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滄州:融大運河古韻,領渤海灣新潮

趙昭 發布時間:2023-07-14 09:09:00來源: 人民網-國際頻道

  滄州市位於(yu) 河北省東(dong) 南部,地處環渤海區域的中心地帶。“新河得通舟楫利,直達滄海魚鹽至。”幾個(ge) 世紀以來,這座運河之畔、渤海之濱的城市,因其陸海通達的區位優(you) 勢而生機勃勃:蜿蜒流淌的京杭大運河造就了其數百年的商貿繁榮,孕育出別具一格的“運河文化”;煙波浩渺的渤海在賦予其豐(feng) 富的海洋魚鹽資源的同時,為(wei) 它聯通四方打開了出海門戶。正因如此,滄州在曆史上成為(wei) “海上絲(si) 綢之路”的北方起點。而如今,石油、煤炭資源連同黃驊港口優(you) 勢讓這座城市逐漸崛起為(wei) “一帶一路”倡議下對外開放的新支點,譜寫(xie) 著時代的新篇章。

滄州大運河航拍圖 陳秀峰 攝

  滄州大運河航拍圖。陳秀峰攝

  京杭大運河:黃金水道滋養(yang) 文化之根

  矗立在獅城公園的鐵獅子,記錄著“鎮海吼”的傳(chuan) 說,見證著曆史上的滄州人民在頻繁的水患中討生活的生存智慧。曆經千年的水利建設,滄州通過疏浚河道和開渠運河,將自然環境的劣勢轉化為(wei) 了優(you) 勢:如今的滄州大運河貫通全市8個(ge) 縣(市、區),是滄州人民的母親(qin) 河。綿延216公裏的河道,連接起區域內(nei) 眾(zhong) 多河流溝渠,織就了四通八達的水網,滄州也因此成為(wei) 北方重要的陸海交通樞紐。

  千百年來,運河漕運的繁榮不僅(jin) 惠澤了沿河流域的經濟民生,更孕育了璀璨的民俗文化。如今,“運河文化帶”上的滄州武術文化、詩經文化、吳橋雜技等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已成為(wei) 這座城市享譽四海的名片。截至目前,滄州共有國家級非遺項目19項、省級非遺項目124項、市級非遺項目435項。

  武術之鄉(xiang) :尚武民風與(yu) 義(yi) 理風骨並存

  作為(wei) 京杭大運河流經最長的一座城市,滄州曾是商賈雲(yun) 集的南北通衢。人頭攢動的碼頭使得南來北往的人們(men) 在此交匯,也因此塑造出了滄州的“江湖氣質”。俗語雲(yun) :“南佛山北滄州”。明清幾百年間,滄州貢獻了近2000多名武進士、舉(ju) 人。一代武林宗師霍元甲也正是出自滄州。

  作為(wei) 北方的“武術之鄉(xiang) ”,滄州撐起中國功夫的半邊天。目前,滄州的武術門派多達50餘(yu) 種,占了全國現有的120多種武術門派的一半。八極、劈掛、燕青、八卦、六合、查滑、功力、太祖等8大代表性門派成為(wei) 了滄州武術的招牌。剛猛剽悍、樸中寓鮮的武學風格,於(yu) 一招一式中展現著滄州習(xi) 武人剛柔並濟、兼收並蓄的身法技巧,更彰顯著中華武術物我合一、義(yi) 理為(wei) 先的武德精神。

正在練習(xi) 劈掛拳的武術學童。人民網記者 袁蒙攝

  正在練習(xi) 劈掛拳的武術學童。人民網記者 袁蒙攝

  河間《詩經》:千年文脈傳(chuan) 承民族記憶

  尚武亦崇文,作為(wei) 運河古郡的滄州,文脈亦如運河般悠長。《詩經》是中國詩歌的原點,而滄州所轄的河間市是現存《詩經》唯一傳(chuan) 世版本“毛詩”的發祥地,同時也是《詩經》薪火傳(chuan) 承的故裏。目前,河間市保存了700餘(yu) 種版本、近5000冊(ce) 的《詩經》,其中既有曆代名家評注編纂的孤本,亦有英、法、俄、日、韓等外文譯注版本,被吉尼斯總部評為(wei) 收藏《詩經》版本世界之最。2006年,以吟誦詩經的民歌形式“河間歌詩”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

