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悉尼8月10日電 專(zhuan) 訪:期待中國、澳大利亞(ya) 在光學天文學領域更多合作——訪中澳天文聯合研究中心澳方聯席主任利斯特·斯特夫利-史密斯
新華社記者郝亞(ya) 琳 王琪
今年是中國和澳大利亞(ya) 兩(liang) 國天文科研合作60周年。中澳天文聯合研究中心澳方聯席主任利斯特·斯特夫利-史密斯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zhuan) 訪時說,期待未來兩(liang) 國在光學天文學領域開展更多合作,更好地利用大型光學望遠鏡,同時進一步增強射電天文學方麵的研究。
日前,該中心在位於(yu) 珀斯的西澳大利亞(ya) 大學舉(ju) 辦研討會(hui) ,紀念兩(liang) 國天文科研合作60周年。兩(liang) 國天文科研界近百位專(zhuan) 業(ye) 人士參加會(hui) 議並開展學術交流。
斯特夫利-史密斯說,研討會(hui) 上一個(ge) 令人興(xing) 奮的主題是兩(liang) 國研究人員關(guan) 於(yu) 宇宙射電爆發的新發現,包括精確定位了從(cong) 距地球70多億(yi) 光年的星係中的物體(ti) 發出的大量強射電爆發。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一些與(yu) 極緩慢旋轉的恒星相關(guan) 的周期性射電爆發,後者對目前有關(guan) 能量和粒子的理解形成了挑戰。
斯特夫利-史密斯認為(wei) ,中澳天文科研合作的基石是在天體(ti) 物理學、宇宙學、以及對宇宙理解方麵的思想和技術交流。人與(yu) 人之間以及跨學科間的思想交流總會(hui) 帶來科學的進步。中澳之間的這類交流至今已順利開展了60年。
1963年,澳大利亞(ya) 科學院院士、天文學家威爾伯·諾曼·克裏斯蒂安森教授來到中國,幫助建造了第一台直徑9米的密雲(yun) 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長久以來,兩(liang) 國天文學家在包括射電天文、光學天文以及相關(guan) 天文儀(yi) 器設備等在內(nei) 的多個(ge) 天文大科學工程以及研究領域開展了廣泛深入合作,取得了豐(feng) 碩成果。
斯特夫利-史密斯說,澳大利亞(ya) 和中國等國作為(wei) 創始成員國簽署了《成立平方公裏陣列天文台公約》,在500米口徑球麵射電望遠鏡(FAST)方麵也開展了深入合作,這些都是兩(liang) 國天文學研究合作中的重要裏程碑。
展望未來,斯特夫利-史密斯認為(wei) ,雙方對於(yu) 平方公裏陣列射電望遠鏡的共同興(xing) 趣,為(wei) 本國科學界提供相關(guan) 的高質量科研數據的共同願望,將有力促進兩(liang) 國天文學研究合作。他也希望,未來雙方可以開展更多麵對麵交流,這對推動新的科學項目很有幫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