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米蘭·昆德拉去世:不願被諾獎騷擾,隻用作品說話

王詩堯 發布時間:2023-07-13 08:5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7月12日電 (記者 王詩堯)米蘭(lan) ·昆德拉曾寫(xie) 道:“這是一個(ge) 流行離開的世界,但是我們(men) 都不擅長告別。”隻是沒想到,這一次我們(men) 要告別的對象變成了他。據外媒報道,歐洲著名作家米蘭(lan) ·昆德拉去世,享年94歲。

  米蘭(lan) ·昆德拉,1929年4月1日生於(yu) 捷克第二大城市布爾諾。上世紀50年代初,他以詩人的身份初登文壇,曾出版《人,一座廣闊的花園》《獨白》《最後一個(ge) 五月》等詩集。1963年,他做出了一個(ge) 重大決(jue) 定,正式放棄詩歌創作。

  又過了4年,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玩笑》正式在捷克出版,空前的成功讓昆德拉確信自己找到了正確的方向,從(cong) 此走上了小說創作之路。

  但好景不長,1968年,蘇聯入侵捷克後,《玩笑》被列為(wei) 禁書(shu) 。一直到1975年離開捷克去法國前,昆德拉在艱難的條件下還創作了《好笑的愛》《告別圓舞曲》《生活在別處》等作品。

  1979年,小說《笑忘錄》發表之後,昆德拉被剝奪捷克斯洛伐克國籍。兩(liang) 年後,他加入了法國國籍。從(cong) 上個(ge) 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昆德拉越來越多地用法語進行創作。2019年,昆德拉重新獲得捷克公民身份。

  對中國當代文壇影響最大的外國作家之一

  上世紀80年代,米蘭(lan) ·昆德拉的作品被譯介到國內(nei) ,特別是其經典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年輕人,至今發行量巨大。

  在那個(ge) 年代,“生活在別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媚俗”等一度成為(wei) 時下流行語,“不能承受的**之輕”甚至變成一個(ge) 句式,被廣泛運用。

  這位深受中國讀者喜愛的作家,同樣對中國也充滿著好奇。他曾在一次洽談中說道:“假如這個(ge) 世界上還有一個(ge) 讓我感興(xing) 趣的地方,那就是中國。”

  昆德拉是對中國當代文壇影響最大的外國作家之一。在東(dong) 歐文學研究家、翻譯家景凱旋看來,昆德拉的影響重點在思想上。“他讓中國作家們(men) 從(cong) 關(guan) 注群體(ti) 到關(guan) 注個(ge) 人自身,少作空洞的宏大敘事。”“他啟迪中國文學界:真正一流的作家應該首先是思想家。”

  昆德拉的寫(xie) 作擅長把生命的沉重化為(wei) 文字之輕盈。曾有人說,從(cong) 80多歲的院士到10多歲的孩子,都能在昆德拉的作品中找到生命體(ti) 驗與(yu) 意義(yi) 。

  “被諾貝爾文學獎遺忘的大師”

  米蘭(lan) ·昆德拉的文學成就斐然,多次獲得國際文學獎,並6次被提名為(wei) 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然而他卻說,每年10月的諾貝爾文學獎熱潮,對他來說都是一種騷擾。

  昆德拉根本不在意,所謂的那些外界賦予他的價(jia) 值。他常年遠離媒體(ti) 、拒絕拋頭露麵,隻選擇用作品說話。

  他曾毫不留情地表示:“傳(chuan) 媒的精神與(yu) 文化的精神是相悖的,至少對現代歐洲所認可的文化是如此:文化基於(yu) 個(ge) 人,而傳(chuan) 媒導向單一化;文化照亮事物的複雜性,而傳(chuan) 媒使事物簡單化;文化隻是一種長久的拷問,傳(chuan) 媒則快速回答一切;文化是記憶的守護神,傳(chuan) 媒則是時下新聞的追逐者。”

  昆德拉曾自嘲:“我在4月1日愚人節這天來到這個(ge) 世界,有著形而上的意義(yi) 。”實際上,他的作品善於(yu) 以反諷手法,用幽默的語調描繪人類境況。

  在《被背叛的遺囑》中他曾說過,小說的內(nei) 部空間是一個(ge) 道德審判和價(jia) 值判斷都被懸置的領域。幽默精神是小說為(wei) 現代人類提供的一項偉(wei) 大發明。

  《玩笑》《好笑的愛》《笑忘錄》……昆德拉似乎總在表達著笑看人生的態度,但人們(men) 讀了他的文字笑過之後,又會(hui) 感到深深的悲哀。小說幽默風趣,實則暗藏反諷,雖調侃著這難以捉摸的世事,卻又關(guan) 照個(ge) 體(ti) 的生存狀態。

  有評論稱,昆德拉的作品表麵輕鬆,實則沉重;表麵隨意,實則精致;表麵通俗,實則深邃而又機智,充滿了人生智慧。

  他在《笑忘錄》中寫(xie) 道:“人與(yu) 權力的鬥爭(zheng) ,就是記憶與(yu) 遺忘的鬥爭(zheng) 。”米蘭(lan) ·昆德拉用自己充滿哲理的作品戰勝了遺忘,永遠留在讀者的記憶中。(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