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道】據路透社報道,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威廉·伯恩斯7月1日在英國牛津郡發表演講時,就對華關(guan) 係作出表態。他稱,考慮到美中經濟相互依賴,對美國來說與(yu) 中國“脫鉤”是愚蠢的。與(yu) 此同時,他又聲稱,美國應該“去風險”,實現供應鏈多元化。美西方近來頻繁炒作對華“去風險”論,中方已就此表示,“去風險”仍是“脫鉤斷鏈”,本質上是“去中國化”,最終是去機遇、去合作、去穩定、去發展,不僅(jin) 解決(jue) 不了美國自身的問題,還會(hui) 反噬自身。
伯恩斯當天在英國迪奇雷基金會(hui) 演講時發表了上述言論。根據該基金會(hui) 網站發布的實錄,伯恩斯演講主題為(wei) “世界變革與(yu) 情報的作用”,他在演講中19次提及中國。
據路透社報道,伯恩斯當天在演講中宣稱,“中國是唯一一個(ge) 既有意重塑國際秩序,又不斷增強經濟、外交、軍(jun) 事和技術領域實力的國家”。類似的說法,拜登政府高官已說過多次。伯恩斯還在演講中稱,“當今世界,沒有一個(ge) 國家希望在關(guan) 鍵礦產(chan) 和技術方麵任由“卡特爾”(壟斷集團)擺布”。“解決(jue) 這一問題的方案不是與(yu) 中國這樣的經濟體(ti) “脫鉤”,這麽(me) 做將是愚蠢的,而是要通過確保彈性供應鏈、保護我們(men) 的技術優(you) 勢和向工業(ye) 產(chan) 能投資來明智地實現“去風險”和多元化。”
大約一個(ge) 月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曾表示類似言論。5月31日,布林肯出席“美國—歐盟貿易和技術理事會(hui) ”部長級會(hui) 議後也對記者聲稱,美歐對華不尋求對抗、冷戰或“脫鉤”,而是聚焦“去風險”。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6月1日在記者會(hui) 上表示,中國堅定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為(wei) 各國企業(ye) 提供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中國堅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贏,同各國開展經貿科技投資合作。中國堅定維護國際公平正義(yi) ,推動通過對話協商解決(jue) 分歧。這樣的中國,不是風險,是機遇。
近來,美西方頻繁炒作對華“去風險”論。2023年6月19日晚,中國外交部美大司司長楊濤就布林肯訪華向中外媒體(ti) 吹風並答問。關(guan) 於(yu) “去風險”,楊濤表示,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什麽(me) 是風險?風險來自哪?中國向世界注入的是穩定性、確定性和正能量,怎麽(me) 就成了風險?不管怎麽(me) 包裝,美方的“去風險”仍是“脫鉤斷鏈”,本質上是“去中國化”,最終是去機遇、去合作、去穩定、去發展,不僅(jin) 解決(jue) 不了美國自身的問題,還會(hui) 反噬自身,拖累世界。中美應該從(cong) 人類福祉出發,共同引領全球合作,應對全球風險。
“對華貿易去風險是具有風險的。”《澳大利亞(ya) 金融評論報》5月30日以此為(wei) 題發表文章稱,年度熱詞角逐已見分曉。在地緣政治類別中,不到兩(liang) 個(ge) 月時間,“去風險”一詞從(cong) 無人聽聞到無所不在。西方領導人如此迅速地接受“去風險”的一個(ge) 原因是,這令他們(men) 擺脫了措辭上的困境。以前關(guan) 於(yu) 西方經濟與(yu) 中國“脫鉤”的說法,往往被批不可能和極端。“去風險”聽起來更加謹慎和有針對性。德國《明鏡》周刊5月23日稱,“去風險化”的確是一個(ge) 漂亮的口號。而“去風險化”首先要在來自中國的“風險”是什麽(me) 以及如何應對的問題上達成一致。事實證明,這是一個(ge) 複雜的問題,如果說最近的七國集團峰會(hui) 有一個(ge) 結論,那就是西方社會(hui) 似乎已經同意,“脫鉤”不是最好的答案。(環球網 張江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