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東西問丨加州理工學院教授:AI永遠是人類的附屬品

霍思伊 發布時間:2023-07-20 09:03: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7月19日電 題:AI永遠是人類的附屬品

  ——專(zhuan) 訪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教授亞(ya) 瑟·阿布-穆斯塔法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 霍思伊

  由ChatGPT和GPT-4引發的“人工智能狂潮”遠比人們(men) 預想的持續更久,伴隨而來的爭(zheng) 議與(yu) 憂慮也在不斷發酵。回歸科學,反思以GPT-4為(wei) 代表的AI能力的邊界:它能做什麽(me) ?不能做什麽(me) ?最重要的是,人類現在必須采取什麽(me) 行動來實現“有益的AI”?《中國新聞周刊》近日就以上問題專(zhuan) 訪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教授亞(ya) 瑟·阿布-穆斯塔法(Yaser S. Abu-Mostafa)。他是人工智能領域的知名專(zhuan) 家,同時也是IEEE神經網絡委員會(hui) 的創始人之一,曾在多家科技公司擔任機器學習(xi) 顧問。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AI的應用遠比設計更複雜和危險

  記者:此前,埃隆·馬斯克等人簽署了聯名公開信,業(ye) 內(nei) 形成了對人工智能發展的兩(liang) 種截然不同的看法,你更認同哪方?

  阿布-穆斯塔法:聯名公開信意圖是好的,但無法起到任何實質效果,因為(wei) 不會(hui) 真的有公司遵守並暫停六個(ge) 月的AI研發。我認為(wei) 這是對人工智能“過於(yu) 快速發展”的下意識反應,是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行為(wei) 。我個(ge) 人不讚同暫停更強大AI模型的研發。現在要做的不是暫停,而是如何更好阻止其“不良使用”。所以我沒有簽署公開信。

  如何推動更強有力的人工智能監督?政府需要通過立法對如何“合理地使用”AI進行約束或限製,歐盟《人工智能法案》是一個(ge) 開始。立法必須經過謹慎考量,而不是短期內(nei) 出於(yu) 對人工智能的恐懼或為(wei) 了應對想象中的風險而匆忙製定。目前為(wei) 止,我還沒有看到任何提議或法案經過了深思熟慮,並可以得到有效執行。

  2023年7月6日,上海,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hui) 上,特斯拉“擎天柱”Tesla Bot人形機器人。陳玉宇攝

  記者:如何使AI真正符合人類的價(jia) 值觀和道德準則?

  阿布-穆斯塔法:這完全取決(jue) 於(yu) AI係統的開發者和使用者。人工智能沒有內(nei) 在的道德或惡意,它隻是服從(cong) 命令,做人類訓練它去做的事情。如果人類給它的是充滿偏見的數據,就會(hui) 誕生一個(ge) 充滿偏見的AI。因此OpenAI需要不斷調整,選擇一些好的數據或讓ChatGPT不回答惡意問題。但複雜之處在於(yu) ,即使開發者把整個(ge) AI係統設計得很“符合人類價(jia) 值觀”,仍會(hui) 有用戶從(cong) 不同角度使用它,這是開發者控製不了的。因此,AI應用遠比設計更複雜和危險。

  人類社會(hui) 中,好壞標準是不明確的。訓練一個(ge) AI下棋,如AlphaGo,規則是明確的,AI經過訓練後很清楚如何界定“好的行為(wei) ”——隻要能贏就是一步好棋。但更多時候,要訓練AI去完成一些缺乏客觀好壞規則的任務,讓係統自身去理解什麽(me) 是“好的行為(wei) ”非常困難。

  韓國當地時間2016年3月9日,韓國職業(ye) 9段李世石與(yu) 穀歌人工智能係統“阿爾法圍棋”(AlphaGo)進行了一場“人機大戰”。李世石在五番棋首戰中執黑186手中盤告負。圖為(wei) 媒體(ti) 觀看區。吳旭攝

  記者:聯名公開信指出,最近幾個(ge) 月,人工智能實驗室正陷入一場失控的競賽(out-of-control race),這是否真的在發生?

