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歐盟委員會(hui) 宣布任命美國前反壟斷官員、耶魯大學教授菲奧娜·斯科特·莫頓擔任歐盟競爭(zheng) 總司首席經濟學家。這一人事任命激起歐盟近年來罕見的內(nei) 部爭(zheng) 議,被《南德意誌報》形容為(wei) 引發了“抗議”“暴動”,法國總統馬克龍、歐洲議會(hui) 主要議會(hui) 黨(dang) 團等均表達不滿,競爭(zheng) 總司總司長為(wei) 此不得不在歐洲議會(hui) 公開接受質詢。此事最終以莫頓主動宣布放棄就職而告一段落。
多位專(zhuan) 家學者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歐盟機構任命非歐盟籍人士擔任要職無疑是咄咄怪事。要知道,一個(ge) 普通的非歐盟成員國國籍的人士如果想在歐盟境內(nei) 就業(ye) ,雇主都要提供“為(wei) 什麽(me) 這個(ge) 職位歐盟人士無法勝任”的理由,遑論能夠對歐盟經濟和市場產(chan) 生影響的競爭(zheng) 總司首席經濟學家一職。
與(yu) 能力無關(guan) ,與(yu) 國籍有關(guan)
在歐盟的主要架構中,歐盟委員會(hui) 是歐盟常設執行機構,負責實施歐盟條約和歐盟理事會(hui) 作出的決(jue) 定。作為(wei) 歐盟委員會(hui) 下設機構,競爭(zheng) 總司負責歐盟競爭(zheng) 法的執行,並與(yu) 成員國競爭(zheng) 主管部門合作執行歐盟競爭(zheng) 規則,維護歐盟統一市場。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趙永升介紹,作為(wei) 歐盟監管部門,競爭(zheng) 總司的設立初衷是協調成員國之間的經濟行為(wei) ,因為(wei) 成員國之間很多法律法規並不一致,各自為(wei) 政。隨著形勢的發展,特別是受歐債(zhai) 危機、金融危機以及新冠疫情影響,它的監管重點逐漸轉向外部,美國企業(ye) 就是其重點關(guan) 注的對象之一。
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全球治理與(yu) 區域國別研究院歐洲研究負責人胡春春指出,莫頓的專(zhuan) 業(ye) 素養(yang) 毋庸置疑,她確實是11名競爭(zheng) 者中最出色的人選。但是該職位的工作內(nei) 容之一是參與(yu) 歐盟對大型科技平台企業(ye) 的監管和《數字市場法案》的執行,而莫頓曾擔任過亞(ya) 馬遜、蘋果、微軟等美國大型科技企業(ye) 的顧問,這些企業(ye) 都屬於(yu) 歐盟重點監管的對象。雖然按照安排,莫頓在三年任期的前兩(liang) 年不得處理與(yu) 其之前任職的公司相關(guan) 的事務,但是依然存在利益衝(chong) 突的嫌疑。尤其是據報道,莫頓在2020年已經因為(wei) 利益衝(chong) 突受到過指責:她在與(yu) 別人合寫(xie) 兩(liang) 篇針對穀歌和臉書(shu) 的反壟斷文章時,沒有說明自己曾為(wei) 蘋果和亞(ya) 馬遜工作。
此番莫頓任命一事讓歐洲人感到不可接受,還要放在美歐科技競爭(zheng) 日趨激烈的大環境中來看。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guan) 係學院教授王明進介紹,當前歐洲在國際科技競爭(zheng) 中並不占優(you) 勢,僅(jin) 在傳(chuan) 統汽車、工業(ye) 製造等技術部門占有一席之地,在人工智能、雲(yun) 計算、半導體(ti) 、5G網絡、量子技術等新興(xing) 技術上沒有跟上中美日尤其是美國的步伐。歐盟積極謀求科技戰略自主,培育歐洲的科技冠軍(jun) 企業(ye) ,其中一項措施就是在反壟斷政策上下功夫。2021年11月,歐委會(hui) 出台《適應新挑戰的新競爭(zheng) 政策》,提出修改反壟斷政策設想,主張加強對穀歌等美國巨頭企業(ye) 的製約,以增加歐洲單一市場體(ti) 係的彈性與(yu) 活力。歐盟近兩(liang) 年推動的數據治理規範主要就是為(wei) 了約束美國企業(ye) ,如以蘋果和穀歌為(wei) 代表的科技巨頭。鑒於(yu) 此,任命莫頓擔任歐盟關(guan) 鍵反壟斷職位引起爭(zheng) 議完全在情理之中。
“反對任命莫頓一事,象征性意義(yi) 極大。”趙永升指出,科技的迅猛發展使得監管內(nei) 容變得日益複雜,超出決(jue) 策者的認知範圍。在這一發展過程中,很多監管內(nei) 容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處於(yu) 灰色地帶,因此,莫頓的職位雖然不參與(yu) 決(jue) 策,但是其研究報告和建議難免會(hui) 對決(jue) 策產(chan) 生影響。更重要的是,雖然歐美之間學術機構人員交流頻繁,但是歐盟機構任命非歐盟籍人士擔任要職是前所未有的,歐盟不能開此先例,這駁回了美國直接插手歐盟政策製定的初步試探。
是“戰略自主”,還是對美依賴?
