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台專(zhuan) 線】台商汪誌哲雲(yun) 南紮“根”:我想種中國人自己的牛油果
中新社德宏7月24日電 題:台商汪誌哲雲(yun) 南紮“根”:我想種中國人自己的牛油果
作者 陳靜 胡遠航
“我在大陸做進口水果貿易20多年,總是購買(mai) 商品然後賣掉,總覺得沒有根。現在到雲(yun) 南種牛油果,終於(yu) 實現了中國人對土地的情懷。”站在雲(yun) 南省保山市龍陵縣猛糯鎮江中山,台商汪誌哲戴著印有“八方農(nong) 業(ye) ”的遮陽帽,麵向2337畝(mu) 牛油果種植基地說,“我想種出中國的優(you) 質牛油果”。
圖為(wei) 4月27日,汪誌哲檢查牛油果長勢。 中新社記者 李嘉嫻 攝
汪誌哲在大陸工作生活30餘(yu) 年,逐漸察覺中國牛油果市場潛力巨大。“2008年我們(men) 每周可以賣4箱(約24公斤)進口牛油果,到了2012年每周可以賣4條櫃(約80噸)。”他說,隨著健身餐、牛油果飲品等走俏,中國牛油果市場以幾何倍數快速增長。
過去,墨西哥牛油果進入中國市場最快也要經過21天的海上運輸,一旦運輸和保存環節出現問題,牛油果品質就會(hui) 受到影響。汪誌哲說,國產(chan) 牛油果就能避免這個(ge) 問題,由於(yu) 不需要長途運輸,可以采摘成熟度更高的果子,其風味更佳、營養(yang) 價(jia) 值也更高。
於(yu) 是,汪誌哲與(yu) 合作夥(huo) 伴決(jue) 定從(cong) “終點”(市場)走到“起點”(種植),投資牛油果種植業(ye) 。他們(men) 立足墨西哥牛油果種植技術,在全球範圍內(nei) 尋找適合種植牛油果的地區,最終落地雲(yun) 南,成立雲(yun) 南八方農(nong) 業(ye) 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圖為(wei) 4月27日,江中山山頭種植的牛油果樹。 中新社記者 李嘉嫻 攝
“我是台灣人,更是中國人,這裏是我的家,在家裏做什麽(me) 都更安心。”他說。
2019年,汪誌哲團隊來到三麵被怒江環繞的江中山,計劃5年內(nei) 在猛糯鎮及周邊區域高標準種植牛油果15000畝(mu) ,並建設鮮果加工工廠、高標準冷庫、牛油果精深加工廠及苗圃基地。
“雖然這裏的氣候非常合適,但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都要從(cong) 頭開始。”汪誌哲回憶,5年來,各級部門在種子進口、基地通電、道路修繕等各個(ge) 方麵給予巨大的幫助,“有時候我們(men) 隻要求一分,但政府和台辦給予的幫助,遠遠超出預期”。
圖為(wei) 4月27日,雲(yun) 南八方農(nong) 業(ye) 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展示成熟的牛油果。 中新社記者 李嘉嫻 攝
汪誌哲回憶,牛油果樹苗剛種下時,由於(yu) 澆灌設施還沒到位,猛糯鎮政府配合基地將山腳田坡社區的水一車車運上山。後來通過各方努力,又從(cong) 10公裏外架設一條水管,解決(jue) 種植基地用水問題。
2022年10月,雲(yun) 南省副省長王浩在保山市主持召開解決(jue) 在滇台商台企困難專(zhuan) 題會(hui) 議,商討解決(jue) 牛油果種植基地的土地供應、進出道路、電力供應等困難問題。
圖為(wei) 4月27日,汪誌哲(左二)與(yu) 團隊成員在基地內(nei) 觀察牛油果長勢。 中新社記者 李嘉嫻 攝
如今,基地內(nei) 6.5公裏的道路已修建完畢,完備的滴灌係統為(wei) 海拔差高達400米的2300餘(yu) 畝(mu) 牛油果樹提供了均衡的水肥,滿眼青綠的牛油果樹已結出了大大小小的果子。10月,隨著外部運輸道路的全麵硬化,基地首批量產(chan) 的200噸牛油果將在3天內(nei) 抵達國內(nei) 消費者的餐桌。
盡管一路走來相當艱辛,但汪誌哲很享受現在“團結、有根、有底”的新生活。“有了自己的基地和隊伍,也摸索出一套種植係統,還有當地政府的支持,相信我們(men) 國產(chan) 的牛油果會(hui) 越來越好。”汪誌哲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