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聚焦中國高質量發展)“一核”帶動“兩翼”齊飛,助推京津冀打造世界級城市群

杜燕 徐婧 發布時間:2023-07-18 09:0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7月16日電 (記者 杜燕 徐婧)邁入寬敞、明亮的新動力金融科技中心,很難想象這座毗鄰北京市西二環的現代化大廈,曾是聚集了近3000家商鋪的服裝市場。

  大廈原名“四達大廈”,在21世紀初,和周邊其他11個(ge) 市場,形成了中國北方地區最大的服裝批發集散地——北京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簡稱“動批”)。2014年,“動批”開始有序疏解。2017年,疏解騰退工作完成。2018年初,北京市政府決(jue) 定以西城區“動批”為(wei) 核心區域,建設北京金融科技與(yu) 專(zhuan) 業(ye) 服務創新示範區(簡稱“金科新區”)。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北京主題采訪活動7月12日走進新動力金融科技中心。中新社記者 杜燕 攝

  短短幾年,“金科新區”已累計新引入頭部或重點金融科技企業(ye) 和專(zhuan) 業(ye) 服務機構166家,注冊(ce) 資本金超過1100億(yi) 元(人民幣,下同),2022年實現稅收超過30億(yi) 元。

  “動批”蝶變“金科新區”,是北京減量發展的時代縮影。近十年來,北京緊緊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ge) 牛鼻子,累計退出一般製造業(ye) 企業(ye) 約3000家,疏解和升級區域性專(zhuan) 業(ye) 市場和物流中心近1000個(ge) 。科技、商務等“高精尖”產(chan) 業(ye) 新設市場主體(ti) 占比上升至65.6%。核心區人口、建築、商業(ye) 、旅遊“四個(ge) 密度”穩步下降。

  “北京成為(wei) 全國第一個(ge) 減量發展的超大城市,首都功能不斷優(you) 化提升。”北京市發改委協同綜合處處長周浩如是說。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棋局中,北京是“一核”,通過疏解非首都功能,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推動河北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兩(liang) 翼”齊飛。

  2017年4月,中國宣布在河北設立雄安新區,這裏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2017年8月,京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明確北京以“交鑰匙”方式,支持雄安新區新建幼兒(er) 園、小學、完全中學、綜合醫院各1所。這是雄安新區啟動區第一批建設的公共服務與(yu) 民生保障項目。

  記者日前在“未來之城”雄安新區看到,啟動區內(nei) 吊塔林立,一座高水平現代化城市正拔地而起。

  位於(yu) 啟動區的“三校一院”目前已進入合作辦學辦醫新階段:雄安北海幼兒(er) 園、雄安史家胡同小學、北京四中雄安校區是“近鄰”,今年9月將迎來首批學生;雄安宣武醫院與(yu) 三所學校相距約2公裏,預計今年9月底竣工交付。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北京主題采訪活動7月12日走進雄安宣武醫院。該醫院預計今年9月底竣工交付。中新社記者 杜燕 攝

  與(yu) 此同時,京雄高速、城際建成投用,兩(liang) 地進入1小時通勤圈;高校科技成果、中關(guan) 村科技企業(ye) 在雄安新區落地,兩(liang) 地產(chan) 業(ye) 鏈協調聯動……雄安新區目前已進入大規模建設與(yu)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並重階段,公共服務水平持續提升,承載力和承接力不斷增強,吸引力也不斷提升。

  與(yu) 雄安新區形成北京“新兩(liang) 翼”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從(cong) “打基礎、補短板,有序拉開城市框架”向“立長遠、強功能,全麵上台階”邁進,努力打造新時代首都高質量發展的城市樣板。

  記者日前走進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地一片忙碌景象。

  “項目預計2025年投入使用。建成後,將是亞(ya) 洲最大的地下綜合交通樞紐。”北京城市副中心綜合樞紐公司副總經理張登科介紹,項目內(nei) 設置京唐城際和城際鐵路聯絡線,建成後15分鍾到達首都機場、35分鍾到達大興(xing) 國際機場及河北唐山、1小時內(nei) 到達天津濱海新區及河北雄安新區,為(wei) 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現代化的交通支撐。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北京主題采訪活動7月11日走進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項目。該項目預計2025年投入使用。建成後,將是亞(ya) 洲最大的地下綜合交通樞紐。中新社記者 杜燕 攝

  “城市副中心承載力和輻射力穩步增強。”北京城市副中心黨(dang) 工委委員、管委會(hui) 副主任胡九龍表示,近三年,城市副中心保持每年千億(yi) 元投資強度。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東(dong) 六環入地改造以及劇院、圖書(shu) 館、博物館三大建築等一批重大工程全麵提速。今年底前啟動第二批市級機關(guan) 搬遷。累計實現81家央企二三級企業(ye) 、61家市屬國企及下屬企業(ye) 先後落戶。

  數據顯示,2022年,北京、天津、河北經濟總量突破10萬(wan) 億(yi) 元,是2013年的1.8倍,京津冀區域整體(ti) 發展水平得到顯著提升。未來,北京將全力支持雄安新區建設,高水平建設好北京城市副中心,與(yu) 津冀攜手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台階,努力打造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使京津冀成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範區。(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