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清華大學台生林辰:心理學博士生如何應對“就業壓力”

張楊彬 楊程晨 發布時間:2023-07-12 09:0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7月11日電 題:清華大學台生林辰:心理學博士生如何應對“就業(ye) 壓力”

  作者 張楊彬 楊程晨

  “今年打開招聘網站的時候你會(hui) 蠻驚訝,沒想到現在要求心理學專(zhuan) 業(ye) 的工作崗位越來越多,像心理谘詢、心理服務這些,前幾年可沒有這般‘榮景’。”聊到當下大陸就業(ye) 市場對具有心理學背景求職者的需求,即將畢業(ye) 的清華大學社會(hui) 科學學院心理學係博士生林辰感到驚訝。

  來自台北的林辰已在北京度過六個(ge) 年頭。2015年,他從(cong) 台灣嘉義(yi) 的中正大學畢業(ye) ,本科、碩士主修犯罪學,之後在校內(nei) 一個(ge) 防治藥物濫用的研究學會(hui) 工作。彼時,兩(liang) 岸學術領域交流頻繁,師生互有往來。林辰也因此時常接觸到大陸的專(zhuan) 家學者。

  當時不止一位大陸師長對剛入社會(hui) 的林辰推介,若有讀博深造計劃,不妨北上大陸一試。2017年,林辰辭去工作,來到北京攻讀博士學位,成為(wei) 清華大學心理學係的第一位台灣博士生。

  “剛來的時候經常流鼻血。”回憶起初來乍到的不適應,林辰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幹燥的氣候和擁堵的交通,確實讓自己頭疼了好一陣。“北京太大了,有時候你看地圖上很近的兩(liang) 個(ge) 地方,抵達就要快兩(liang) 個(ge) 小時。”

  比起生活方麵的不適應,學業(ye) 上的“不順遂”帶給林辰更大的挑戰。“我原本學的是犯罪學,相對於(yu) 心理學會(hui) 更宏觀一些。心理學(尤其是博士研究)會(hui) 聚焦更細微處抽絲(si) 剝繭,兩(liang) 者存在不少差異。”

  2021年5月,林辰在北京青龍峽景區遊玩。(受訪者供圖)

  最初幾年,林辰聽從(cong) 導師建議,走進最基礎的心理學課堂,和本科生、碩士生一起上課,為(wei) 博士科研工作打基礎。師從(cong) 著名心理學家、清華大學社會(hui) 科學學院院長彭凱平,讓他的學術視野大為(wei) 拓寬。即便受疫情影響,有一年多時間隻能在線上課、做學術交流,林辰最終仍順利完成博士論文答辯,預計今年10月正式畢業(ye) 。

  清華園的生活臨(lin) 近尾聲,林辰如同其他應屆畢業(ye) 生一樣麵臨(lin) 就業(ye) 選擇。近年來,不論在大陸還是台灣,年輕人要找到心儀(yi) 的工作並不容易。

  雖然林辰對此早有預判,但令他意外的是,心理谘詢服務崗位的需求卻很旺盛。

  “對於(yu) 心理谘詢服務這一塊,目前大陸的需求是在增長,可以看到很多的人和資金都在進入這個(ge) 行業(ye) 。”他介紹,相較而言,台灣的心理谘詢行業(ye) 起步較早,目前也更為(wei) 完備,對新晉從(cong) 業(ye) 者的執業(ye) 要求較高。

  林辰認為(wei) ,當社會(hui) 競爭(zheng) 激烈、人們(men) 的壓力增大,心理谘詢成為(wei) 當代人排解壓力的一種方式。在他看來,尋求心理谘詢也並非靈丹妙藥,谘詢師能給予的是壓力的舒緩和不良情緒的調解,讓人們(men) 可以在相對健康、理性的心理狀態下處理問題。“這對於(yu) 現代人可能並非易事。”

  2021年7月,林辰在拉薩的布達拉宮廣場留影。 (受訪者供圖)

  目前,林辰剛剛搬離清華大學的宿舍,租住在校外,並選擇了一間心理健康服務公司實習(xi) ,為(wei) 客戶提供谘詢服務。雖然就業(ye) 去向尚未完全明確,但有一點林辰十分確定,就是留在大陸。

  “其實從(cong) 大陸畢業(ye) 的絕大多數台生,如果有好的工作機會(hui) 都是願意留在大陸的。我們(men) 大部分人來這邊就學,都是抱著這樣的想法。”林辰對記者說。

  當被問及可以給新來的台生哪些建議,他說,先給自己更多時間去了解,包括周圍環境、工作文化等,同時也了解自己是否能適應環境。“不要太急躁,也不要給自己太多設限,放寬心去感受、去體(ti) 會(hui) 。”(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