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7月21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zhuan) 業(ye) 學術期刊《自然-人類行為(wei) 》最新發表一篇係統性綜述的心理學論文,認為(wei) 媒體(ti) 最常推薦的提升幸福感策略——如正念和鍛煉,其科學基礎薄弱,研究人員建議重新考慮提升幸福感策略的有效性。
該論文介紹,過去十年,心理學領域的高質量科學證據標準發生了改變。過去常用的研究實踐,如選擇性報告或排除某些參與(yu) 者,可能增加結果中假陽性的數量。現在,許多心理學家會(hui) 預注冊(ce) 他們(men) 的研究,事先提交具體(ti) 方法和分析決(jue) 定,增加研究樣本量,以改善研究的統計學功效。
論文作者、加拿大不列顛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Dunigan Folk和 Elizabeth Dunn調查了一些常見提升幸福感策略背後的實證證據。他們(men) 進行了基於(yu) 互聯網的媒體(ti) 回顧,找到5種最經常被推薦的提高幸福感策略:表達感謝、增強社交性、鍛煉、正念或冥想以及多暴露於(yu) 自然環境。
論文作者隨後搜索了已發表的科學文獻,找到494篇論文詳述了532項研究,這些研究涉及在非臨(lin) 床樣本中這5種策略之一的幸福感獲益。在近95%基於(yu) 親(qin) 近自然、鍛煉、參與(yu) 正念冥想的實驗中,他們(men) 發現這些研究缺乏充足的統計功效來檢測出可見的獲益。他們(men) 識別出僅(jin) 57項研究獲得預注冊(ce) ,或實驗功效良好,在健康個(ge) 體(ti) 身上測試了這些策略對主觀幸福感的效果。
論文作者總結說,主流媒體(ti) 推薦的這些快樂(le) 策略是否真能增進幸福感尚不明確,需要更具功效的預注冊(ce) 研究來檢驗這些策略。(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