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首個全國生態日:美麗中國,踏綠而來

王夢瑤 發布時間:2023-08-17 09:03: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三明8月16日電 題:首個(ge) 全國生態日:美麗(li) 中國,踏綠而來

  作者 王夢瑤

  2023年8月15日是首個(ge) 全國生態日。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下,從(cong) 北到南,一張美麗(li) 中國的畫卷正徐徐展開。跟隨中新網的“鏡頭”,感受我國十年的“生態之變”。

  內(nei) 蒙古的“綠色奇跡”

  在北方草原,“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詩中場景重回人們(men) 的視野。

  錫林浩特在幾年前卻是另一幅景象。受極端氣候影響,加之牧場、草場的過度利用,錫林浩特天然牧場退化,植被蓋度和種類減少,土壤肥力下降,部分地區還出現沙蝕坑,沙漠化形勢嚴(yan) 峻。

  錫林浩特市通過先導工程與(yu) 項目區牧戶簽訂三年的禁牧、生態補償(chang) 、管護協議,因地製宜對退化放牧場、退化打草場進行有針對性的修複工程,同時開展野生優(you) 良鄉(xiang) 土草種撫育工作。

  僅(jin) 僅(jin) 兩(liang) 三年以後,退化放牧場植被蓋度就增加到40-60%,幹草產(chan) 量提高50%以上;退化打草場植被蓋度平均提高15-20%,幹草產(chan) 量平均提高20-40%;嚴(yan) 重沙化草地植被蓋度達到40-50%或以上,風蝕得以控製,周邊環境得到明顯好轉。

  錫林浩特“綠進沙退”,田園牧歌今又現矣。

  風蝕坑治理前後對比,錫林浩特市林業(ye) 和草原局供圖

  1000多公裏外的巴彥淖爾,“風光無限”的自然資源稟賦,正轉化成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兼備的“無限風光”。

  巴彥淖爾市位於(yu) 黃河“幾”字彎頂端,“風光資源”得天獨厚:年平均風速達8米/秒以上,穩定性好、開發價(jia) 值高,是國內(nei) 風資源最豐(feng) 富的地區之一;年日照時數在3200小時左右,資源量居全國前列。

  依托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巴彥淖爾抓住國家建設黃河“幾”字灣清潔能源基地機遇。目前,巴彥淖爾已建成風電場38個(ge) 、太陽能電站46個(ge) 。全市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達到660.35萬(wan) 於(yu) 瓦,其中風電461.77萬(wan) 幹瓦、太陽能190.87萬(wan) 千瓦,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占電力總裝機的74.23%,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全部發電量的58.45%。

  不僅(jin) 能發電,光伏板下還種了草。梭梭樹,生命力頑強,適合沙漠氣候,栽種時僅(jin) 在第一年需要人工澆水,大約第三年就可以長到1米8左右,這時可以在梭梭樹上嫁接“沙漠人參”——肉蓯蓉。據當地人介紹,梭梭接種肉蓯蓉後,每畝(mu) 每年可以采收約100公斤肉蓯蓉,按照每公斤40元的市場價(jia) 格計算,每畝(mu) 肉蓯蓉收入可達4000元。

  一棵樹在浙江的千般形態

  在浙江衢州,立秋剛過,錢塘江逐漸進入觀潮盛期。“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的錢塘潮聞名天下,而坐落在錢塘江源頭的錢江源國家公園,卻有著別樣幽深、靜謐的景象。

  一進入公園就看到“醉氧”症狀的提醒標牌,園內(nei) 氧氣充足,負氧離子濃度極高,是首批“中國天然氧吧”。在近萬(wan) 畝(mu) 原始森林中,散布著許多珍稀動植物品種,包括中國特有、國家I級保護動物黑麂、白頸長尾雉以及中華穿山甲、亞(ya) 洲黑熊、中華鬣羚、林雕、尖吻蝮、南方紅豆杉、長柄雙花木等。近日,黑熊媽媽帶兩(liang) 隻小熊幼崽的視頻在網絡熱傳(chuan) ,這一影像就出自錢江源國家公園。

  黑麂,錢江源國家公園供圖

  “北半球同緯度亞(ya) 熱帶地區,其他區域都是荒漠或稀樹草原,隻有中國分布的是亞(ya) 熱帶常綠闊葉林,這是全球獨特的森林類型。”浙江錢江源森林生物多樣性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專(zhuan) 家任海保說,中國的亞(ya) 熱帶常綠闊葉林具有分布範圍最廣、麵積最大、類型最多、生物多樣性最豐(feng) 富的特點,而錢江源國家公園所在的位置則是中亞(ya) 熱帶的中心位置,非常具有代表性。

  白頸長尾雉,錢江源國家公園供圖

  隨著錢江源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區工作的逐步深入,目前試點區內(nei) 共發現錢江源新記錄物種1401種,植被覆蓋率持續增加,野生動物棲息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長柄雙花木,錢江源國家公園供圖

  錢江源流域如此豐(feng) 富的植物種質資源,為(wei) 衢州市開化縣常綠闊葉林種質資源庫的發展奠定了優(you) 越的自然基礎。

  從(cong) 古田山及周圍山地中采集而來的樹種,其生態習(xi) 性、林學習(xi) 性,如適應範圍、土壤需求等,在種質庫科研大樓的實驗室中被一一解碼;采集後的種子在智能化溫室中進行催芽培養(yang) ;一塊塊整齊排列的芽苗隨後被轉移至自控遮陰棚下繼續生長,逐步培養(yang) 成可用於(yu) 造林的種苗。

