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昆明8月20日電 題:瀾滄江—湄公河為(wei) 何被稱為(wei) “東(dong) 方多瑙河”?
——專(zhuan) 訪雲(yun) 南省社會(hui) 科學院瀾湄研究領域專(zhuan) 家趙姝嵐
中新社記者 繆超 張添福
發源於(yu) 中國青藏高原的瀾滄江—湄公河,因其“一江連六國”的獨特地緣區位優(you) 勢,被譽為(wei) “東(dong) 方多瑙河”。
這條大河,全長4880公裏,滋養(yang) 著流域約80萬(wan) 平方公裏內(nei) 的3.26億(yi) 人,是六國賴以生存的自然饋贈,更是六國守望相助、共同發展的天然紐帶。瀾湄國家有哪些人文紐帶?具有哪些共同追求?又如何“共飲一江水”?雲(yun) 南省社科院瀾湄研究領域專(zhuan) 家趙姝嵐近日接受中新社“東(dong) 西問”專(zhuan) 訪,就上述問題予以深度解讀。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瀾滄江—湄公河為(wei) 何被稱為(wei) “東(dong) 方多瑙河”、地區“黃金水道”?
趙姝嵐:全球知名的國際河流中,歐洲有多瑙河,亞(ya) 洲有瀾滄江—湄公河。蜿蜒數千公裏的瀾滄江—湄公河,發源於(yu) 中國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北麓,一路向南穿過青海、西藏、雲(yun) 南等省區,後流經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五國。自古以來,這條河流孕育了古老燦爛的文明和“世界糧倉(cang) ”,也是沿岸各國民眾(zhong) 經貿旅遊、友好交往的“黃金水道”。
這條大河流域有約3.26億(yi) 人口,從(cong) 整體(ti) 經濟角度看,瀾湄區域市場規模龐大、發展潛力巨大。一灣江水流經處,自然資源也極為(wei) 豐(feng) 富,尤其是礦產(chan) 、生物、水能、旅遊等資源更是令世界矚目。隨著瀾滄江—湄公河航運持續開發,河流日益成為(wei) 瀾湄國家間互相往來的經濟大動脈。
瀾滄江-湄公河金三角水域。李鵬飛 攝
中新社記者:自古以來瀾滄江—湄公河滋養(yang) 著沿岸各國民眾(zhong) ,各國之間由此產(chan) 生了怎樣的人文紐帶?
趙姝嵐:受文化多樣性與(yu) 自然多樣性雙重影響,瀾湄流域呈現出獨特的民族生態景觀。瀾湄各國跨境民族與(yu) 境外親(qin) 戚、朋友的聯係十分密切,這種相互間聯係與(yu) 交往的紐帶,通過境內(nei) 外邊民聯姻、共同舉(ju) 辦參加宗教和節慶活動、推動邊民互動,從(cong) 古延續至今。
此外,瀾滄江-湄公河也孕育出瀾湄國家各具特色而又相親(qin) 相近的文化。如潑水節,是中國的傣、阿昌、德昂、布朗等民族的重要節日,而在泰國、緬甸、老撾、柬埔寨,潑水節也是當地最為(wei) 隆重的節日。瀾湄流域多民族“同源異流”,在文化上多源兼容,民族間的親(qin) 緣關(guan) 係和基因記憶成為(wei) 瀾湄各國合作發展的深厚基礎。
中國西雙版納傣族翩翩起舞慶祝潑水節。繆超 攝
中新社記者:除人文紐帶之外,瀾湄六國還有哪些共同追求?
趙姝嵐:從(cong) 近代曆史和現實來看,瀾湄流域各國都有被西方帝國主義(yi) 國家侵略的慘痛曆史,各國求和平促發展的意願更加強烈。此外,瀾湄國家大多麵臨(lin) 基礎設施薄弱、資金缺口較大、貧困人口眾(zhong) 多、工業(ye) 化和現代化任務繁重等發展難題,都有推進經濟發展的急切需求、對發展目標的共同追求。
與(yu) 此同時,瀾湄國家也麵臨(lin) 共同挑戰。首先,六國均處於(yu) 城市化、城鎮化提質升級發展時期,需共同應對逆自由貿易思潮的挑戰,亟需推動區域內(nei) 生產(chan) 要素快速、高效流動,為(wei) 區域經濟可持續增長注入強勁動力;其次,在應對氣候變化、跨國販毒、走私、販賣人口等非傳(chuan) 統安全威脅時,也需六國加強合作;最後,六國均麵臨(lin) 如何協調環境保護與(yu) 經濟發展,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中老緬泰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行動執法艇在湄公河上巡邏。李鵬飛 攝
中新社記者:文化開放性和包容性為(wei) 合作提供了基礎,共同追求為(wei) 合作提供了可能。六國如何“共飲一江水”?
