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東西問|黃漢儒:千年壯醫藥如何從民間“土郎中”走向世界?

楊陳 發布時間:2023-07-12 09:1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南寧7月11日電 題:千年壯醫藥如何從(cong) 民間“土郎中”走向世界?

  ——專(zhuan) 訪中國壯醫藥學科主要奠基人、中國民族醫藥學會(hui) 原副會(hui) 長黃漢儒

  中新社記者 楊陳

  壯族是中國南方的少數民族之一,壯族先民自遠古以來就生息繁衍在廣西地區,目前僅(jin) 中國境內(nei) 的壯族人口就超1900萬(wan) 。在長期同疾病做鬥爭(zheng) 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民族傳(chuan) 統醫藥——壯醫藥,是壯族燦爛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傳(chuan) 統醫藥的重要內(nei) 容。

  曾對壯族的生息繁衍做出過積極貢獻的壯醫藥,為(wei) 何直至2002年才被鑒定為(wei) 壯醫學科?在民間傳(chuan) 承千百年的“土郎中”壯醫是如何走向世界的?中國壯醫藥學科主要奠基人、中國民族醫藥學會(hui) 原副會(hui) 長、廣西民族醫藥協會(hui) 終身名譽會(hui) 長黃漢儒主任醫師近日接受中新社“東(dong) 西問”專(zhuan) 訪,對此作出解讀。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壯醫藥是如何形成與(yu) 發展起來的?

  黃漢儒:壯鄉(xiang) 廣西在曆史上曾經是山嵐瘴氣彌漫、惡蟲猛獸(shou) 不絕於(yu) 路,生存環境相當惡劣的區域。壯族先民之所以能在這片地方生存並興(xing) 旺發展至今,離不開防病治病的有效醫藥。據專(zhuan) 家考證,舉(ju) 凡草藥內(nei) 服、外洗、熏蒸、敷貼、佩掛藥、藥刮、角療、灸法、挑針、陶針及金針等多種壯醫醫療技法,於(yu) 先秦時期草創萌芽,經漢魏六朝的發展,約略於(yu) 唐宋之際,已基本齊備。

  壯鄉(xiang) 廣西南寧市武鳴區馬頭鎮元龍坡西周古墓出土的兩(liang) 枚醫用青銅淺刺針,駱越故地廣西貴港市羅泊灣漢墓出土的醫用銀針,均表明壯族及其先民駱越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針刺治病並製造金屬針具的民族之一,為(wei) 中醫經典古籍《黃帝內(nei) 經》所言的“九針者,亦從(cong) 南方來”提供了實物例證。

  壯醫藥形成與(yu) 發展時期的跨度比較大。大約在唐宋之際,壯醫理論已處於(yu) 萌芽狀態,其標誌是壯醫對嶺南壯族地區常見和多發的瘴、毒、痧、風、濕等病證的防治達到了相當水平。唐宋以後,嶺南壯鄉(xiang) 隨著社會(hui) 的發展,人們(men) 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明清時期中醫與(yu) 壯醫的互相滲透,壯醫迅速發展。進入民國時期,壯藥使用的品種範圍更加擴大,用藥經驗日趨豐(feng) 富,診療技術進一步提高,創製了大量的驗方、秘方,發明了豐(feng) 富多彩的診療技術,壯族名醫日漸增多,為(wei) 壯醫學的形成打下了基礎。

  黃漢儒(左)準備為(wei) 患者進行藥線點灸治療。楊陳 攝

  中新社記者:壯醫藥經曆了怎樣的發掘整理過程?壯醫理論為(wei) 何直至2002年才被鑒定為(wei) 壯醫學科?

