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為(wei) 應對日益嚴(yan) 峻的氣候變化,氣候科技領域創新舉(ju) 措不斷湧現。針對氣候問題提供解決(jue) 方案的初創企業(ye) 在多國蓬勃興(xing) 起,並受到風投資金青睞。分析人士表示,氣候科技初創企業(ye) 的快速壯大,既受益於(yu) 低碳轉型的市場需求,也離不開政府的政策引導,未來這些企業(ye) 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麵將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
氣候科技融資吸引力增強
碳纖維複合材料不僅(jin) 質量輕、有彈性,而且耐腐蝕,主要用於(yu) 飛機、火箭、衛星等設備製造。然而,這些設備報廢後,碳纖維複合材料多被送去填埋或焚燒。針對這一問題,成立於(yu) 2020年的法國初創公司費爾馬開發了一套新工藝,通過回收再利用,使這種高性能材料能夠繼續發揮“餘(yu) 熱”,用於(yu) 生產(chan) 球拍、鞋墊、頭盔、滑雪板等體(ti) 育用品以及汽車零部件、電子產(chan) 品外殼等。目前,這家初創公司已獲得新加坡淡馬錫集團和比利時CNP等機構的投資。
近年來,氣候科技初創企業(ye) 呈蓬勃發展勢頭。這些企業(ye) 既具有初創企業(ye) 的一般特征,同時服務於(yu) 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目標要求,提供的科技服務大致可以分為(wei) 三大類:直接減少或消除碳排放,幫助適應氣候變化影響,以及增強對氣候問題的理解等。氣候科技初創企業(ye) 的目標是提供可持續的替代方案,既有助於(yu) 保護環境,也有望創造巨大的經濟和社會(hui) 效益。
根據普華永道發布的《2022年氣候技術狀況》報告,2022年全球氣候科技融資占當年風險投資總額的1/4以上,較2018年初增加近30%,每季度投資在150億(yi) 至200億(yi) 美元之間。自2018年初以來,全球氣候科技籌集的資金總額約為(wei) 2600億(yi) 美元。
氣候科技初創企業(ye) 的發展勢頭,順應了當前全球經濟低碳轉型的浪潮和需求。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一次締約方大會(hui) 通過《巴黎協定》,明確提出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ye) 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製在2攝氏度內(nei) ,並為(wei) 把升溫控製在1.5攝氏度之內(nei) 而努力。大會(hui) 聲明,“沒有技術,我們(men) 無法應對氣候變化。如果在製度和技術上做出重大變革,把全球變暖控製在2攝氏度以內(nei) 的概率就會(hui) 超過一半。”
多個(ge) 行業(ye) 展現綠色發展潛力
當前,全球氣候科技初創企業(ye) 分布於(yu) 多個(ge) 行業(ye) 。據麥肯錫最新統計,從(cong) 私募股權在氣候科技領域的投資來看,可再生能源行業(ye) 投資占比最大,從(cong) 2019年的400億(yi) 美元增加到2022年的1000億(yi) 美元,約占已投資本的50%;交通運輸業(ye) 位居第二,隨著電動汽車快速發展,該類投資從(cong) 2019年的60億(yi) 美元躍升至2022年的300億(yi) 美元。此外,氫能源和碳管理2022年占比僅(jin) 為(wei) 3%左右,但增長勢頭迅猛,自2019年以來投資流入增長率分別為(wei) 460%(從(cong) 不到10億(yi) 美元增加到50億(yi) 美元)和1400%(從(cong) 不到5億(yi) 美元增加到70億(yi) 美元)。
近年來,隨著更多國家出台限塑令,限塑減塑科技也不斷創新發展。購物時不難發現,由可再生塑料製成的鞋包衣服、一次性塑料替代品等,正成為(wei) 不少消費者青睞的對象。在埃及首都開羅郊區一家名為(wei) “綠磚”的工廠內(nei) ,混合塑料垃圾經技術處理後可以變為(wei) 結實的環保磚,用以鋪設人行道等。目前,這家工廠已回收超過500萬(wan) 個(ge) 塑料袋,目標是到2025年回收超過50億(yi) 個(ge) 塑料袋。這一工藝不僅(jin) 可減少塑料垃圾汙染,還可減少建築行業(ye) 水泥生產(chan) 造成的碳排放。