河間詩經齋毛萇雕像。雕像後書(shu) 櫥中陳列的是曆代各版本《詩經》及譯本。 人民網 趙昭攝

  河間詩經齋毛萇雕像。雕像後書(shu) 櫥中陳列的是曆代各版本《詩經》及譯本。人民網 趙昭攝

  吳橋雜技:方寸之間盡顯江湖絕學

  “十方雜技九籍吳橋。”吳橋縣是中國雜技發源地之一。通過大運河這條流動的通道,吳橋的雜技藝人走向了北京、天津、南京等地,開啟了市井賣藝的走江湖人生。自20世紀90年代起,吳橋縣將雜技教學和演藝相結合,先後設立了吳橋國際雜技藝術學校和吳橋雜技大世界,培養(yang) 了眾(zhong) 多雜技演藝從(cong) 業(ye) 人員,為(wei) 瀕臨(lin) 失傳(chuan) 的技藝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目前,吳橋的雜技主要包括肢體(ti) 技巧、道具技巧、喬(qiao) 裝、馴獸(shou) 、馬術、傳(chuan) 統魔術、滑稽7大類486個(ge) 單項,其中多個(ge) 雜技項目的演出曾獲得“中國雜技金菊獎”。如今,吳橋已經成為(wei) 了世界聞名的雜技之鄉(xiang) 。

吳橋雜技大世界中的雜技演出。人民網 趙昭攝

  吳橋雜技大世界中的雜技演出。人民網 趙昭攝

  滄州火鍋雞:四方食事 共烹一鍋人間煙火

  作為(wei) 陸海交通樞紐,南北風味的飲食文化都融入了滄州的美食當中。火鍋雞便代表了滄州美食的這種江湖氣。這種歸類於(yu) 火鍋的美食,自帶川渝地區的熱辣屬性,又結合北京銅鍋涮肉的器型,用料紮實。湯底常以牛骨打底,佐以32味調味料及中草藥熬製而成。新鮮的雞塊浸於(yu) 銅鍋中燉煮,隻需片刻,濃鬱的湯底便在沸騰中激發出食材誘人的香氣。麻、辣、鮮香的口味搭配著獨特的蘸料“蒜泥醋”,吊足了南來北往食客的胃口,也成為(wei) 了每一個(ge) 出門在外的滄州遊子舌尖和心頭上的鄉(xiang) 愁。

滄州火鍋雞。人民網記者 袁蒙攝

  滄州火鍋雞。人民網記者 袁蒙攝

  黃驊港:“一帶一路”布局下的對外開放新門戶

  作為(wei) 一座曆史文化名城,傳(chuan) 承千年的滄州同樣得益於(yu) 陸海通達的區位優(you) 勢。如今的滄州,憑借渤海新區的海岸線和港口優(you) 勢,正在崛起為(wei) “一帶一路”布局下重要的對外開放支點。黃驊港——這個(ge) 昔日海上絲(si) 路的北起點、中國第二大煤炭輸出港,如今已逐漸由單一煤炭港轉型為(wei) 綜合港口,逐步從(cong) 初級產(chan) 品物流中心向港產(chan) 城多元融合轉型,已聚集形成了以石油、冶金裝備、商貿物流等主導產(chan) 業(ye) 為(wei) 支撐,以新材料、海洋生物、海洋工程裝備等戰略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為(wei) 重點的現代臨(lin) 港產(chan) 業(ye) 體(ti) 係。

  在產(chan) 業(ye) 轉型的同時,黃驊港也持續發揮我國和亞(ya) 歐國家經貿往來的橋梁作用。2022年,河北省首次開啟中歐班列“公鐵海”聯運新模式,開通了黃驊港到神木、鄂爾多斯集裝箱海鐵聯運新通道,有力串聯起中西部與(yu) 京津冀資源要素,暢通港口與(yu) 腹地聯動。目前,黃驊港已開辟了32條內(nei) 外貿航線,通達全球38個(ge) 國家和地區。未來將探索十萬(wan) 噸級以上的遠洋航線,進一步擴大與(yu) 亞(ya) 歐國家的發展交流,促成國際國內(nei) 兩(liang) 個(ge) 市場的高效對接,也讓踏實肯幹的滄州人,被全世界看見。

黃驊港綜合港區航拍圖。人民網 周博攝

  黃驊港綜合港區航拍圖。人民網 周博攝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