  黃漢儒:由於(yu) 壯族沒有本民族的規範化通行文字等曆史原因,壯醫藥長期以來未能得到全麵係統發掘整理和研究提高,其豐(feng) 富多彩的內(nei) 容,除了散見於(yu) 數以百計的地方誌、博物誌和中醫藥文獻外,主要以口耳形式傳(chuan) 承。

  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古老的壯族醫藥迎來了發展的春天。1985年5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和中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hui) 批準成立以發掘整理研究壯醫藥、瑤醫藥為(wei) 主攻方向的廣西民族醫藥研究所;1986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廳成立少數民族醫藥古籍普查整理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組織專(zhuan) 業(ye) 隊伍搜集了大量的壯族民間醫技驗方、醫史文物和有關(guan) 文獻資料,同時采製了數以千計的壯藥標本,建立起民族藥標本室,從(cong) 而為(wei) 壯醫藥的全麵發掘整理打下了基礎。

  1998年12月,《壯族醫學史》一書(shu) 出版。2018年出版的《中國壯醫學》則是在《壯族醫學史》的基礎上,更全麵、係統地介紹壯醫藥基礎理論、診斷方法、治療方法、臨(lin) 床各科以及有代表性方藥的一部壯醫學專(zhuan) 著。

  2002年2月2日,壯醫理論的發掘整理及臨(lin) 床實驗研究科研成果,通過了主管部門組織,由民族醫、中醫、中西醫結合專(zhuan) 家組成的鑒定委員會(hui) 的技術鑒定,古老的壯醫藥終於(yu) 上升為(wei) 一門學科——壯醫學。

  黃漢儒參與(yu) 編寫(xie) 的書(shu) 籍。陳冠言 攝

  中新社記者:古老壯醫藥在保護傳(chuan) 承過程中是如何走向世界的?

  黃漢儒:首先,經過多年全麵係統的發掘整理和研究提高,壯醫藥理論已通過了國家主管部門組織的專(zhuan) 家鑒定。多種“簡便廉驗”的壯醫獨特診療技法和方藥,經過規範化整理研究,已成為(wei) 安全有效的臨(lin) 床手段和方法,具備了大範圍推廣應用的基礎和條件。

  南寧市廣西國際壯醫醫院民族醫療特色診療中心,壯醫醫師為(wei) 病人進行藥物竹罐療法。陳冠言 攝

  例如,原來隻流傳(chuan) 於(yu) 廣西柳江一帶的壯醫藥線點灸療法,經過發掘整理和規範化研究提高,現已在中國國內(nei) 數百家醫療機構推廣應用,並傳(chuan) 播到中國香港、澳門、台灣,以及東(dong) 南亞(ya) 、西歐、北美洲、大洋洲的一些國家。壯醫目診、壯醫經筋療法、壯醫藥物竹筒拔罐療法等診療技術,也受到海內(nei) 外民眾(zhong) 的信賴和歡迎。著名的壯藥田七,由於(yu) 對心腦血管疾病和外傷(shang) 疾病的獨特療效,多年來,在壯族地區大規模栽培種植,加工出口,已形成上百億(yi) 元人民幣的年產(chan) 值。

  與(yu) 此同時,壯族是一個(ge) 古老的民族,是古代駱越人的主要後裔。與(yu) 壯語同屬壯侗語族的民族在中國國內(nei) 有8個(ge) ,在東(dong) 南亞(ya) 有10多個(ge) ,總人口約1億(yi) 人。這些民族在語言、習(xi) 俗等方麵有許多共同之處,文化上的認同有利於(yu) 壯醫藥首先在這些“同根生的民族”中交流、合作和推廣。

  多年來,應泰國朱拉隆功大學藥學院和泰國生物學會(hui) 的邀請,廣西民族醫藥協會(hui) 代表團曾到泰國訪問,並進行了民族醫藥的學術交流。越南衛生部民族醫藥代表團也應邀到廣西民族醫藥研究所進行學術交流活動。美國中華醫學會(hui) 、德國傳(chuan) 統醫學研究院、日本關(guan) 西大學等有關(guan) 專(zhuan) 家學者,還多次到廣西進行民族醫藥,特別是壯醫藥方麵的學術交流。

