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現代化進程中,西藏傳(chuan) 統文化被“落下”了嗎?
一場“廁所革命”之風曾在拉薩的八廓古街勁吹。廁改雖小,卻關(guan) 係千家萬(wan) 戶。古街居民得以在傳(chuan) 統文化環境中,體(ti) 驗到現代化進步帶來的便利。
在世界文化之林中,中國的少數民族文化以其多樣性及曆史悠長而著稱並備受關(guan) 注。
一些西方觀察者們(men) 對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存活,特別是西藏文化的存活存在一種所謂的“破壞論”,認為(wei) 正在進行的現代化進程將對藏民族文化造成破壞。
但也有許多願意抱持實事求是態度的人士認為(wei) ,雪域高原經濟社會(hui) 顯著變化的同時,傳(chuan) 統藏文化得到良好的保護和傳(chuan) 承。
在第七屆北京國際藏學研討會(hui) 上,多位外籍藏學研究者結合自身的實地考察經驗和長期深入研究,介紹了他們(men) 眼裏西藏現代化進程與(yu) 傳(chuan) 統文化保護的現狀。
現代化發展與(yu) 傳(chuan) 統文化保護齊頭並進
“在中國政府的不懈努力下,我看到西藏的新房子、新公路、新鐵路越來越多,這是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長期從(cong) 事藏學研究工作的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大學教授弗拉基米爾·烏(wu) 斯賓斯基表示,高原的物質條件不斷改善,可以看到中國在推進西藏現代化建設方麵的努力。
“另一方麵,中國在保護西藏傳(chuan) 統文化領域中的努力同樣不能被忽視。”烏(wu) 斯賓斯基指出,西藏地區擁有獨特的自然條件和傳(chuan) 統文化,因此如何保護好西藏傳(chuan) 統文化也成為(wei) 中國政府的一項重要任務。中國也正致力於(yu) 在兩(liang) 者之間找到平衡點。
據《西藏和平解放與(yu) 繁榮發展》白皮書(shu) (以下簡稱“白皮書(shu) ”),2006至2020年,中國安排資金34億(yi) 多元,實施西藏博物館改擴建工程等155處文物保護單位的維修工程。35個(ge) 村落列入中國傳(chuan) 統村落名錄,中央財政支持6900萬(wan) 元,保護了農(nong) 耕文明傳(chuan) 承和文化遺產(chan) ,改善了農(nong) 牧民居住環境。
83歲高齡的英國藏學學者、英國布裏斯托大學博士伊萊恩·瑪格麗(li) 特·羅布森,自1956年起便對西藏文化產(chan) 生濃厚興(xing) 趣,並在20世紀90年代初師從(cong)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胡坦教授。
“我親(qin) 眼見證了西藏的變化。從(cong) 公路、鐵路、機場到學校教育,以及普通人的生活變化,整個(ge) 過程都是令人驚歎的。”在與(yu) 中方學者的長期合作中,羅布森學會(hui) 使用藏語文進行文學翻譯創作,她認為(wei) ,這得益於(yu) 中國政府致力於(yu) 保護藏民族語言文化,也是藏民族語言文字生命力依然活躍的明證。
向更深處推進的藏文化保護
專(zhuan) 研西藏文學的美國藏學學者、美國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教授羅蘭(lan) ·哈特利對“統戰新語”說,“在過去的10年裏,我看到中國政府支持了一批非常大的藏學文獻保護和整理項目,這對藏文化保護很有幫助。”她也注意到,中國政府為(wei) 推動西藏的現代化進程與(yu) 保護傳(chuan) 統文化相互協調發展的努力。
白皮書(shu) 顯示,2006年以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2.09億(yi) 元,用於(yu) 西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的保護等。目前,西藏有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作3項(格薩〈斯〉爾、藏戲、藏醫藥浴法);國家級代表性項目89項,國家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96名,自治區級代表性項目460項,自治區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522名。
“現在,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重新造林、草場保護以及保持傳(chuan) 統生活方式的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項目也越來越多。”哈特利說,許多項目的重點不僅(jin) 是推動現代化發展,同時也兼顧到藏民族文化的保護和促進。
“就保護文化而言,中國已經取得了很大成就,成果豐(feng) 碩。”羅布森說,時隔七年,再次來到中國參加規模如此之大的國際藏學研討會(hui) ,同學術同仁研討交流,這本身就是對藏文化保護、發展的重要實踐。(統戰新語微信公眾(zhong) 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