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8日電(張奧林)“真不敢相信,在有很多人的地方會(hui) 發生這樣的犯罪!”近日,韓國連續發生多起無差別襲擊事件,引發民眾(zhong) 恐慌。
更令人擔憂的是,網上還出現了近200篇“殺人預告”帖,“模仿犯罪”的陰影進一步籠罩著韓國社會(hui) 。
這種現象為(wei) 何會(hui) “滾雪球”似的一發不可收拾?韓國又能否及時遏製這一趨勢?
“我很害怕明天的上班路”
從(cong) 7月21日到8月4日,短短半個(ge) 月內(nei) ,韓國多地已連續發生了多起無差別襲擊事件。
7月21日,在首爾新林站附近的商業(ye) 街,33歲的趙某持刀衝(chong) 向人群,導致一名20多歲男子死亡,另有3人受傷(shang) ;
8月3日,在京畿道城南市人群密集的盆唐區書(shu) 峴站,一名男子開車衝(chong) 向人群撞倒5人。嫌犯隨後下車進入附近的百貨商店,向市民揮舞凶器,造成多人受傷(shang) ;
8月4日,韓國大田市的一名男子自稱畢業(ye) 生,進入當地一所高中後刺傷(shang) 了一名教師,受害者臉部和胸部被襲擊數次;
同樣是在4日,一名男子持刀在首爾江南區大巴車站附近徘徊,後被警方逮捕。在被問及為(wei) 何攜帶凶器到車站時,他表示“是為(wei) 了自殺”。警方在隨後的調查中發現,該男子當天淩晨曾在網上發文稱,“我要刺死警察”。
連續發生襲擊案,在韓國社會(hui) 產(chan) 生了巨大負麵影響。
據《韓民族日報》報道,親(qin) 曆8月3日書(shu) 峴站襲擊事件的一名目擊者表示,“真不敢相信,在有很多人的地方會(hui) 發生這樣的犯罪。”
事件發生後,大量現場畫麵迅速在網絡上傳(chuan) 播,引發民眾(zhong) 擔憂。在視頻和照片中,看似受傷(shang) 的市民倒在百貨商店的地上,平時熱鬧的街道被圍上了警戒線,顯得很空曠。
一名30多歲的上班族表示:“繼新林站之後,又看到這次事件,我很害怕明天的上班路”。
“任何人都可以成為(wei) 受害者”
比襲擊案件更可怕的是,韓國全國的網絡上,不斷出現“殺人預告”。
截至當地時間8月7日下午6時,韓國警方確認,全國範圍內(nei) 共發現194篇“殺人預告”帖文,進一步引發了民眾(zhong) 的恐慌。
另據韓國國際廣播電台報道,僅(jin) 在5日一天,京畿道南部便有8人因發布“殺人預告”帖被捕,其中6人不滿20歲。發布的內(nei) 容大多涉及在開學後進行校園內(nei) 殺人、在遊泳池和繁華商圈等人群密集處殺人等。
6日,檢方針對一名40多歲的男性申請了拘捕令。這名男性因“希望得到關(guan) 注”,發布了預告在仁川繁華商圈殺人的帖子。
此外,慶尚北道一名30多歲發帖者在網上宣稱將殺害女性,相關(guan) 部門隨後在其家中發現了可能用於(yu) 作案的工具。目前,該名發帖者已因涉嫌計劃殺人被拘捕。
在造成大量恐慌後,大部分發帖者卻表示,他們(men) 發帖隻是為(wei) 了“開玩笑”或者“好玩”。
報道稱,這類行為(wei) 加劇了韓國民眾(zhong) 的恐慌,並造成了嚴(yan) 重的治安浪費。調查機構強調,發布“殺人預告”帖可能會(hui) 涉嫌威脅、計劃殺人、妨礙公務等罪名,將對這一情況進行嚴(yan) 懲。目前警方已拘捕了60餘(yu) 人,其中超過一半都是未成年人。
在書(shu) 峴站襲擊事件後,韓國警察廳緊急召開會(hui) 議,警察廳廳長尹熙根表示,“與(yu) 傳(chuan) 統的因個(ge) 人恩怨犯罪不同,從(cong) 任何人都可以成為(wei) 受害者這一點來看,實際上就像是‘恐怖襲擊’”。
尹熙根表示,目前警方很擔憂出現“模仿犯罪”,並表示將在人員密集場所加強巡邏。
“隱藏在韓國社會(hui) 的定時炸彈”
近期頻繁的襲擊事件,凸顯出韓國社會(hui) 在青年失業(ye) 、與(yu) 社會(hui) 脫節以及少年犯管教等多方麵的深層難題。
首先,襲擊事件嫌犯和發帖預告殺人被拘留人員大部分都沒有固定職業(ye) ,年齡基本在20多到30多歲。韓國現代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室室長周元指出,“最近的事件集中在青年層,這與(yu) 經濟困難不無關(guan) 係”。
其次,長期無固定職業(ye) ,還可能讓年輕人逐漸與(yu) 主流社會(hui) 疏遠,直至完全脫節。周元認為(wei) ,“難以健康社交的青年正在出現”。東(dong) 國大學警察行政係教授郭大慶更是直言,“社會(hui) 紐帶斷裂的人,正在成為(wei) 隱藏在我們(men) 社會(hui) 各處的定時炸彈”。
不僅(jin) 如此,隨著少年犯“管而不教”問題愈發嚴(yan) 重,也是韓國社會(hui) 裏一個(ge) 非常不穩定的因素。
新林站襲擊事件嫌犯趙某在審訊中表示,他自己生活得很不幸,所以“想讓別人也感到不幸”。
韓國《中央日報》在一篇社論中指出,在驚愕於(yu) 趙某這一犯罪理由的同時,更應該看到同一類型的悲劇,隨時都可能再次發生。
文章稱,趙某有3次前科,曾14次被移交法院少管所,調查當局已經17次捕捉到了他身上出現的危險征兆。
目前,韓國需要迫切加強犯罪預防措施,包括少年犯教化。即使不能完全阻止此類惡性事件,也要事先切斷犯罪可能性,這樣才能減少市民的不安。
此外,還有一個(ge) 容易被忽視的問題——精神病患者管理難。
有報道稱,最近三次襲擊事件的嫌犯都有精神病史,在量刑方麵可能會(hui) 輕判。
據韓國保健福祉部統計,韓國各地的重度精神病患者超過65萬(wan) 人,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占比高達28%。
目前,韓國法律規定,對於(yu) 精神病患者,必須有2名監護人及1名專(zhuan) 家的同意,才能不經本人同意強製其住院,這也意味著,有相當一部分患者並沒有接受治療和管理。
不過也有意見認為(wei) ,不應將精神病患者看作“潛在罪犯”,所以短期內(nei) 這一問題仍難有突破性解決(jue) 方案。
對於(yu) 韓國來說,能否及時遏製襲擊事件激增的趨勢,已是當務之急。韓國國民大學社會(hui) 學教授崔恒燮警告稱,“如果不盡快製定對策,任何人都有可能會(hui) 受到攻擊,社會(hui) 信任度和幸福感會(hui) 下降,最終可能會(hui) 陷入引發更大社會(hui) 問題的典型失範社會(hui) ”。(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