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國際銳評丨北約峰會為何再次“碰瓷”中國?

發布時間:2023-07-14 09:16: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當地時間12日,北約維爾紐斯峰會(hui) 閉幕。此前一天發布的峰會(hui) 聯合公報,十幾次提到中國,並且再度聲稱中國對歐洲—大西洋安全構成“係統性挑戰”。與(yu) 去年6月北約馬德裏峰會(hui) 通過的“戰略概念”文件相比,這次峰會(hui) 公報“點名”中國的次數明顯多了,而且還表現出一副“教師爺”姿態,顯得更加咄咄逼人。

  按照北約的日程,這次峰會(hui) 主要討論烏(wu) 克蘭(lan) 局勢與(yu) 擴員問題,為(wei) 何再次“碰瓷”中國?其實並不奇怪。北約是全球最大的軍(jun) 事聯盟,它存續的根本動力是一定要有對手。這個(ge) 對手是如何確定的呢?從(cong) 冷戰結束後北約更新的數版“戰略概念”文件看,每一次更新都幾乎跟隨美國的戰略調整,反映的是美國的戰略訴求。拜登政府上台後,錯誤地將中國定位為(wei) “最重要戰略競爭(zheng) 對手”,明確提出“印太戰略”需要北約參與(yu) 。在華盛頓的“指揮棒”下,北約對華表現得越來越強硬,還有樣學樣地給中國貼上“係統性挑戰”標簽,試圖以此為(wei) 借口染指亞(ya) 太地區事務。

  北約秘書(shu) 長斯圖爾滕貝格 資料圖

  北約秘書(shu) 長斯圖爾滕貝格曾直言不諱地說,未來應該把應對“中國威脅”作為(wei) 北約存續的重要依據。在本次峰會(hui) 記者會(hui) 上,他雖然嘴上說“中國並非北約敵人”“需要保持接觸”,但話鋒一轉,就冒出所謂“中國大陸威脅台灣”“中國加快軍(jun) 力建設”等一連串荒唐話。這佐證了,以中國為(wei) “假想敵”成為(wei) 北約續命之舉(ju) 。

  時至今日,在華盛頓的施壓下,北約早已不是什麽(me) 歐洲安全的代言人,而是淪為(wei) 美國利益的維護者。它無理指責中國構成“係統性挑戰”,這恐怕連他們(men) 內(nei) 部很多成員都不認同。因為(wei) 事實明擺著:中國從(cong) 來沒有主動挑起一次衝(chong) 突,從(cong) 來沒有侵占別國一寸土地,也從(cong) 來沒有發動過一場代理人戰爭(zheng) 。30多年來,中國派出5萬(wan) 多人次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被稱作“維和行動的關(guan) 鍵因素和關(guan) 鍵力量”。

  倒是最擅長製造“假想敵”的北約,才是全世界最該警惕的“係統性挑戰”。冷戰結束30多年了,這個(ge) 冷戰產(chan) 物仍在搞陣營對抗那一套,成為(wei) 美國驅動下的“戰爭(zheng) 機器”。北約聲稱自己是防禦性組織、捍衛基於(yu) 規則的國際秩序,卻繞過聯合國安理會(hui) ,對南聯盟、敘利亞(ya) 等多個(ge) 主權國家發動戰爭(zheng) ,導致大量平民喪(sang) 生,數千萬(wan) 人流離失所。

  拿烏(wu) 克蘭(lan) 危機來說,它的根源是北約不斷東(dong) 擴,侵蝕、擠壓了俄羅斯的安全空間。危機爆發後,美國推動北約成員國向烏(wu) 克蘭(lan) 輸送大量武器,導致戰局膠著激化。這場戰爭(zheng) 發生在歐洲的土地上,絕大多數北約成員國都是歐洲國家,自然也是戰爭(zheng) 的直接受害者。它們(men) 替美國搖旗呐喊,換來的卻是自身傷(shang) 痕累累、歐洲安全形勢惡化,成了不折不扣的“冤大頭”。

  根據最新傳(chuan) 出的消息,瑞典加入北約的關(guan) 鍵性障礙已被掃除,這意味著北約將再次擴大。事實早就證明,北約的黑手伸到哪兒(er) ,禍亂(luan) 就跟到哪兒(er) 。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政治學教授拉迪卡·德賽近日在接受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專(zhuan) 訪時指出,北約不斷東(dong) 擴,最終破壞了歐洲的安全;現在北約將觸角伸向亞(ya) 太,也將威脅亞(ya) 太地區的安全。

  客觀地說,在北約內(nei) 部,也有一些理性聲音。以法國為(wei) 代表的一些成員國堅持尋求歐洲戰略自主,認為(wei) 北約不應跨越北大西洋地理邊界、將觸角延伸到亞(ya) 太、在日本設立聯絡處。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峰會(hui) 後的記者會(hui) 上表示,北約是北大西洋組織,而日本不在北大西洋。這樣的聲音需要在北約內(nei) 部尋求更多共識。如果北約執意跟著美國幹,搞亂(luan) 歐洲後還想禍亂(luan) 亞(ya) 太,等待它的必是堅決(jue) 抵製。

  (央視新聞客戶端 國際銳評評論員)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