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雲(yun) 南保山8月15日電 題:兩(liang) 岸青年重走滇緬路:尋曆史、看發展、敘親(qin) 情
中新社記者 韓帥南
15日,來自台灣、雲(yun) 南等地的20餘(yu) 位摩托車騎行愛好者一起在騰衝(chong) 國殤墓園內(nei) 為(wei) 中國遠征軍(jun) 獻花,向曾經浴血抗戰的民族英雄致敬。“滇緬公路、南洋華僑(qiao) 機工、中國遠征軍(jun) ……這些都是抗日戰爭(zheng) 中重要的曆史。我組織兩(liang) 岸青年重走滇緬公路,就是希望台灣年輕一代不要忘記這段曆史。”來自台灣的“萬(wan) 裏騎手”陳文仁如是說。
8月13日,兩(liang) 岸騎手在雲(yun) 南保山街頭整裝待發。中新社記者 韓帥南 攝
13日,由陳文仁發起、昆明台灣同胞投資企業(ye) 協會(hui) 主辦的“兩(liang) 岸青年2023紀念抗戰勝利78周年重走滇緬公路活動”在雲(yun) 南昆明啟動。從(cong) 台灣飛抵昆明的10餘(yu) 位騎手與(yu) 雲(yun) 南騎手共同組成摩托車車隊,沿著滇緬公路,途經保山、騰衝(chong) 、芒市、瑞麗(li) ,參訪騰衝(chong) 國殤墓園、龍陵鬆山抗戰遺址、南洋華僑(qiao) 機工回國抗日紀念館等地,一起緬懷抗日英烈,共同追憶各民族團結抗戰取得勝利的悲壯曆史。
滇緬公路穿山越嶺蜿蜒上千公裏,是一條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築成的國際通道,被稱為(wei) 中國抗戰的“生命線”。“這次騎行總裏程超過2000公裏。希望兩(liang) 岸青年一起重溫曆史、增進交流,也想讓台灣同胞感受大陸的大好河山和高速發展。”陳文仁說。
14歲的台灣男孩高鵬宸跟隨父親(qin) 首次來到大陸,在行程中,他一直被沿途的風景所吸引,“雲(yun) 南的風景大氣磅礴,沿路都是大山大河,這是我在台灣很少見到的。”經過昆明、保山市區時,他也格外關(guan) 注當地的城市建設,“這兩(liang) 地的城市規劃和交通建設都非常好,我認為(wei) 都值得台灣學習(xi) 。”
8月14日,兩(liang) 岸騎手駛過滇緬公路遺址。王國華 攝
高鵬宸說,這次旅程對他彌足珍貴,“我們(men) 走近曆史,親(qin) 眼看到大陸的繁榮,我已經迫不及待想要分享給台灣的小夥(huo) 伴們(men) 了。”
14日晚,高鵬宸和雲(yun) 南女孩陳亭羽,共同將一份來自台灣台中的土壤和一份來自雲(yun) 南保山的土壤融合在一起後,分別留存作為(wei) 紀念。“整個(ge) 過程奇妙而和諧,就像我跟大陸朋友們(men) 的相處過程一般。”高鵬宸說。
8月14日,台灣男孩高鵬宸和雲(yun) 南女孩陳亭羽,共同將一份來自台灣台中的土壤和一份來自雲(yun) 南保山的土壤融合在一起後,分別留作紀念。王國華 攝
“95後”女孩陳亭羽已是資深摩托車愛好者,騎行裏程超過6萬(wan) 公裏,她最大的心願是有朝一日能去台灣騎行。“台灣的摩托車文化氛圍濃厚,在全球都赫赫有名。這幾天與(yu) 台灣騎手交流時,他們(men) 講到自己在台灣環島騎行的經曆,讓我羨慕極了。”陳亭羽說。
在幾天的行程中,海峽兩(liang) 岸的青年騎手一同騎行、交流技術、維護車輛,友誼迅速升溫。
“無論回顧曆史還是著眼當下,兩(liang) 岸同胞血濃於(yu) 水、休戚與(yu) 共的骨肉親(qin) 情都是無法割斷的。這樣的騎行活動我還會(hui) 發起第二次、第三次,讓更多台灣年輕人了解大陸。”陳文仁說。
“在小小的花園裏麵挖呀挖呀挖……”活動途中,高鵬宸自然地哼唱起近期風靡網絡的兒(er) 歌《小小花園》。“其實台灣民眾(zhong) 和大陸民眾(zhong) 的喜好都是一樣的啦。”他笑著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