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人這一輩子,一定要去一趟巴彥淖爾!

張林虎 發布時間:2023-08-14 08:52:00來源: 中國新聞社微信公眾號

  雄渾壯美的陰山山脈

  波瀾壯闊的九曲黃河

  碧波如海的新華林場

  阡陌縱橫的河套平原

  草綠水藍的烏(wu) 梁素海

  綠草如茵的烏(wu) 拉特草原

  披綠生金的烏(wu) 蘭(lan) 布和沙漠

  這裏就是“富饒的湖泊”巴彥淖爾

  圖為(wei) 巴彥淖爾市臨(lin) 河區夜景。吳金虎 攝

  巴彥淖爾市位於(yu) 內(nei) 蒙古西部

  黃河“幾”字彎的頂端

  總麵積6.5萬(wan) 平方公裏

  來這裏

  你能看到

  生態要素齊全的

  山水林田湖草沙

  看 山

  圖為(wei) 烏(wu) 拉山國家森林公園。高曉龍 攝

  圖為(wei) 烏(wu) 拉山國家森林公園。趙旭方 攝

  巴彥淖爾境內(nei) 有陰山山地

  當地烏(wu) 拉山為(wei) 陰山支脈

  烏(wu) 拉山國家森林公園

  是內(nei) 蒙古中西部地區較大的

  國家級森林公園

  圖為(wei) 烏(wu) 拉山國家森林公園。高曉龍 攝

  圖為(wei) 烏(wu) 拉山森林公園一角。翟永軍(jun) 攝

  景區內(nei) 峰巒疊嶂,鬆柏參天

  山勢陡峻,溝壑縱橫,穀峰交錯

  集“雄、奇、險、秀、幽、曠”

  之美於(yu) 一體(ti)

  素有“塞外小華山”之美稱

  圖為(wei) 小佘太秦長城。高向龍 攝

  陰山岩畫

  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chan) 重要組成部分

  是河套文化重要的文化元素

  是河套文化遠古史最好的佐證

  圖為(wei) 烏(wu) 拉山岩刻。賈文廣 攝

  陰山岩畫以其

  鐫刻悠久神秘

  文化底蘊深厚

  而聞名世界

  具有極高的學術研究價(jia) 值

  在世界岩畫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圖為(wei) 陰山岩刻。王克勤 攝

  2006年

  陰山岩畫被國務院公布為(wei)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圖為(wei) 趙長城終點高闕塞。黃洪峰 攝

  陰山岩畫被稱為(wei) “無字天書(shu) ”

  題材涉及動物、人物

  神靈、器物、天體(ti) 等

  現已發現5萬(wan) 餘(yu) 幅作品

  看 水

  圖為(wei) 黃河。楊振軍(jun) 攝

  圖為(wei) 天鵝一家。徐自宏 攝

  “天下黃河、唯富一套。”

  千百年來

  奔騰不息的黃河

  哺育著中華民族

  孕育了中華文明

  使得河套平原成為(wei)

  沃野千裏的“塞上江南”

  圖為(wei) 黃河國家濕地公園。齊鴻雁 攝

  圖為(wei) 黃河上的漁舟。高向龍 攝

  黃河流經巴彥淖爾333.5公裏

  占黃河內(nei) 蒙古段的43.7%

  這裏,因水而生,因水而興(xing)

  才有“天下黃河,唯富一套”的美譽

  圖為(wei) 黃河落日。張城 攝

  河套灌區

  是亞(ya) 洲最大的一首製自流引水灌區

  是全國三大灌區之一

  灌溉土地麵積約1154萬(wan) 畝(mu)

  圖為(wei) 三盛公水利樞紐中心。高曉龍 攝

  圖為(wei) 三盛公水利樞紐中心。姚鑫 攝

  黃河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

  是黃河上唯一的以灌溉為(wei) 主的

  一首製大型平原閘壩工程

  堪稱“萬(wan) 裏黃河第一閘”

  2005年

  被水利部評定為(wei) “國家水利風景區”

  看 林

  圖為(wei) 臨(lin) 河區國營新華林場。胡東(dong) 育 攝

  曾經,這裏是一望無際的

  荒灘、沙丘、鹽堿地

  如今

  這裏生機勃發、綠蔭如蓋

  圖為(wei) 臨(lin) 河區國營新華林場。劉子歡 攝

  63年寒來暑往

  臨(lin) 河區國營新華林場三代林場人

  接續奮鬥

  累計造林3.9萬(wan) 畝(mu)

  植樹430萬(wan) 株

  圖為(wei) 臨(lin) 河區國營新華林場。胡東(dong) 育 攝

  栽植喬(qiao) 木林1.7萬(wan) 畝(mu) 灌木林2.2萬(wan) 畝(mu)

  沙地麵積由20世紀60年代的2.15萬(wan) 畝(mu)

