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台專(zhuan) 線】兩(liang) 岸學子福州體(ti) 驗科舉(ju) 文化 後續將進京“趕考”
中新社福州8月6日電 (葉秋雲(yun) )身著漢服,肅整衣冠,行敬拜先師之禮,齊誦朱子家訓……6日,為(wei) 期6天的第十一屆海峽青年節品牌活動之兩(liang) 岸學子第四屆科舉(ju) 文化體(ti) 驗營在福州啟動。
本次活動以“文脈流長、金榜題名”為(wei) 主題,40名來自台灣的青年與(yu) 20名在閩台灣青年相聚福州參加“鄉(xiang) 試”,而後再進北京“趕考”,並與(yu) 福州、北京的大陸學子進行文化交流。
活動現場,台灣青年陳海晴和姐妹們(men) 穿著台灣少數民族傳(chuan) 統服飾獻上一支熱情、活潑的舞蹈。
來自台灣台中的陳海晴是第一次到大陸來。陳海晴告訴記者,之前都是通過網絡了解大陸的資訊,這次能夠踏上大陸的土地,親(qin) 身感受大陸的文化習(xi) 俗,感到十分開心,很期待接下來的參訪行程。
“十年前來的時候,這個(ge) 地方(閩侯縣)還沒怎麽(me) 發展。十年後再回來,覺得一切都變了。”6日,來自台灣苗栗的高盼盼看到福州市閩侯縣的變化,如是感慨道。
“以前,都是在電視上看到這種服裝,現在可以自己親(qin) 身體(ti) 驗,真有一種來赴考的感覺。”2013年,還在讀高中的高盼盼第一次來到大陸,此番是她第二次到大陸來參訪,對科舉(ju) 文化體(ti) 驗之旅十分期待。
宋元時期,以福建居民為(wei) 主的大陸移民遷居台灣,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入台灣。清政府統一台灣後,開始在台設立府、州、縣學,並全麵推行科舉(ju) 製度。清政府對台灣士子提供了優(you) 惠和保障措施,台灣士紳在福州、北京兩(liang) 地建造試館和會(hui) 館,激發了台灣士子參加科舉(ju) 考試的積極性,也使閩台、京台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聯係更加密切。
未來幾天,兩(liang) 岸學子第四屆科舉(ju) 文化體(ti) 驗營的營員們(men) 將探訪船政文化、三坊七巷等,追憶閩台“共同記憶”;遊覽故宮、孔廟、國子監等,學習(x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