氣候科技初創企業(ye) 積極運用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新興(xing) 技術,研發各類低碳解決(jue) 方案。總部位於(yu) 德國柏林的一家氣候科技初創公司開發了一套專(zhuan) 業(ye) 係統平台,可為(wei) 企業(ye) 製定碳減排計劃,幫助其提高ESG(環境、社會(hui) 、治理)評級,目前其客戶群包括銀行、汽車公司等。有研究估計,未來5年碳排放管理解決(jue) 方案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00億(yi) 至260億(yi) 美元,碳排放服務公司將進一步興(xing) 起。
彭博社的文章認為(wei) :“過去5年,技術進步降低了計算成本,開始重塑企業(ye) 解決(jue) 問題的潛力。從(cong) 噴灑殺蟲劑到衛星檢測溫室氣體(ti) 汙染,多個(ge) 領域都有與(yu) 氣候相關(guan) 的人工智能應用。”福布斯網站評論文章認為(wei) ,對企業(ye) 和投資者來說,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是未來一大機遇。不僅(jin) 是可再生能源,從(cong) 農(nong) 業(ye) 、采礦業(ye) 到信息技術、專(zhuan) 業(ye) 服務等,都有投資機遇。
加強政策支持和創新合作
“隨著行動窗口縮小,加速創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的報告指出,如果要將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ye) 化前水平升幅控製在1.5攝氏度以內(nei) ,每年用於(yu) 氣候的支出需要增加4倍以上,達到每年5萬(wan) 億(yi) 美元,到2050年累計達到150萬(wan) 億(yi) 美元。
世界經濟論壇網站的文章認為(wei) ,雖然沒有任何一個(ge) 參與(yu) 者可以單獨彌合氣候目標與(yu) 減排行動之間的差距,但創新可以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國際社會(hui) 需要加強合作,建立全球性的、以目標為(wei) 導向的創業(ye) 生態係統,加強投資者與(yu) 創業(ye) 者之間的聯係,並為(wei) 氣候科技初創企業(ye) 提供更多指導和政策支持。
目前全球已有超過130個(ge) 國家和地區提出碳中和目標。越來越多的城市、企業(ye) 、金融機構等加入了科學碳目標倡議、“奔向零碳”運動等倡議,承諾采取更嚴(yan) 格的行動降低碳排放。
近年來,歐盟相繼出台《歐洲綠色協議》、“為(wei) 歐洲重新供能”等計劃,近期還發布“綠色協議產(chan) 業(ye) 計劃”,引導公共和私人資金投向適應氣候變化的綠色轉型領域。法國政府今年6月宣布一係列支持低排放飛機研發舉(ju) 措,提出將為(wei) 新興(xing) 和初創企業(ye) 提供5000萬(wan) 歐元,用於(yu) 開發小型混合動力、電動或氫動力飛機。
新開發銀行成立以來累計批準成員國98個(ge) 項目,投資總額約332億(yi) 美元,重點領域涵蓋清潔能源和能效、交通基礎設施、水和衛生設施、環境保護、社會(hui) 基礎設施和數字基礎設施。新開發銀行的“2022—2026年總體(ti) 戰略”顯示,40%的資金用於(yu) 支持促進氣候變化減緩和適應的項目。
國際能源署5月的一份報告指出,在全球五大清潔技術生產(chan) 領域,中國占這些技術生產(chan) 能力的40%至80%。該組織指出,中國是關(guan) 鍵清潔能源技術產(chan) 品的最大製造商。中國的行動將有助於(yu) 全球為(wei) 應對氣候變化而展開減排努力。
肯尼亞(ya) 國際關(guan) 係問題專(zhuan) 家卡文斯·阿德希爾認為(wei) ,中國不僅(jin) 在推動自身能源領域的“綠色革命”,中國資金、技術和經驗也助力非洲大陸加快實現碳中和進程,期待非中在清潔能源議題上開展更多務實合作。
(本報巴黎9月3日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