趙姝嵐:2016年3月23日,中國和柬埔寨、老撾、緬甸、泰國、越南領導人在中國三亞(ya) 舉(ju) 行了瀾滄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領導人會(hui) 議,共同宣布啟動這一新型次區域合作機製,一致決(jue) 定建設麵向和平與(yu) 繁榮的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ti) 。
轉眼間,這個(ge) 因水而生、因水而興(xing) 的合作機製已走過七度春秋。瀾湄合作經曆了培育期、快速拓展期,邁入了全麵發展新階段,並在政治安全、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社會(hui) 人文“三大支柱”,互聯互通、產(chan) 能、跨境經濟、水資源、農(nong) 業(ye) 和減貧“五個(ge) 優(you) 先合作方向”都取得了巨大成果。在數字經濟、環保、衛生、海關(guan) 、青年、可持續發展、地方合作、傳(chuan) 統醫藥等新興(xing) 領域的合作不斷取得新進展。2021年12月3日,中老鐵路全線開通運營,展現了瀾湄六國在互聯互通領域的合作向縱深繼續推進。
中老鐵路“瀾湄快線”國際貨物列車從(cong) 昆明始發。王潘博 攝
數據統計,2022年,中國同瀾湄五國貿易額達4167億(yi) 美元,同比增長5%。中國從(cong) 瀾湄五國進口農(nong) 產(chan) 品總額增長22%。
最具瀾湄特色的可持續發展合作,是水資源合作。中國全力保障下遊國家水資源供應,開創性向湄公河國家分享瀾滄江水文信息,共同實施“瀾湄甘泉行動計劃”“瀾湄興(xing) 水惠民行動”“典型小流域綜合治理示範”等務實合作項目,攜手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提升各國水資源管理能力。其中包括不少“小而美”項目,比如開展了30餘(yu) 處農(nong) 村飲水安全示範項目。
瀾湄合作將六國緊密地聯係在一起,傳(chuan) 統友誼世代相傳(chuan) ,互利合作碩果累累,展現出“水善利萬(wan) 物而不爭(zheng) ”的東(dong) 方哲學。
停泊在瀾滄江-湄公河岸邊的各國商船。繆超 攝
中新社記者:瀾湄合作能否成為(wei) 全球範圍內(nei) 眾(zhong) 多區域合作典範?
趙姝嵐:瀾湄合作已成為(wei) 鄰國間友好交往的典範。瀾湄各國貫徹了睦鄰友好的合作原則,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有事商量著辦,充分照顧彼此舒適度。瀾湄合作蓬勃發展,樹立了大小國家和諧共處、友好交往的國際關(guan) 係新模式,已成為(wei) 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guan) 係的生動實踐。在2020年中國抗擊新冠疫情的關(guan) 鍵時刻,柬埔寨等湄公河國家向中國提供了寶貴支持。截至2021年底,中國通過無償(chang) 援助和商業(ye) 采購等方式共向湄公河五國提供約1.9億(yi) 劑疫苗。
瀾湄合作也成為(wei) 次區域合作的典範。六國秉持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精神,積極應對洪旱災害、非傳(chuan) 統安全等地區挑戰,致力營造和平穩定、團結和諧、可持續發展的地區環境。瀾湄合作開創了次區域合作新模式,已成為(wei) 瀾湄地區最具活力和發展潛力的新興(xing) 合作機製,打造了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成功範例。近年來,六國積極推動瀾湄合作與(yu) 三河流域機製、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湄公河委員會(hui) 等機製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共同助力東(dong) 盟共同體(ti) 建設,為(wei) 完善區域治理貢獻“瀾湄方案”和“瀾湄智慧”。(完)
受訪者簡介:
趙姝嵐,雲(yun) 南省社會(hui) 科學院老撾研究所所長,博士、研究員。長期從(cong) 事東(dong) 南亞(ya) 國際問題研究。出版個(ge) 人專(zhuan) 著兩(liang) 部,主編多部《東(dong) 南亞(ya) 藍皮書(shu) 》《柬埔寨發展報告》,公開發表論文多篇。其中,個(ge) 人專(zhuan) 著《日本對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的參與(yu) 及其對中國的影響》獲得2019年雲(yun) 南省哲學社會(hui) 科學成果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