  縮小到0.5萬(wan) 畝(mu)

  附近兩(liang) 個(ge) 湖泊的水麵

  由原來的500畝(mu) 擴大到700畝(mu)

  圖為(wei) 臨(lin) 河區國營新華林場。王輝業(ye) 攝

  森林覆蓋率達到65%

  讓堿灘變良田、荒漠變林海

  用青春和汗水

  在祖國北疆構築起“萬(wan) 裏綠色長城”

  看 田

  圖為(wei) 黃河幾字灣稻花香。齊鴻雁 攝

  圖為(wei) 一望無際的向日葵。高向龍 攝

  巴彥淖爾地處

  北緯40度農(nong) 作物種植黃金帶

  擁有1357萬(wan) 畝(mu) 耕地

  主產(chan) 小麥、葵花、西瓜、蜜瓜等

  是國家和內(nei) 蒙古重要的商品糧基地

  圖為(wei) “萬(wan) 人開鐮”慶豐(feng) 收。劉柏玉 攝

  巴彥淖爾

  是名副其實的“塞外糧倉(cang) ”

  不僅(jin) 是國家重要的糧油生產(chan) 基地

  也是我國優(you) 質中強筋小麥主產(chan) 地

  圖為(wei) 河套小麥成熟。楊學仁 攝

  河套小麥

  被譽為(wei) 小麥中的“五項全能冠軍(jun) ”

  這裏是我國西部地區

  最大的食用向日葵種植基地和集散地

  圖為(wei) 一望無際的向日葵。梁春立 攝

  河套向日葵

  是國家農(nong) 產(chan) 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產(chan) 品

  全國向日葵炒貨高端產(chan) 品原料

  60%以上采用河套葵花籽

  圖為(wei) 晾曬番茄。段憶河 攝

  圖為(wei) 清洗番茄。胡東(dong) 育 攝

  這裏是全國第二大

  番茄原料生產(chan) 和番茄製品加工基地

  每出口10桶番茄汁

  就有6桶來自這裏

  圖為(wei) 線椒。菅茹 攝

  巴彥淖爾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

  水土光熱組合條件得天獨厚

  圖為(wei) 農(nong) 戶番茄喜獲豐(feng) 收。朱越海 攝

  全年日照時數長達3400小時左右

  有利於(yu) 農(nong) 作物糖分的產(chan) 生和積澱

  圖為(wei) 河套的瓜果。張金堂 攝

  色澤鮮亮、甜過初戀的河套蜜瓜

  瓤紅個(ge) 大、脆爽沙甜的三道橋西瓜

  芳香馥鬱、甜蜜多汁的磴口華萊士

  皮薄肉厚、圓潤香甜的五原燈籠紅

  看 湖

  圖為(wei) 烏(wu) 梁素海全景。和平 攝

  圖為(wei) 烏(wu) 梁素海。胡東(dong) 育 攝

  蒙古語意為(wei) “紅柳湖”的烏(wu) 梁素海

  麵積293平方公裏

  圖為(wei) 初春的烏(wu) 梁素海。羅躍忠 攝

  圖為(wei) 比翼齊飛的天鵝。包布赫 攝

  烏(wu) 梁素海是我國北方典型的

  大型多功能淡水湖泊

  是黃河流域最大的功能性濕地

  和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種源庫

  是地球同緯度最大的濕地

  素有“塞外明珠”的美譽

  與(yu) 呼倫(lun) 湖、岱海被稱為(wei) “一湖兩(liang) 海”

  圖為(wei) 烏(wu) 梁素海冬捕。烏(wu) 拉特前旗融媒體(ti) 供圖

  烏(wu) 梁素海原為(wei) 黃河故道

  是1850年黃河主河道

  在河套地區南移後形成的河跡湖

  也是全球荒漠半荒漠地區

  極為(wei) 少見的大型草原湖泊

  圖為(wei) 烏(wu) 梁素海的天鵝。高向龍 攝

  烏(wu) 梁素海承擔著黃河水量調節

  水質淨化、防淩防汛等重要功能

  是我國北方多個(ge) 生態功能交匯區

  是控製京津風沙源的天然生態屏障

  圖為(wei) 烏(wu) 梁素海。高向龍 攝

  圖為(wei) 烏(wu) 梁素海。胡東(dong) 育 攝

  近年來

  內(nei) 蒙古持續推進烏(wu) 梁素海係統治理

  如今,烏(wu) 梁素海

  天更藍、水更綠、鳥更多、魚更肥

  現有鳥類260多種、魚類20餘(yu) 種

  看 草

  圖為(wei) 烏(wu) 拉特草原。王學東(dong) 攝

  圖為(wei) 烏(wu) 拉特草原上的駝隊。胡東(dong) 育 攝

  天蒼茫,雁何往

  心中是北方家鄉(xiang)

