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近日,上海四行倉(cang) 庫紀念館廣場上,來自香港理工大學的十餘(yu) 名師生在華東(dong) 師範大學師生的介紹下,了解了上海人民投身全民族抗戰、共禦外侮的曆史事實,以及中外各界對“八百壯士”英雄事跡的頌揚和緬懷。
【同期】香港理工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係博士生 李琦晟
我覺得這次活動,主要作為(wei) 愛國主義(yi) 教育的重要一環,作為(wei) 我們(men) 這次的一個(ge) 核心行程,對我們(men) 來說這個(ge) 教育意義(yi) 是非常重大的,香港的學生來到內(nei) 地,然後進行這種愛國主義(yi) 教育,提升這個(ge) 家國情懷,我覺得都是非常有重要意義(yi) 的。
【解說】華東(dong) 師範大學生態與(yu) 環境學院副教授張勇告訴記者,此次香港理工大學和華東(dong) 師範大學根據國家教育部“萬(wan) 人計劃”項目的線下交流活動,主題為(wei) 水生態修複研學與(yu) 環境大健康管理,從(cong) 7月1日至7月8日,為(wei) 期8天。該項目從(cong) 中國第一大河長江開始,朔江而上,使來訪師生一路體(ti) 會(hui) 祖國海納百川的雄渾壯闊、國家現代化都市的繁華、江南特色水鄉(xiang) 的溫婉。其中,浦江蘇州河段中經過了外灘萬(wan) 國建築群、陸家嘴金融中心、四行倉(cang) 庫抗戰紀念館等標誌性地點。因此,該項目在具有顯著科研實際意義(yi) 的同時,也融入了鮮明的中國地理風貌特征、現代化開放發展成就、國家曆史文化內(nei) 涵,能極大地培養(yang) 香港學生的文化自豪感、民族認同感和愛國情懷。
【同期】華東(dong) 師範大學生態與(yu) 環境學院副教授 張勇
我們(men) 有很多來自於(yu) 香港和來自於(yu) 各個(ge) 專(zhuan) 業(ye) 的同學,沿著蘇州河去行走的話,可以了解蘇州河兩(liang) 邊的生態環境治理的知識,堤岸保護的知識,兩(liang) 岸開發發展的故事,還有蘇州河汙染治理和兩(liang) 岸幾十年來通過綜合整治等等一些巨大的變化。
【同期】香港理工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係博士生 李琦晟
我們(men) 覺得可以共同促進學術業(ye) 的發展,然後也可以同時促進兩(liang) 岸學生這個(ge) 關(guan) 係,都是可以起到一個(ge) 非常好的效果,覺得本次活動,對我來說意義(yi) 是非常重大的,希望以後這個(ge) 活動還能繼續圓滿地進行。
【解說】香港理工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係助理教授金靈表示,作為(wei) 生態考察為(wei) 主體(ti) ,輔以中國曆史和文化的交流,不僅(jin) 讓香港學生能夠充分認識祖國的曆史文化,且了解了整個(ge) 國家在新時代綠色生態文明建設方麵取得的成就。
【同期】香港理工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係助理教授 金靈
讓我們(men) 回去香港能夠更好地思考,怎麽(me) 在從(cong) 生態文明這個(ge) 方麵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運用好 粵港澳大灣區整個(ge) 發展的契機,更加麵向國際,香港作為(wei) 一個(ge) 國際超級聯係人這樣一個(ge) 角色,讓我們(men) 的國家走出去,也讓世界走進來,這樣讓我們(men) 的學生,也能去發掘更多的發展機遇,讓他們(men) 個(ge) 人發展機遇與(yu) 國家的曆史脈動整個(ge) 結合起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