在本次反對浪潮之中,法國最為(wei) 激烈。法國的數名部長首先在推特上發難,總統馬克龍也出麵直接表達不滿。馬克龍表示:“歐洲人需要發展歐洲技能,擁有戰略自主權,但在這之前需要先擁有思想自主權。”這可謂道出了反對莫頓任命的深層次原因。
浙江師範大學邊疆研究院特聘研究員蓋琳表示,美國對歐洲的影響根深蒂固且盤根錯節,歐盟實現“戰略自主”麵臨(lin) 諸多挑戰。近十多年來,歐盟對美國的大企業(ye) ,如微軟、可口可樂(le) 、亞(ya) 馬遜、臉書(shu) 、穀歌等頻頻進行反壟斷調查,雙方針鋒相對。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讓美國人出任歐盟關(guan) 鍵反壟斷職位,那麽(me) 歐盟將更難做到“戰略自主”。因此,法國的反對是出於(yu) 對歐盟追求“戰略自主”明智且理性的考量。
中國社科院歐洲所助理研究員徐若傑表示,一方麵,法國延續戴高樂(le) 執政以來對美國直接插手歐盟事務的警惕和抵製,向美國和世界明確發出“歐盟屬於(yu) 歐洲人”的強烈政治信號,從(cong) 源頭上抵製美國直接幹預歐盟事務的可能,以此表明對捍衛歐洲“戰略自主”的決(jue) 心;另一方麵,作為(wei) 一種政治姿態,馬克龍借此向外界宣示了法國作為(wei) 歐洲一體(ti) 化“發動機”和“核心力量”,對歐盟事務具有決(jue) 定性影響力。
四川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陳長寧認為(wei) ,法國等歐盟成員國反對此事的根本原因是,歐盟不願繼續天真地對待美國日趨極端的單邊主義(yi) 和保護主義(yi) 。反壟斷規製的核心是促進市場公平競爭(zheng) 以保護消費者福利,但各國在執法中對“公平競爭(zheng) ”和“消費者福利”的理解充滿分歧。馬克龍何嚐不了解美國打著“公平競爭(zheng) ”旗號實施“經濟戰”打壓競爭(zheng) 對手的套路?美國曾以“反腐敗”名義(yi) 扣押法國阿爾斯通公司高管皮耶魯齊,將其作為(wei) “人質”來圍獵阿爾斯通公司全球領先的鍋爐業(ye) 務。2014年8月,馬克龍擔任法國經濟部長,任期內(nei) 發生了美國通用電氣對法國阿爾斯通核心業(ye) 務的“強製收購”。美國政府濫施製裁打壓,幫助跨國企業(ye) “吃掉”主要競爭(zheng) 對手難道有利於(yu) “公平競爭(zheng) ”?同理,美國政府不遺餘(yu) 力地排除華為(wei) 參與(yu) 歐洲市場競爭(zheng) ,難道是為(wei) 了促進“消費者福利”?在此背景下,盡管莫頓的專(zhuan) 業(ye) 能力得到公眾(zhong) 認可,但歐盟任命“美國科技巨頭前顧問”來為(wei) 歐盟監管美國科技巨頭不免遭到質疑。
徐若傑表示,需要指出的是,馬克龍的否決(jue) 引起了國際社會(hui) 的廣泛關(guan) 注,也讓法國背負了巨大的壓力。未來兩(liang) 大問題可能會(hui) 給法國政府帶來困擾:一是在不斷向美國說“不”的同時,如何持續頂住來自美國的外交壓力及甚至可能出現的針對法國的外交反製和報複;二是法國在戰略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何繼續發揮對歐盟戰略自主性建設的引領作用,以實際的政策成績維持和增強其他歐盟成員國對“法德軸心”引領下歐洲一體(ti) 化的信心。
胡春春特別指出,從(cong) 歐盟內(nei) 部的反應來看,需要關(guan) 注的是哪些歐洲力量支持或者不反對這一人事安排?在歐洲議會(hui) 主要議會(hui) 黨(dang) 團聯名抗議時,德國綠黨(dang) 沒有簽署,認為(wei) 莫頓的國籍不應該是討論的內(nei) 容。擔任歐盟委員會(hui) 主席的德國人馮(feng) 德萊恩也成為(wei) 批評的對象,她與(yu) 拜登政府過於(yu) 頻繁的互動引發了部分歐盟成員國的不滿,這些國家希望歐盟在包括中歐關(guan) 係在內(nei) 的對外交流方麵盡量與(yu) 美國保持一定距離。
(本報北京7月21日電 本報記者 曹元龍 本報通訊員 於(yu) 澤乾)(來源:光明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