  巍峨的陰山綿延東(dong) 西

  橫亙(gen) 在巴彥淖爾腹地

  圖為(wei) 烏(wu) 拉特草原上的馬群。包長明 攝

  陰山南麓是肥沃的河套平原

  陰山北部是遼闊的烏(wu) 拉特草原

  是內(nei) 蒙古九大集中分布的天然草場之一

  圖為(wei) 烏(wu) 拉特草原上的馬群。胡東(dong) 育 攝

  這裏擁有5404萬(wan) 畝(mu) 天然牧草地

  好的草場造就了優(you) 質的農(nong) 畜產(chan) 品

  這裏有內(nei) 蒙古唯一的國家農(nong) 高區

  巴彥淖爾國家農(nong) 高區

  圖為(wei) 悠閑吃草的羊群。陳來順 攝

  這裏是全國最大的有機原奶生產(chan) 基地

  肉羊飼養(yang) 量和出欄量均居全國第一

  是全國肉羊產(chan) 業(ye) 鏈最完整的地區

  圖為(wei) 牧羊人。黃洪峰 攝

  這裏是全國唯一的肉羊可以

  四季均衡出欄的地級市

  被稱為(wei) “中國羊都”

  圖為(wei) 牧人騎馬放羊。方平 攝

  圖為(wei) 蒙古野驢。米德格瑪 攝

  圖為(wei) 野生鵝喉羚。徐光勝 攝

  二狼山白絨山羊和戈壁紅駝享譽全國

  烏(wu) 拉特梭梭林—

  蒙古野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哈騰套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亦坐落於(yu) 此

  看 沙

  圖為(wei) 浩瀚的烏(wu) 蘭(lan) 布和沙漠。邢皓 攝

  圖為(wei) 烏(wu) 蘭(lan) 布和沙漠。高曉龍 攝

  烏(wu) 蘭(lan) 布和沙漠是中國八大沙漠之一

  總麵積約1500萬(wan) 畝(mu)

  其中近386萬(wan) 畝(mu) 分布在磴口縣境內(nei)

  這裏年均降水量隻有130毫米

  蒸發量高達2258毫米

  圖為(wei) 烏(wu) 蘭(lan) 布和沙漠濕地。邢皓 攝

  治理好烏(wu) 蘭(lan) 布和沙漠

  對於(yu) 保護黃河和

  京津冀地區生態環境意義(yi) 重大

  圖為(wei) 栽植梭梭。邢皓 攝

  圖為(wei) 壓沙整地。劉濤 攝

  從(cong) 上世紀50年代

  巴彥淖爾人就開始和這片沙漠作鬥爭(zheng)

  先後實施了“三北”防護林

  京津風沙源治理

  天然林保護工程等重點工程

  烏(wu) 蘭(lan) 布和沙區生態環境全麵好轉

  圖為(wei) 烏(wu) 蘭(lan) 布和綠意盎然。劉濤 攝

  圖為(wei) 沙漠綠洲。包永利 攝

  烏(wu) 蘭(lan) 布和沙漠每年向黃河輸沙量

  由過去的7000多萬(wan) 噸

  減少到目前的370萬(wan) 噸左右

  年降雨量增加到140多毫米

  圖為(wei) 蓯蓉花開。邢皓 攝

  圖為(wei) 烏(wu) 蘭(lan) 布和沙海湖景區汽摩運動。汪巧枝 攝

  近年來

  巴彥淖爾市既護生態、又富口袋

  將沙漠生態治理

  和沙、草產(chan) 業(ye) 發展結合

  在沙生植物梭梭根部

  接種“沙漠人參”肉蓯蓉

  實現了生態和經濟效益雙贏

  圖為(wei) 烏(wu) 蘭(lan) 布和沙漠中的奶牛。胡東(dong) 育 攝

  烏(wu) 蘭(lan) 布和沙漠中

  還生活著近10萬(wan) 頭奶牛

  圖為(wei) 巴彥淖爾市新農(nong) 村建設。柳誌福 攝

  在巴彥淖爾

  山水林田湖草沙相互依存

  美美與(yu) 共

  構成起和諧的生命共同體(ti)

  圖為(wei) 向日葵花開美如畫。楊永旺 攝

  “塞上江南”的魅力

  遠不止此

  圖為(wei) 杭錦後旗豬王拍賣會(hui) 。張林虎 攝

  圖為(wei) 豬肉燴酸菜。張林虎 攝

  這裏還有

  全國首個(ge) 過貨量突破千萬(wan) 噸的口岸

  甘其毛都口岸

  還有數不勝數的美食

  豬肉燴酸菜、河套麵精、肉焙子、燜麵

  AI也去了趟巴彥淖爾

  來看看AI眼中的巴彥淖爾

  總之

  巴彥淖爾

  值得你來一次

  記者 張林虎

  (中國新聞社微信公眾(zhong) 號)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