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31日電(張乃月)台風“杜蘇芮”造成的影響還未完全消退,2023年第6號台風“卡努”(KHANUN)又來了。
今年第6號台風“卡努”未來120小時路徑概率預報圖 圖片來源:中國中央氣象台網站
中國中央氣象台7月31日發布台風預報稱,“卡努”已於(yu) 當日上午由台風級加強為(wei) 強台風級,預計將於(yu) 8月2日夜間移入中國東(dong) 海,東(dong) 海中南部海域風力將會(hui) 逐漸加大。
“卡努”的意思是熱帶水果“菠蘿蜜果”。在這之前,作為(wei) 台風的名字,“卡努”已被使用過3次。
台風的名字來自世界氣象組織頒布的命名表,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台風)會(hui) 用具有亞(ya) 洲風格的名字命名。在這個(ge) 列表裏,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泰國等14個(ge) 國家或地區各提供10個(ge) ,共140個(ge) 名字循環使用。
為(wei) 什麽(me) 要給台風起名字?
台風是熱帶氣旋的一種,據世界氣象組織介紹,為(wei) 熱帶氣旋命名,主要有三方麵的好處。
首先,熱帶氣旋可以持續一周或更長時間,因此同一時期可能存在多個(ge) 熱帶氣旋,起名字是為(wei) 了避免混淆。
台風“杜蘇芮”於(yu) 當地時間7月26日相繼在菲律賓卡加延省富加島和達盧皮裏島登陸,帶來強降雨。圖為(wei) 當地時間7月27日,菲律賓卡加延河穀大區卡加延省阿布盧鎮,洪水已淹至部分民房房頂。中新社發 菲律賓卡加延省信息辦公室供圖
其次,有了名字之後,媒體(ti) 可以更容易地報道關(guan) 於(yu) 熱帶氣旋的消息,提高人們(men) 對氣象信息的關(guan) 注度,有助於(yu) 各地及時做好準備。
而且,實踐經驗表明,比起經緯度和氣象術語,簡短、獨特的名字識別起來更快、更少出錯。在數百個(ge) 廣泛分布的站點、沿海基地和海上船隻之間交換詳細信息也更方便。
最初,人們(men) 給熱帶氣旋起名的方式很隨意:一場大西洋上的風暴刮斷了一艘名為(wei) Antje的船隻的桅杆,這場風暴就被稱為(wei) “Antje”。
從(cong) 20世紀起,美國聯合台風警報中心開始對台風命名。最初,這一機構用女性英文名對台風進行命名,後來又增加了男性英文名,並與(yu) 女性名字交替使用。
但是,在世界其他遭受台風影響的地區,命名的方式各有不同。為(wei) 了避免名稱混亂(luan) 、增強國際合作,世界氣象組織下屬的台風委員會(hui) 決(jue) 定從(cong) 2000年起,開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對熱帶氣旋命名。
自此,在亞(ya) 太地區便有了包括“卡努”在內(nei) 140個(ge) 名字的熱帶氣旋名稱列表。
起名有講究,這些台風曾遭“除名”
據《中國氣象報》介紹,給台風“取名字”一般要滿足三個(ge) 要求:沒有歧義(yi) ,容易發音,沒有商業(ye) 含義(yi) 。
此外,台風委員會(hui) 各成員在提交名稱時應注意,名稱不能超過9個(ge) 英文字母,以避免發布預警信息時單詞太過複雜。
值得一提的是,熱帶氣旋名稱列表中的名稱大多正麵、美好,或與(yu) 提供名稱的國家或地區的文化相關(guan) 。
比如,中國大陸就提供了“悟空”“風神”“海神”“木蘭(lan) ”等具有神話色彩的名稱;泰國偏愛花果,提供了意為(wei) “菠蘿蜜果”“玫瑰”的名稱;日本和韓國提供的名字中則可以看到表示“飛燕”“浣熊”“鯰魚”“小狗”含義(yi) 的詞語。
圖片來源:世界氣象組織官網截圖
不過,如果一場台風造成的傷(shang) 亡或損失特別重大,就會(hui) 被從(cong) 命名表中刪除不再使用。屆時,將有新名字將其替換。
破壞力驚人的2019年第9號台風“利奇馬”曾在浙江和山東(dong) 沿海二次登陸,影響波及我國12個(ge) 省市,帶來了嚴(yan) 重的人員傷(shang) 亡和經濟損失,遭到除名。
此外,還有少部分台風的名稱,因在其他成員使用的語言、宗教、習(xi) 俗中有不良含義(yi) 而被除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