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一張“入學通知書(shu) ”的截圖,在家長群裏傳(chuan) 開。
這則通知書(shu) 是發給成都某小學2023級新生家長的,包含了寫(xie) 給家長的一封信、學校簡介、學校的教育理想等內(nei) 容,其中,引發家長們(men) 熱議的,是在通知書(shu) 的溫馨提示部分,家長們(men) 被告知:學校將在8月19日到21日舉(ju) 行首次家長培訓會(hui) ,形式為(wei) 線下,時間為(wei) 三個(ge) 全天。
▲入學通知書(shu) 截圖
有家長對此提出質疑:一個(ge) 新生家長培訓會(hui) ,到底是些什麽(me) 樣的內(nei) 容,竟然需要三天時間?難道不考慮家長們(men) 的上班時間嗎?
還有家長認為(wei) ,三天時間,對於(yu) 雙職工家庭來說,時間實在占得有點多,“這算不算給家長增加負擔”?難道線上不行嗎?
當然,也有家長表示支持,“孩子就要上一年級了,我們(men) 都是第一次做父母,能有機會(hui) 學習(xi) 一下,至少不是壞事……”
經過多方了解,記者找到了當事“主角”——電子科技大學附屬實驗小學,校方負責人向記者做了詳細回應。
該負責人表示,學校已經關(guan) 注到網傳(chuan) 有關(guan) 情況,但網傳(chuan) 內(nei) 容和實際情況有一些出入,確實之前考慮不周,通知表述相對簡單,引發了誤解。
該負責人介紹,首先,這個(ge) 並不是家長會(hui) ,而是針對新生家長的公益講座,舉(ju) 辦目的是幫助新生家長和孩子順利地實現幼小銜接,更快更好地適應新的學習(xi) 生活。這種溝通的方式,學校此前已經嚐試了多年,效果反饋還比較良好。
講座是在開學前舉(ju) 辦的,學校為(wei) 新生家長準備了6場講座,其中有4場在周末(19日、20日)舉(ju) 辦。講座是現場+直播+回放的方式,家長可以通過線上或線下的方式自願參加,且都是免費的。這6場講座主要圍繞如何構建良好的親(qin) 子關(guan) 係、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科學培養(yang) 方式、幼小銜接學生適應能力的培養(yang) 、學習(xi) 習(xi) 慣養(yang) 成等新生家長普遍關(guan) 心的主題。
對於(yu) 網上一些家長反映的意見,該負責人說,學校高度重視,馬上進行了研究,擬做以下優(you) 化調整:一是在時間方麵進行調整,分期組織,均安排在周末舉(ju) 行;二是與(yu) 往年一樣,保留直播+回放的形式,便於(yu) 不能到場的家長在方便時線上觀看。
對於(yu) 現在網絡上的一些善意的意見,校方也充分理解, “學校的初衷很簡單,希望通過講座的形式,進一步強化家校溝通、形成教育合力”,“嚐試了這麽(me) 多年,有爭(zheng) 議,但也有正麵回饋。我們(men) 做這件事,是希望家長們(men) 能理解,學校和家庭,都是孩子成長的教育者、參與(yu) 者、同行者。雖然角色不同,但目標一致,都是為(wei) 了孩子健康成長。還懇請包括家長在內(nei) 的全社會(hui) 能對此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多一份支持!”
家長培訓的必要性有多大?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中應該處於(yu) 一個(ge) 什麽(me) 樣的地位?家長又該做好哪些事兒(er) ,從(cong) 而形成更好的教育合力?
中國家庭教育學會(hui) 理事、四川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張皓長期從(cong) 事家庭教育研究。她表示,在多年的研究和觀察中發現,一些家長在子女教育中確實存在某些困難和誤區,因此,加強家校的溝通聯動其實很有必要。“讓教子有方,讓家庭有愛,如此才能培養(yang) 出家庭的好兒(er) 女,祖國的好棟梁。”
張皓認為(wei) ,家校共育,目標在“育”。說到底,家校雙方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wei) 了孩子健康成長、全麵發展。真正的家校合作,需要學校盡可能調動學生家長參與(yu) 學校教育的熱情,獲得家長對學校管理和發展的認同,也需要家長了解學校的教育教學目標,使家庭教育協同學校教育。在此基礎上,畫好家校共育的“同心圓”,厘清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任務分工,才能各負其責、同向而行。(成都商報教育發布微信公眾(zhong) 號 記者 殷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