  此外,廣西還於(yu) 2018年專(zhuan) 門成立了廣西國際壯醫醫院,旨在將壯瑤醫藥輻射東(dong) 盟,走向全球。目前,該院已與(yu) 柬埔寨金邊宏恩醫院、老撾萬(wan) 象湄公河醫院、老撾盛龍國際醫院、緬甸中緬友誼醫院、新加坡中華醫院等分別簽署合作協議,協助以上醫院建設中醫科(壯醫科)或民族醫診室,有計劃地派出民族醫專(zhuan) 家赴境外醫院坐診。通過教育培訓機構海外設點,累計培訓國際壯瑤醫藥人才1000多人。

  南寧市廣西國際壯醫醫院民族醫療特色診療中心,壯醫醫師為(wei) 進行壯醫天陰陽臍環穴針法治療的患者蓋上艾灸葫蘆。陳冠言 攝

  中新社記者:未來如何加強壯醫藥等中國傳(chuan) 統醫藥的國際合作和交流?

  黃漢儒:近年來,隨著國際經濟社會(hui) 的發展和醫學模式的改變,各國民眾(zhong) 紛紛試圖尋找更自然、更安全的治療方法,對傳(chuan) 統醫藥的需求與(yu) 日俱增。世界衛生組織已呼籲各國采取切實措施,促成傳(chuan) 統醫藥的進一步研究提高和推廣應用。

  中國的傳(chuan) 統醫藥是世界上為(wei) 數不多的、自成體(ti) 係的傳(chuan) 統醫藥之一。燦爛的傳(chuan) 統醫學文化,不但造福了中國各族民眾(zhong) ,而且也逐步為(wei) 世界各國及各民族民眾(zhong) 理解和接受。加強壯醫藥等中國傳(chuan) 統醫藥的國際合作與(yu) 交流,是國際文化交流的需要,也將有利於(yu) 實現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目標。

  在國際傳(chuan) 統醫藥的合作與(yu) 交流中,應重點考慮以下幾個(ge) 方麵的問題,並努力達成共識,獲得實質性的進展。

  黃漢儒(左)為(wei) 患者把脈。楊陳 攝

  一是重點開展傳(chuan) 統診療技法方藥研究提高和推廣應用,以及疑難病症研究攻關(guan) 等方麵的交流與(yu) 合作。如艾滋病、紅斑狼瘡、白血病以及惡性腫瘤等,壯醫藥、瑤醫藥對這些病症的防治和研究,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資料,應進一步加強合作攻關(guan) 。

  二是加強中國—東(dong) 盟民族傳(chuan) 統醫藥人才培養(yang) 的交流與(yu) 合作,為(wei) 雙方培養(yang) 地區性的傳(chuan) 統醫藥高層人才。

  三是加強民族傳(chuan) 統醫藥養(yang) 生保健資源開發和新產(chan) 品研究開發方麵的交流合作。

  當前,醫學模式的改變以及回歸傳(chuan) 統、崇尚自然的潮流,為(wei) 民族傳(chuan) 統醫藥的開發利用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古老的壯醫藥、瑤醫藥等中國傳(chuan) 統民族醫藥,在發掘整理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加強與(yu) 世界各國特別是東(dong) 盟各國傳(chuan) 統醫藥的進一步交流與(yu) 合作,經過按自身特點和發展規律改造與(yu) 提高,互相取長補短,必將步入一個(ge) 新的發展階段,造福全人類。(完)

  受訪者簡介:

  黃漢儒,壯族,主任醫師,教授,著名壯醫藥學家和中醫醫史文獻專(zhuan) 家,中國民族醫藥學會(hui) 原副會(hui) 長、廣西民族醫藥協會(hui) 終身名譽會(hui) 長。1985年主持創辦了廣西民族醫藥研究所,擔任首任所長。在50多年的醫學生涯中,致力於(yu) 中醫和民族醫藥特別是壯醫藥的發掘、整理和研究,使壯醫從(cong) 口耳相傳(chuan) ,師徒授受,民間流傳(chuan) 發展成為(wei) 一門獨立的、較高層次的壯醫理論體(ti) 係,填補了中國沒有壯醫學學科的空白,是中國壯醫藥學科的主要奠基人和學術帶頭人。著有《壯族醫學史》、《中國壯醫學》、《發掘整理中的壯醫》等著作8部。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