  智能化溫室中正在培育的種苗,開化縣十裏鋪種質資源庫供圖

  遮陰棚中的成苗,開化縣十裏鋪種質資源庫供圖

  據透露,十裏鋪區塊計劃年產(chan) 出兩(liang) 百萬(wan) 株種苗。這些種苗將在哪裏落地紮根?十裏鋪種質資源庫研究人員劉軍(jun) 介紹稱,這些苗木一方麵用於(yu) 用材林的補種;另一方麵也可用於(yu) 礦山地區的生態修複,礦山地區的生態遭到破壞以後,將進行人工土壤回填,回填後進行林木種植,與(yu) 以往簡單的噴漿種草相比,填土造林是一種更加理想的修複。

  在生態修複中,礦山修複是重要一環。位於(yu) 浙江省衢州市常山縣的輝埠鎮是個(ge) 重要的石灰石產(chan) 區。但粗放式的開發卻給當地的生態帶來了諸多不良影響:礦山山體(ti) 滿目瘡痍,岩體(ti) 原生結構長期裸露,礦區附近的屋頂全都覆著一層厚厚的白灰,居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輝埠鎮後社片區治理前,常山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供圖

  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觀念的逐漸深入,常山縣“藍天三衢”生態治理工程也逐步推進,拆窯、修整、再造。據常山縣委常委、輝埠鎮黨(dang) 委書(shu) 記楊力軍(jun) 介紹,目前常山縣已經全麵關(guan) 停拆除了16家輕鈣企業(ye) 、165孔石灰立窯和201條石灰鈣落後生產(chan) 線。未來,輝埠鎮還將在政府引導下,由企業(ye) 牽頭,進行後續礦山區域的文旅產(chan) 業(ye) 開發,公園、民宿、遊樂(le) 設施等都將一一落地。

  目前,還處於(yu) 開發階段的礦山公園規劃區就已經吸引了不少周邊居民過來打卡拍照,以前塵土飛揚的礦山變成如今的網紅打卡地,輝埠鎮山河重整,氣象一新。

  輝埠鎮後社片區治理後,現為(wei) 建設中的礦山公園,常山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供圖

  福建三明的“兩(liang) 張票”

  生態保護需要相應體(ti) 製保駕護航。一路向南,中新網來到福建省三明市。這裏探索出了一條生態保護體(ti) 製改革建設之路。

  ——沙縣林權改革

  提起沙縣,最先想到的是遍布全國的沙縣小吃,拌麵、蒸餃、水晶燒賣、扁肉撩人胃口。近年來,沙縣在林權改革方麵也同樣遠近聞名。

  所謂林權改革主要是指林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的“三權分置”,將集體(ti) 所有的林地“分山到戶、均林到人”,但經過初期的分林以後,亂(luan) 砍濫伐、無序開發等情況隨之而來,林地遭到破壞,林農(nong) 權益無法保障,森林資源也無法得到有效的管理和利用;由此三明市開始了第二輪改革,也即經營權和承包權的分離,鼓勵將鄉(xiang) 鎮、集體(ti) 和村民小組手中的股權轉讓給國有林場。國有林場的進入使得當地的林地畝(mu) 均蓄積量從(cong) 7立方米提高到12立方米以上,林地管理更加科學,經濟效益也獲得極大提升。

  而在這個(ge) 過程中,“林票”的作用功不可沒。林票由沙縣率先推出,是指國有或國有控股林業(ye) 企業(ye) 與(yu) 村集體(ti) 、林農(nong) 合作後,將共有林權份額化、價(jia) 值化而製發的收益權憑證。林票製度的創立使得林農(nong) 能夠明確知道自己在合作山場擁有多少份額,值多少錢,被稱為(wei) 農(nong) 民的“活銀行”,綠水青山由此真正變成了農(nong) 民的“金山銀山”。

  沙縣農(nong) 村產(chan) 權交易中心標語,王夢瑤攝

  林票、碳票樣本,王夢瑤攝

  ——常口村碳票製度

  與(yu) 沙縣鄰近的將樂(le) 縣常口村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的孕育地。常口村也被譽為(wei) “中國碳票第一村”。

  碳票全稱林業(ye) 碳票,是林地林木的碳減排量收益權的憑證,也即通過碳票這一憑證,可以將林木的固碳功能作為(wei) 資產(chan) ,並進行交易。2021年5月18日,在三明林業(ye) 碳票首發儀(yi) 式上,常口村領取了一張編號為(wei) “0000001”的林業(ye) 碳票,這也是全國首張林業(ye) 碳票。

  2022年,黨(dang) 的二十大前夕,常口村的村民們(men) 領到了村集體(ti) 首次碳票交易所得。“以前祖祖輩輩都是靠砍樹賣錢,現在不砍樹也有收益,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成真了”,常口村村民邱彩立感慨萬(wan) 分。

  由砍樹賺錢到不砍樹也能賺錢,製度的探索賦予了生態保護無限可能。常口村的棵棵綠樹不僅(jin) 帶來了好空氣,也帶來了好收入。

  2022年9月28日,常口村村民收到首張林業(ye) 碳票分紅。常口村供圖

  由北到南,從(cong) 生態保護實踐到體(ti) 製保障,這10年來,美麗(li) 中國踏綠而來,“人不負青山”,青山也“不負人”。(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