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保定9月2日電 題:河北涿州如期開學背後的三個(ge) 故事
作者 崔濤 諶詩雨 翟羽佳
8月31日至9月1日,經曆洪災的河北涿州如期開學。中新社記者走訪此間多所學校及幼兒(er) 園,探尋涿州如期開學背後的故事。
“1200多個(ge) 家訪電話”
“園長奶奶好!”8月31日早晨,涿州市幼兒(er) 園園長馬惠玲站在幼兒(er) 園門口,迎接孩子們(men) 的到來。一聲聲童稚的問候,讓她滿懷欣慰。
8月31日,在涿州市幼兒(er) 園開學第一課上,幼兒(er) 園的孩子們(men) 在幹淨、溫馨的教室裏,聽老師講解防洪防災知識。 中新社記者 翟羽佳 攝
“為(wei) 確保每個(ge) 孩子都能如期入園,我們(men) 撥打了1200多個(ge) 家訪電話。”馬惠玲拿出一本厚厚的家訪記錄,上麵詳細寫(xie) 了每個(ge) 孩子的家庭受災情況。
馬惠玲說,除了了解受災情況,幼兒(er) 園還專(zhuan) 門拍攝了《抗洪救災重建家園》和《開學準備工作紀實》兩(liang) 個(ge) 視頻發給家長,視頻裏是幼兒(er) 園老師和誌願者一起清淤、消殺、重建幼兒(er) 園的詳細過程,讓家長消除了擔憂和顧慮。
“感謝幼兒(er) 園和老師為(wei) 開學付出的艱辛努力!我們(men) 要讓孩子懂得這其中的大愛,讓我們(men) 一起攜手同行,共同重建家園。”馬惠玲翻出手機,向記者展示了一名家長發來的家訪反饋留言。
當日,看著孩子們(men) 坐在幹淨、溫馨的教室裏,聽老師講防洪防災知識,一旁傾(qing) 聽的馬惠玲眼角有些濕潤。她說,希望孩子們(men) 相信希望,永遠堅強樂(le) 觀。
“一麵五星紅旗”
9月1日早上,涿州市屈家街中心學校校長曹二普,站在幹淨如初的校園裏,看著一麵五星紅旗緩緩升起,心中格外感激和欣喜。
9月1日,涿州市屈家街中心學校蓮花學校的學生正在準備進行升旗儀(yi) 式。 中新社記者 翟羽佳 攝
“這麵五星紅旗是保定市清苑區的幫扶隊伍送來的。”至今,曹二普還記得清苑區工作人員的話,“孩子上學需要什麽(me) ,我們(men) 就準備什麽(me) 。”
五星紅旗、學生桌椅、智慧黑板、電腦······在一張長長的清單上,曹二普細數清苑區幫扶隊伍送來的物資,“就連清淤過程中急需的工程車輛也是他們(men) 提供的。”
除了這支幫扶隊伍,其實曹二普還想感謝更多人。
這些人中,有學校所在地——清涼寺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組織了8支隊伍參與(yu) 校園清淤、排澇等工作;有當地教育局人員,為(wei) 了協調粉刷牆麵、搶修電力,很多次忙到深夜;更有來自各地的誌願者,或送來急需物資,或參與(yu) 校園重建……
“今天我們(men) 的‘開學第一課’內(nei) 容,就是這次洪災中大家守望相助的故事。”曹二普說,他希望孩子們(men) 通過這些故事,學會(hui) 感恩,團結互助。
9月1日,在涿州市屈家街中心學校蓮花學校裏,老師正在給一年級學生上“開學第一課”。 中新社記者 翟羽佳 攝
“一條‘築夢路’”
同樣的開學日,涿州市刁窩中學校長孫常見站在“築夢路”上,看著學生們(men) 陸續走進校園,有點哽咽。
“築夢路”是刁窩中學校門連接操場的一條主路,由一幅幅重建校園的照片組成。
孫常見指著其中一張照片告訴記者,“這些淤泥是全校老師和誌願者們(men) 用鐵鍬、三輪車一點點清運出去的,大概有500立方米。”
9月1日,涿州市刁窩中學校長孫常見(左)向中新社記者講述“築夢路”背後的故事。 中新社記者 翟羽佳 攝
據孫常見回憶,洪水退去後,學校操場上留下了厚厚的淤泥,由於(yu) 操場四周設有圍牆,進出口狹窄,大型工程車無法進入,“全靠人工一點點清理,累了就直接躺在地上,餓了就啃一口麵包。”
“我們(men) 每一步都是腳踏實地走過來的,是一個(ge) ‘築夢’的過程。”孫常見說,這就是“築夢路”的由來,也是我們(men) 想告訴學生們(men) 的精神。(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