  阿布-穆斯塔法:這是一種非常情緒化的表述。不過可以預料到,在短期未來AI產(chan) 業(ye) 格局中,世界範圍內(nei) 很可能隻有兩(liang) 到三個(ge) 非常強大的類似ChatGPT的人工智能工具占領整個(ge) 全球市場,因為(wei) 開發這樣的大模型成本巨大,需要數千個(ge) GPU(圖形處理器)核心運行2個(ge) 月,以及海量的數據和算力。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目前所有最新的大模型進展都來自科技公司,而不是大學。

  五年後是否可能誕生一種能節省大量計算資源的新模型,還未可知。如果以後真的出現一種完全不同的模型,可以讓成本從(cong) 10億(yi) 美元降至1000萬(wan) 美元,這就改變了遊戲規則,屆時將會(hui) 有大量玩家出現。

  記者:大模型時代的到來,也和基於(yu) “預訓練+微調”這種自然語言處理(NLP)的主流範式有關(guan) 。2018年後,這種模式幾乎重塑了人工智能的商業(ye) 形態,你如何看待這種趨勢?

  阿布-穆斯塔法:“預訓練+微調”是一種分而治之的巧妙方式,一次訓練AI專(zhuan) 注於(yu) 一個(ge) 問題並完善它。這使人們(men) 能在目前成就基礎上再接再厲,而非從(cong) 頭開始。

  OpenAI將其對公眾(zhong) 開放的這個(ge) 主意很聰明,現在他們(men) 獲得了大量的數據和反饋,可用來訓練新一代係統,而且這些資源是獨家的,因為(wei) 公眾(zhong) 不會(hui) 對下一個(ge) 類似產(chan) 品產(chan) 生同樣多的興(xing) 趣。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hui) 在上海舉(ju) 辦,展會(hui) 上微創機器人展示5G遠程手術技術。陳玉宇攝

  AI隻是在複製人類的“外觀”

  記者:如何理性客觀認知當下的人工智能水平和ChatGPT的能力邊界?

  阿布-穆斯塔法:我有個(ge) 朋友問ChatGPT:“關(guan) 於(yu) 阿布-穆斯塔法,你知道什麽(me) ?”ChatGPT列出了關(guan) 於(yu) 我的一份詳細履曆和人物小傳(chuan) ,首段看起來非常專(zhuan) 業(ye) ,但接下來就有不少錯誤,比如搞錯了我的大學。這充分說明了ChatGPT的本質:某種意義(yi) 上,它隻是把所有信息以一種非常特殊的彼此相關(guan) 的方式放在一起。

  人工智能使用了一種類似人類大腦的結構,這種結構以一種高效方式存儲(chu) 信息,看到新情況後推理判斷什麽(me) 是“最接近它的東(dong) 西”。這就是深度神經網絡所做的,已持續幾十年。

  目前,人工智能整體(ti) 發展水平令人振奮。但即使在業(ye) 內(nei) ,真正了解所有技術細節的人很少,隻有OpenAI、Google這些參與(yu) 了大模型訓練的人才能說清楚,但他們(men) 對外分享信息有限。我推測,下一步最重要的突破可能集中在AI係統如何用更少資源達到相同的性能水平。

  記者:沿這條路繼續走,AI是否能進化到理解“概念”和“常識”?有專(zhuan) 家認為(wei) GPT-4已初具“自我反思”能力,你怎麽(me) 看?

  阿布-穆斯塔法:如果說人工智能已發展出自我反思能力,那一定是數量巨大的任務訓練帶來的,是通過合並足夠數量的“分散而零碎的智能任務”實現的。比如說做1000個(ge) ChatGPT,其中一個(ge) 對語言感興(xing) 趣,一個(ge) 處理數學問題,一個(ge) 負責視覺識別……直到其“能力”覆蓋幾乎人類所有領域,再合並為(wei) 一,它一定能表現出一種“通用的智能”,這就是“多模態機器學習(xi) ”的本質。

  但這隻是表象,隻是看起來具備自我反思能力和通用智能。某種意義(yi) 上,這個(ge) 巨大係統隻是試圖複製人類的“外觀”。

  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hui) 在上海拉開帷幕。中新社記者湯彥俊攝

  記者:怎麽(me) 理解微軟研究人員稱,GPT-4已經顯示出接近人類智能或通用人工智能的“火花”?

