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國集團(G20)環境與(yu) 氣候部長聯席會(hui) 議近日閉幕,會(hui) 議未能形成公報,個(ge) 別西方媒體(ti) 將原因歸於(yu) 中國的阻礙。有關(guan) 說法與(yu) 事實完全不符。這種逢中必反、逢中必鬧的做派,嚴(yan) 重有損媒體(ti) 公信力,也是對中國為(wei) 推動全球氣候治理所作巨大貢獻的抹黑。
個(ge) 別西方媒體(ti) 稱,由於(yu) 中方施加阻礙,導致會(hui) 議未能就減排、停止使用化石燃料、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關(guan) 鍵問題達成一致。事實上,會(hui) 議未能形成公報,是部分國家無端引入地緣政治問題幹擾所致。在G20環境與(yu) 氣候部長會(hui) 議成果文件的磋商中,中方發揮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hui) 主席國作用,努力協調各方利益,推動達成平衡文案,傳(chuan) 遞中方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以人民為(wei) 中心等理念,並呼籲綠色經濟政策不應對國際貿易造成不正當歧視或限製。
中國為(wei) 全球氣候治理作出了充分努力和巨大貢獻,世所共見。中國貢獻了本世紀以來全球25%的新增綠化麵積,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潔發電體(ti) 係。2012年以來,中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2%的經濟增長,成為(wei) 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
氣候問題事關(guan) 人類前途命運,任何國家都不能獨善其身。在氣候變化領域加強交流、推動合作,對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至關(guan) 重要。近年來,中國一直秉持高度的國際責任感,與(yu) 美國、歐盟等發達經濟體(ti) 開展氣候合作對話。同時,中國深入推動與(yu) 廣大發展中國家務實合作,與(yu) 38個(ge) 發展中國家簽署43份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文件,為(wei) 120多個(ge) 發展中國家培訓約2000名氣候變化領域的官員和技術人員。
當前,國際氣候談判中各方分歧突出,談判進程遲緩,實質進展有限,主要障礙在於(yu) 發達國家行動意願不足,未能履行其資金和技術援助承諾,導致各方之間的不信任問題持續加劇。個(ge) 別西方國家竭力淡化應對氣候變化的自身責任和義(yi) 務,甚至頻繁以單邊措施、脫鉤斷鏈和貿易壁壘等影響和破壞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個(ge) 別西方媒體(ti) 罔顧事實、抹黑中國,將對國際社會(hui) 互信和全球氣候合作進一步造成傷(shang) 害和破壞。
氣候變化造成的影響正日益嚴(yan) 峻,地球村是個(ge) 整體(ti) ,沒有誰能夠置身事外。要加強氣候行動,國際社會(hui) 應重塑政治互信,回歸合作正軌,特別要堅決(jue) 消除地緣政治因素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的幹擾和破壞。對於(yu) 個(ge) 別西方媒體(ti) 來說,應尊重事實,尊重中國,反思並修正“逢中必反”的涉華報道模式,不要在淪為(wei) 反華政客抹黑攻擊中國的“傳(chuan) 聲筒”和“擴音器”的道路上滑得更遠。(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郭 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