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台北8月1日電 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簡稱“中經院”)8月1日發布,7月台灣製造業(ye) 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經季節調整後下跌2.2個(ge) 百分點至46.1%,連續五個(ge) 月緊縮。未來六個(ge) 月展望指數也下跌1.7個(ge) 百分點到43.2%。
中經院院長葉俊顯分析指,目前,去庫存已不是台灣製造業(ye) 最大問題,最大問題是缺乏信心,終端需求的複蘇是關(guan) 鍵。
綜合聯合新聞網、雅虎奇摩等台灣媒體(ti) 報道,今年6月台灣PMI雖呈現為(wei) 緊縮狀態,但因短暫急單湧現,訂單及生產(chan) 指數出現大幅回升,指數回升7.0個(ge) 百分點至48.3%,為(wei) 此前四個(ge) 月來相對高點。但7月該指數再次下跌,顯示6月出現的回升隻是曇花一現。
葉俊顯認為(wei) ,“6月回升看起來是短暫急單的煙火效應,終究無法照亮大地”,目前終端需求未看到明顯訊號,製造業(ye) 不敢樂(le) 觀。
至於(yu) 景氣何時落底,葉俊顯稱,今年全球多數經濟體(ti) 的成長率不會(hui) 高,所以今年是一個(ge) “打底年”,接下來的五、六個(ge) 月時間需持續觀察。
葉俊顯指出,從(cong) 接受調查的製造業(ye) 企業(ye) 回複來看,多數認為(wei) 下半年不會(hui) 比較差。但第三季度能否“落底”還很難說。整體(ti) 來看,製造業(ye) 寄希望於(yu) 第四季度出口、接單能有一定程度的回升。
中經院當日也公布了7月台灣非製造業(ye) 經理人指數(NMI),指數上升1.1個(ge) 百分點來到55.7%,為(wei) 連續9個(ge) 月擴張。葉俊顯分析,該指數顯示內(nei) 需熱絡,未來展望是持平樂(le) 觀。(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