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美國對短視頻社交平台TikTok的“圍獵”愈演愈烈:從(cong) 白宮要求政府機構在其聯邦設備和係統上禁用TikTok,到部分美國國會(hui) 議員在聽證會(hui) 上圍攻汙蔑TikTok,再到蒙大拿州甘當出頭鳥,成為(wei) 美國首個(ge) 全麵禁止TikTok的州。美方種種鬧劇於(yu) 理不通、於(yu) 法無據,是典型的霸權主義(yi) 行徑。
從(cong) 國際法來看,美國打壓TikTok違背了世界貿易組織的非歧視原則。TikTok在美國為(wei) 消費者提供短視頻等信息服務,屬世貿組織《服務貿易總協定》規管範圍。作為(wei) 世貿組織成員,美國應遵守協定中由最惠國待遇原則和國民待遇原則共同構成的非歧視原則。最惠國待遇原則強調“外外平等”,即給予外國的服務提供者同等優(you) 惠待遇;國民待遇原則要求“內(nei) 外平等”,即給予外國與(yu) 本國服務提供者同等待遇。美國打壓TikTok行為(wei) 違反非歧視原則,剝奪了他國企業(ye) 應有的合法待遇。
美國一味炒作所謂TikTok“威脅美國國家安全”,而實際上國際經貿規則中的“國家安全”例外條款是有條件的,不是非法行為(wei) 的“尚方寶劍”。根據《服務貿易總協定》第十四條,成員方可基於(yu) 國家安全采取貿易限製措施,但有嚴(yan) 格的限定條件。世貿組織專(zhuan) 家組在有關(guan) 案件中指出,適用“國家安全”例外條款需同時滿足基本安全利益、情勢緊急和善意原則等要求。所謂“基本安全利益”是指主權、戰爭(zheng) 等對國家至關(guan) 重要的利益,關(guan) 係到“國家關(guan) 鍵職能”;“情勢緊急”指存在現實或潛在的武裝衝(chong) 突、正在加劇的緊張狀態或危機、國家不穩定狀態等情形;“善意原則”指成員方不得濫用“國家安全”例外條款,采取相關(guan) 措施的目的必須與(yu) 國家安全有關(guan) 聯。TikTok是一款專(zhuan) 注娛樂(le) 社交的軟件,難以想象其在美國的運營能觸及上述國家安全要件。強行援引“國家安全”例外條款不能成為(wei) 美國肆意打壓他國企業(ye) 的“擋箭牌”。
從(cong) 美國國內(nei) 法來看,美打壓行動涉嫌違憲。2020年,美國特朗普政府濫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發布行政令,稱TikTok對美國家安全造成重大且直接威脅,禁止任何與(yu) 字節跳動及其子公司相關(guan) 的交易。該行政令被美法院判定違憲,最終於(yu) 2021年6月被美商務部撤銷。美國現任政府又頻頻針對TikTok采取立法和聽證活動,企圖利用所謂“正當程序”“國內(nei) 法”為(wei) 打壓TikTok“背書(shu) ”。然而,再精美的“包裝”也難以掩蓋其違法本質。
蒙大拿州TikTok禁令對TikTok用戶言論也構成不當限製,有損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所規定的言論自由等權利。而且,國家安全事項是美國憲法賦予聯邦政府的專(zhuan) 屬權力,各州無權立法,蒙大拿州出台的禁令違反了美國法律體(ti) 係中的聯邦法優(you) 先原則。美國憲法禁止剝奪公民權法案條款規定,未經司法審查,不得通過立法方式對個(ge) 體(ti) 進行懲罰,蒙大拿州TikTok禁令顯然屬於(yu) 懲罰性立法。
不管美國打壓TikTok的手段如何,都是借法律之名,行霸權之實,改變不了美非法剝奪他國企業(ye) 合法權益的本質。它既違反國際法和美國國內(nei) 法,也違背市場規則,與(yu) 美國企業(ye) 和民眾(zhong) 利益相悖。美國一方麵標榜自由市場、公平競爭(zheng) ,另一方麵又千方百計擠壓TikTok在美生存空間,堪稱典型的“美式雙標”。
(作者為(wei) 國際問題觀察員傅鑄)
《人民日報》(2023年07月12日 1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