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8月13日電 (中新財經 左雨晴 實習(xi) 生 胡凝瑾)被消費者頻繁吐槽“太貴了”“吃不起”後,中式快餐們(men) 終於(yu) 放下身段,降價(jia) 了。
9.9元的油潑麵、3元的自助早餐……均價(jia) 三四十元的中式快餐,也開始玩起了“隨心配”。
中式快餐齊降價(jia) “不要99隻要9.9”
5月起,西少爺在微信公眾(zhong) 號上連發三條降價(jia) 推文,經典套餐普降10元以上,回歸“20元時代”,隨後更是將“降價(jia) 了!”直接印在外賣平台的商標Logo上。
6月,西少爺部分地區門店的“雞骨濃湯酸辣粉”價(jia) 格大俯衝(chong) ,限時回歸9.9元。緊接著降價(jia) 又輪到了油潑麵,25元四件套、12.9元隨心配、18.75元三件套等促銷活動也在其官方公號上接連推出。難以想象,接下來的日子裏,“隨心配1+1”這個(ge) 詞也要和中式快餐綁在一起了。
同樣開啟9.9元時代的,還有小滿手工粉。6月9日,其官方公眾(zhong) 號宣布推出“9.9元羊毛卡”,開卡得17張用餐優(you) 惠券,用各種0元小吃吸引消費者“薅羊毛”。
自今年5月起,西少爺不斷推出低價(jia) 活動。 截圖自微信公眾(zhong) 號。
在早餐方麵,中式快餐的價(jia) 格則更加探底,和合穀、南城香、嘉和一品三家連鎖快餐接連推出“3元自助早餐”。7月21日,西少爺在推出“5元早餐隨心配”的同時,還喊出了豆漿、咖啡、油條免費享的口號。
中式快餐促銷價(jia) 格跳水幅度之大,令網友們(men) 不僅(jin) 懷疑,價(jia) 格一直高居不下的中式快餐們(men) ,難道終於(yu) 懂得消費者的心思了?
價(jia) 格降不下來 “是你沒找到痛點”?
近年來,中式快餐連鎖品牌迎來了快速發展。不僅(jin) 永和大王、老鄉(xiang) 雞、老娘舅、鄉(xiang) 村基等連鎖品牌不斷擴張,各種中式麵館也獲得資本青睞,和府撈麵、遇見小麵、陳香貴等新式連鎖麵館在一二線城市遍地開花。
與(yu) 街頭巷尾的蘭(lan) 州拉麵、沙縣小吃等“散裝”快餐相比,這些連鎖品牌們(men) 紛紛駐紮進各大商場,不僅(jin) 店麵裝修精致,價(jia) 格也變得格外精致——想要吃飽,少則30元,多則40元甚至50元。
“老鄉(xiang) 快吃不起老鄉(xiang) 雞了。”“我,月薪兩(liang) 三萬(wan) ,吃不起快餐。”網友們(men) 的評價(jia) 看似調侃,卻也反映出一個(ge) 現象:盡管中式快餐價(jia) 格越來越貴,但打工人在幹飯這件事上,更多考慮性價(jia) 比了。
然而在這波降價(jia) 潮之前,中式快餐的價(jia) 格為(wei) 何遲遲降不下來呢?
艾媒谘詢調查顯示,中國人消費一頓中式快餐,43.7%的人預算金額都在20元以下,85.2%的人可接受價(jia) 格不超過30元。
盡管消費者感到花在吃飯上的開支越來越大,但餐飲企業(ye) 的錢包卻沒鼓起來。數據顯示,中式快餐品牌毛利率呈逐年下滑趨勢。由於(yu) 原材料價(jia) 格上漲、房租和人力等成本的不斷上升,不少中式快餐難以壓低成本,這也使其餐品定價(jia) 處處受製。
既沒辦法像街邊小攤一樣做人均20元以下的市場,又在大多數人拒絕接受的30元以上市場難以出頭,進退兩(liang) 難的中式快餐隻能選擇在20-30元的定價(jia) 間生存,但這裏同樣市場競爭(zheng) 激烈。體(ti) 現在菜單上,自然是加價(jia) 不加量。
從(cong) “網紅”到大眾(zhong) 中式快餐能否破局?
“餐飲行業(ye) 卷得厲害,當其他商戶普遍降價(jia) 時,沒降價(jia) 的店鋪客流量就會(hui) 被別家‘卷’走。”據媒體(ti) 報道,有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大多數中式快餐品牌屬於(yu) “被迫降價(jia) ”,通過低價(jia) 套餐引流,從(cong) 而帶動主力產(chan) 品的銷量。
那麽(me) ,中式快餐的促銷手段能否如願以償(chang) ?
南城香創始人汪國玉此前曾多次公開表示“餐飲的價(jia) 格戰即將打響”,並認為(wei) 連鎖品牌將是這場價(jia) 格戰的最大受益者。
對於(yu) 本質是拚成本的“價(jia) 格戰”來說,連鎖品牌無論是在供應鏈還是規模化、品牌化方麵都具有明顯優(you) 勢,更容易做到“極致性價(jia) 比”。然而與(yu) 進入中國市場多年的西式快餐相比,中式快餐還有許多問題尚待解決(jue) 。
“以前吃一頓三四十的肯德基、麥當勞都覺得很奢侈,如果中式快餐定價(jia) 超過西式快餐,那肯定不會(hui) 覺得價(jia) 格實惠。”一名90後上班族向中新財經表示,與(yu) 西式快餐相比,中式快餐缺少“稀缺感”,且選擇麵更廣,很難持續擁有吸引力。
由於(yu) 進入中國市場較早,一些老牌外國快餐品牌已實現本土化,擁有數量龐大的供應商和成熟的供應鏈,能夠以更低的價(jia) 格拿到原材料,成本方麵更具優(you) 勢。在營銷方麵,國外快餐品牌也做得風生水起。在“瘋狂星期四v我50”、“麥門永存”等一眾(zhong) 熱梗的烘托下,國外快餐品牌緊緊抓住年輕消費群體(ti) ,進一步提高其品牌認同感。此外,持續不斷地“跨界聯名”中,也湧現出多個(ge) 出圈爆款,不斷為(wei) 品牌提供話題討論度。
相比之下,近幾年才迎來高速發展的中式快餐不僅(jin) 難以突破成本瓶頸,在規模化方麵同樣麵臨(lin) 地區差異的難題。由於(yu) 不同地區消費者口味差異相差甚遠,這使得一些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中式快餐麵臨(lin) “眾(zhong) 口難調”的問題。
對於(yu) 眾(zhong) 多中式快餐來說,在擁有眾(zhong) 多菜係的中餐市場上,想要爭(zheng) 得一席之地,實非易事。價(jia) 格戰的背後,更多的是無奈與(yu) 餐企的“絕地求生”。
降價(jia) 的中式快餐,讓你心動了嗎?(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