  阿布-穆斯塔法:問題的關(guan) 鍵是,“通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AGI)到底是什麽(me) ?對於(yu) 通用人工智能,人類想追求的是:AI突然之間學會(hui) 了以上所有,能舉(ju) 一反三,而不是一次次學會(hui) 某個(ge) 特定任務。但這是一個(ge) 非常模糊的描述。

  現在迫切需要就“通用人工智能”概念達成共識,用精確的計算機語言界定它,製定明確的檢驗規則。遵照這些規則,人類才能知道AGI是否已經實現、潛在的危險是什麽(me) 。

  人類為(wei) 什麽(me) 這麽(me) 關(guan) 心“通用人工智能”,因為(wei) 它觸及了人性中最根本的東(dong) 西,侵犯了人類的自我(Ego),即人類是不是最獨一無二的存在。對如何實現AGI,目前所有想法都隻是推測,人們(men) 隻能針對已看到的技術範式進行突破;但真實情況是,我們(men) 根本難以想象會(hui) 走上一條怎樣的路徑。

  當人們(men) 談論“通用人工智能”時,承載了太多情感,有時甚至是不切實際的期望和恐懼,但這種恐懼把智能和“自我”混為(wei) 一談。人們(men) 必須冷靜下來,理性地把AGI視作一個(ge) 科學目標。

  記者:人工智能是否能產(chan) 生“自我意識”?

  阿布-穆斯塔法:我認為(wei) AI領域的任何技術進步都不可能產(chan) 生一個(ge) “有意識的實體(ti) ”。意識和情緒的“顯現”很容易做到,AI未來能“看起來像擁有了情感或意識”,就像電影裏有一個(ge) 演員表達出了某種強烈的情緒,但這隻是表演,是純粹的行為(wei) 表象。

  對人類意識的定義(yi) 在科學上都是不確定的,客觀上也不可測量。我知道我有意識,你有意識,你知道愛是什麽(me) ,情感是什麽(me) ,悲傷(shang) 是什麽(me) ,因為(wei) 你能感覺到,你能與(yu) 它們(men) 聯係起來。但這些都是人類經驗。為(wei) 什麽(me) 會(hui) 這樣?我們(men) 不知道。

  我認為(wei) AI始終是一個(ge) 無生命的機器,背後有嚴(yan) 密的齒輪在驅動它,這些齒輪就是參數。複雜的輸出可能會(hui) 給我們(men) 留下“那裏有一個(ge) 與(yu) 眾(zhong) 不同的人”的印象,但這種輸出不是來自意識,而是算法。為(wei) 什麽(me) 我們(men) 認為(wei) 有人在那裏?因為(wei) 當人們(men) 看到這個(ge) 輸出後,把它在腦海中與(yu) 過去的記憶、情感,與(yu) 人類自身聯係在一起。

  2023年6月26日,江蘇蘇州國際博覽中心,觀眾(zhong) 在“2023全球人工智能產(chan) 品應用博覽會(hui) ”上參觀。王建康攝

  常規工作或在更短時間內(nei) 被AI替代

  記者:未來哪些行業(ye) 會(hui) 從(cong) AI發展中受益,哪些可能被顛覆?

  阿布-穆斯塔法:所有行業(ye) 都會(hui) 從(cong) 人工智能的發展中受益,甚至以無法預料到的方式。

  五年前有人問我:人工智能下一個(ge) 20年如何發展?我說,AI將在20年內(nei) 取代人類幾乎所有常規智能工作(routine intelligence tasks),也就是“完成複雜任務但不需要創新的智能”,自動駕駛是一個(ge) 典型例子。這是一個(ge) 必須要積極解決(jue) 的社會(hui) 問題,否則很多人將麵臨(lin) 失業(ye) 。

  ChatGPT誕生後,我修正了我的預期,我現在認為(wei) ,可能不需要20年,這些常規工作在更短時間內(nei) 就可能被AI替代,不管我們(men) 如何界定“通用人工智能”,常規智能是通向它的第一步。

  記者:在常規智能工作之外,AI未來是否也會(hui) 取代一些更具有創造力的工作?

  阿布-穆斯塔法:以AlphaGo為(wei) 例,你會(hui) 發現AI在某種意義(yi) 上也在進行“創造性的防禦”:為(wei) 贏得比賽,它發現了人類沒想到的防禦策略。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創新或隻是自動化的產(chan) 物,因為(wei) 這背後是AI對海量策略的嚐試。“AI的創造力”目前也沒有很可靠的定義(yi) 。

  2022年4月9日,在寧夏銀川鼓樓步行街,一名小朋友與(yu) 機器人“鐵蛋”互動。袁宏彥攝

  記者:人類應如何與(yu) AI共存?

  阿布-穆斯塔法:我們(men) 沒有與(yu) AI共存的壓力,AI永遠是人類的附屬品。(完)

  受訪者簡介:

  亞(ya) 瑟·阿布-穆斯塔法(Yaser S. Abu-Mostafa),埃及裔美國計算機科學家,加利福尼亞(ya) 理工學院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教授。研究涵蓋人工智能、機器學習(xi) 、模式識別和數據科學等多個(ge) 領域,在人工智能教育和科普方麵做出重要貢獻。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