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等待碩士研究生入學的日子裏,盧旺達籍學生林謙和高瑞思沒有放鬆,他們(men) 做好學習(xi) 計劃,打算強化醫學漢語練習(xi) ,為(wei) 新學期做準備。
這對來自盧旺達的好朋友,都是長沙醫學院國際教育學院臨(lin) 床醫學專(zhuan) 業(ye) 的本科畢業(ye) 生。今年秋季,他們(men) 將雙雙進入中南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
本科階段,長沙醫學院針對國際學生專(zhuan) 門開設了中醫學、針灸學、推拿學等中醫類課程。畢業(ye) 實習(xi) 中,林謙和高瑞思在長沙市第四醫院實習(xi) 一年,輪轉了13個(ge) 科室。
中醫課程的學習(xi) 和實習(xi) ,讓他們(men) 接觸到全新的醫療領域。“我目睹了很多病人通過中醫或者中西醫結合的療法,病症得到有效緩解。這讓我對中醫產(chan) 生了很大興(xing) 趣。”林謙說,等研究生畢業(ye) 後,他打算回國開一個(ge) 中醫針灸診所,用中國療法幫助盧旺達百姓紓解疼痛。
林謙說,由於(yu) 盧旺達夏天日照時間長,當地人頭疼多發。“推拿太陽穴和百會(hui) 穴,是一種很有效果的治療手段。”
“中西醫不是對立的,它們(men) 是互補的關(guan) 係。要成為(wei) 一名好醫生,應該同時掌握西醫和中醫的知識,學習(xi) 結合使用中西醫,更好為(wei) 患者服務。”高瑞思說。
近年來,在健康中國行動指引下,中國中醫藥為(wei) 世界醫療事業(ye) 提供更多“中國方案”,作出更大“中國貢獻”——2020年,湖南省在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建立了南部非洲最大的中醫針灸中心,該中心取得津巴布韋第一家中醫類診療機構資格認證;2022年,首批津巴布韋中醫針灸人才培訓班舉(ju) 辦,培養(yang) 了津巴布韋第一批本土中醫針灸人才;湖湘中成藥走進非洲市場,銀黃清肺膠囊、風寒感冒顆粒和婦科千金片等中成藥成功進入津巴布韋市場,助力中醫藥產(chan) 業(ye) 國際化……
中醫醫療、醫藥、文化在非洲“組團出海”的同時,不少非洲留學生遠赴中國學醫,並在學成後選擇回國從(cong) 事醫療行業(ye) ,運用“中國智慧”造福故土。
毛裏求斯人路星現在是毛裏求斯維多利亞(ya) 醫院一名神經外科醫生。2018年,他與(yu) 朋友在毛裏求斯中部城市埃貝尼成立了“禦康堂健康中心”,為(wei) 病人提供中醫治療服務。
結合在廣西醫科大學9年的學醫實踐經驗,路星認為(wei) ,中西醫結合的方式可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西醫可以快速消除病症,但消除明顯的症狀後,如何讓病人盡快恢複正常生活,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中醫能起到很大作用。”
禦康堂成立前,埃貝尼民眾(zhong) 對中醫的了解十分有限。為(wei) 了讓當地人了解中醫,路星和他的團隊花了大量的心思,去各個(ge) 機構和企業(ye) 做講座,在社交媒體(ti) 上進行科普宣傳(chuan) ,還用英語編寫(xie) 了一本《中醫簡介》小冊(ce) 子,發放給前來谘詢問診的病人。同時,禦康堂還注重跟蹤治療效果,為(wei) 病人創建診療記錄,定期回訪。
近年來,隨著中醫療法日漸被非洲民眾(zhong) 認可,拔火罐、推拿、針灸等受到非洲人民的喜愛。成立5年來,禦康堂在當地的名氣越來越大。“這是我們(men) 宣傳(chuan) 中醫和中國文化的平台,也是我外出求學後,需要踐行的一份責任。”路星說。
(據新華社電 參與(yu) 記者:阮周圍、張格、劉佑民、帥才、姚羽、淩馨、陳紹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