) 衛部門都睜大眼睛,嚴(yan) 防對方間諜滲透。今年初,烏(wu) 國家安全局(斯勃烏(wu) )在敖德薩抓捕多名男子,繳獲錄音筆、微型相機等間諜器材,他們(men) 供認要與(yu) 一個(ge) 格烏(wu) 爾官員建立工作網,為(wei) 俄羅斯竊取烏(wu) 高層情報。但俄聯邦安全局反唇相譏,稱這是烏(wu) 克蘭(lan) 兩(liang) 大情報機構斯勃烏(wu) 與(yu) 格烏(wu) 爾之間的“內(nei) 訌”,那個(ge) 所謂“投俄”的格烏(wu) 爾官員是指2009年10月29日被俄強力部門抓過的皮利片科,當時他跑到駐有俄軍(jun) 的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區偷拍軍(jun) 事設施,結果被逮捕,在交代罪行和具結悔過後釋放,“這樣的‘軟骨頭’毫無利用價(jia) 值”。2月中旬,斯勃烏(wu) 又宣布抓獲7名俄羅斯間諜,罪名是向俄方提供包括發電廠在內(nei) 的關(guan) 鍵基礎設施坐標,以及企圖偵(zhen) 察烏(wu) 防空係統部署陣地等情況。
俄聯邦安全局對烏(wu) 克蘭(lan) 間諜也持續加大打擊力度。今年4月4日,俄聯邦安全局宣布破獲“自由俄羅斯”的內(nei) 線,該組織受烏(wu) 克蘭(lan) 和西方國家讚助,在俄國內(nei) 製造混亂(luan) 。據介紹,“自由俄羅斯”在俄國內(nei) 的負責人名叫羅曼·波普科夫,他以記者身份為(wei) 掩護,積極聯絡各路反政府勢力,利用社交軟件物色“具有街頭運動鼓動力的話題人物”,以“新聞培訓”為(wei) 名,招募諸如拍攝俄政府公共活動、軍(jun) 事調動等任務的線人。他曾搜羅到一個(ge) 叫特列波娃的女人,以崇拜者身份給一個(ge) 知名軍(jun) 事博主塔塔爾斯基贈送禮物,裏麵暗藏炸彈,結果把目標炸死,造成一定的混亂(luan) 。輿論認為(wei) ,俄烏(wu) 衝(chong) 突背景下,情報刺探與(yu) 恐怖襲擊相結合的“混合秘密戰”,已然成為(wei) 相關(guan) 方在軍(jun) 事作戰外達成目標的手段和武器,這種現象實在令人擔憂。 (新民晚報 常立軍(jun)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