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由商務部主辦、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國際交流服務中心承辦的非洲法語國家農(nong) 業(ye) 種植研修班在京開班。本次培訓班為(wei) 期14天,共有來自非洲法語國家的18名學員參加培訓。
培訓班老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全國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正高級農(nong) 藝師孫釗在接受人民網采訪時表示,當前,非洲國家普遍把發展農(nong) 業(ye) 、實現農(nong) 業(ye) 自給自足作為(wei) 解貧脫困、實現經濟發展和保障社會(hui) 穩定的首要任務,“他們(men) 希望借鑒中國的農(nong) 業(ye) 發展經驗,學習(xi) 中國的先進技術,提高本國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水平,緩解糧食危機。”
孫釗現場指導農(nong) 民耕種。受訪者供圖
中非農(nong) 業(ye) 合作見實效 學技術 傳(chuan) 品格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非洲是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中非在農(nong) 業(ye) 領域的合作成就可圈可點。孫釗表示,中非農(nong) 業(ye) 合作讓非洲農(nong) 民獲得許多實實在在的好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在非洲許多國家設立了農(nong) 業(ye) 技術示範中心,為(wei) 許多非洲國家帶去了農(nong) 作物優(you) 良品種和先進技術,大幅度增加了當地糧食產(chan) 量。”
孫釗表示,非洲國家利用中國技術資源,提升農(nong) 業(ye) 附加值,促進經濟發展,成功脫貧的案例很多。他曾參觀過中國援建讚比亞(ya) 的棉紡廠。中國方麵專(zhuan) 門派農(nong) 技專(zhuan) 家,帶領當地農(nong) 民種植棉花,收獲的棉花送到棉紡廠當原料,加工成服裝進行銷售。工廠的建造及產(chan) 業(ye) 鏈的延長不但解決(jue) 了當地人民的就業(ye) 難題,為(wei) 政府創造了稅收,還帶動了周邊地區棉花種植區域的擴大,成為(wei) 了當地最重要的龍頭企業(ye) 。
孫釗從(cong) 事農(nong) 業(ye) 領域多年,援外經驗十分豐(feng) 富。“中國專(zhuan) 家團隊根據相關(guan) 國家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講解農(nong) 業(ye) 技術,並手把手帶領學員開展實習(xi) ,不僅(jin) 讓學員掌握原理,回國後還能做到實操。”
萊索托地處非洲高海拔地區,冬天仍會(hui) 下雪結冰,溫度較低。當地冬季蔬菜生產(chan) 成了一個(ge) 大問題。孫釗團隊針對這種情況,專(zhuan) 門安排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技術的課程,從(cong) 設計到施工再到溫室內(nei) 的生產(chan) 技術逐一細致講解,對重要步驟手把手指導,讓學員們(men) 徹底掌握利用塑料大棚生產(chan) 蔬菜的技術。他們(men) 回國後利用所學知識修建溫室大棚,許多人還把自己種植蔬菜的照片發給孫釗,表示他們(men) 種植的大棚蔬菜在當地市場上很受歡迎,填補了冬季缺少蔬菜的空檔。
“我們(men) 的專(zhuan) 家把中國農(nong) 民辛勤勞作、務實苦幹的作風也帶到了非洲。”專(zhuan) 家們(men) 頂著烈日,指導當地農(nong) 民在田間進行耕作。“行動勝過語言,非洲人民非常信任我們(men) 。援外專(zhuan) 家勤勞務實的工作作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當地農(nong) 民的耕作觀念,提升了他們(men) 自力更生、搞好糧食生產(chan) 的誌氣和能力。”孫釗說。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全國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正高級農(nong) 藝師孫釗。人民網 孫鴻宇攝
援外經曆笑淚交織 促情誼 暖人心
當問及援外工作感受時,孫釗表示,“無論是駐外還是援外工作肯定會(hui) 遇到許多困難,但是過後回想起來,當時的經曆都變成了最珍貴的回憶。”
說到最感動的事情,孫釗如數家珍。援外培訓期間,大部分當地學員不了解中國,也不了解中國人民。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朝夕相處後,大家逐漸從(cong) 陌生人變成熟人,從(cong) 相熟到相知,最後變成難舍難分的一家人。以至於(yu) 後來在每個(ge) 研修班結束的時候,孫釗都會(hui) 故意躲開這些學員,減少離別帶來的悲傷(shang) 。很多學員在機場送別時,情緒激動甚至失控大哭。
這些學員表現出來的對於(yu) 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熱愛和感激讓孫釗每每談起都熱淚盈眶。“他們(men) 對中國的深厚感情像種子一樣,在心裏生根發芽,在家族與(yu) 親(qin) 朋好間傳(chuan) 播擴散。”孫釗說,“也許我看不到這顆種子開花結果,但我堅信,一定會(hui) 有其它人、子孫後代因為(wei) 我們(men) 的努力和付出,生活在一個(ge) 更美好的世界。”
孫釗向當地農(nong) 戶講解粘蟲板工作原理。受訪者供圖
共享未來發展機遇 談合作 謀發展
中非農(nong) 業(ye) 有很強的互補性,合作潛力大,符合雙方長遠利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nong) 業(ye) 快速發展,在主要農(nong) 產(chan) 品的種植和加工、畜禽飼養(yang) 、農(nong) 機具生產(chan) 、漁業(ye) 捕撈和加工等方麵優(you) 勢突出。“我國的雜交水稻生產(chan) 、動植物保護、農(nong) 林園藝和農(nong) 業(ye) 機械化四項技術推廣在發展中國家廣受歡迎。”
中非兩(liang) 國農(nong) 業(ye) 合作前景廣闊。孫釗指出,非洲具備發展農(nong) 業(ye) 的良好自然條件,為(wei) 我國與(yu) 非洲國家開展南南合作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非洲國家可以和中國一起在全球治理和區域合作方麵共同發聲,維護多邊主義(yi) ,共同推動全球糧農(nong) 治理體(ti) 係改革發展。“在非洲,無論政府高層還是普通百姓,對中國專(zhuan) 家幫助非洲發展農(nong) 業(ye) 都有很高的期待。他們(men) 期待著中國的專(zhuan) 家帶來更好的品種和技術,幫助他們(men) 生產(chan) 更多的糧食,降低貧困和饑餓人口的數量。”
中國在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過程中,促進農(nong) 村經濟發展、促進城鄉(xiang) 融合取得的成績,為(wei) 非洲國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中國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不僅(jin) 對中國自身意義(yi) 重大,也為(wei) 其他致力於(yu) 縮小貧富差距的國家帶來啟示。時代發展需要越來越多的援外培訓工作人員。希望今後以援外培訓為(wei) 平台,中非雙方推動實現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農(nong) 業(ye) 國際合作。” 孫釗表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