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走進“馬蒂斯的馬蒂斯”

李笑男 發布時間:2023-09-06 08:46: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法國藝術家亨利·馬蒂斯的藝術作品展“馬蒂斯的馬蒂斯”日前在北京開幕。展覽囊括法國北方省省立馬蒂斯美術館的280餘(yu) 件藏品,以時間為(wei) 軸,向觀眾(zhong) 講述了藝術家的完整創作曆程。素描、油畫、雕塑、版畫、拚貼,一件件展品呈現出馬蒂斯畢生執著於(yu) 現代藝術創新的創作風貌。

  續接古典藝術

  “馬蒂斯的馬蒂斯”被視為(wei) 創作者跨越時空“親(qin) 自策劃”的展覽。1952年,83歲的馬蒂斯將最為(wei) 珍視的一批作品捐給家鄉(xiang) ,成為(wei) 馬蒂斯美術館的館藏核心。馬蒂斯美術館位於(yu) 畫家的家鄉(xiang) 勒卡托—康布雷齊,是唯一一座由馬蒂斯親(qin) 自設計的美術館。他不僅(jin) 設計了展廳空間,還對作品選擇與(yu) 策展思路提出細致意見,這也是本次展覽的靈感來源:“馬蒂斯的馬蒂斯”特意參考了美術館的展覽空間和陳列方式,令觀眾(zhong) 能夠從(cong) 藝術家的視角出發,深入理解他的創作脈絡、創作方法和藝術理念。美術館館長帕特裏斯·德帕爾普說,“馬蒂斯樂(le) 於(yu) 分享經驗、傳(chuan) 授知識,展覽‘馬蒂斯的馬蒂斯’因此而誕生,為(wei) 觀眾(zhong) 擔任導覽的正是馬蒂斯本人。”

  作為(wei) 現代藝術的開拓者之一,馬蒂斯以迥異於(yu) 歐洲學院傳(chuan) 統的“色彩革命”著稱,他將色彩的表現性作為(wei) 藝術感染力的首要元素,是第一位將裝飾風格帶入嚴(yan) 肅藝術殿堂的繪畫大師。事實上,對於(yu) 西方古典藝術,尤其是充滿理性精神的素描,馬蒂斯十分重視。在回顧創作來源時,他一再強調自己在藝術探索中對歐洲寫(xie) 實藝術和素描傳(chuan) 統多有借鑒與(yu) 傳(chuan) 承。

  因而,在“馬蒂斯的早期藝術訓練”板塊中,觀眾(zhong) 能夠看到傳(chuan) 統繪畫訓練為(wei) 藝術家打下的堅實基礎:臨(lin) 摹古典繪畫大師作品,尤其是對法國畫家夏爾丹靜物畫的學習(xi) 令馬蒂斯受益匪淺。法國雕塑家羅丹的作品也讓他深受震撼,通過吸收轉化,馬蒂斯將表現激情與(yu) 準確寫(xie) 實完美融合,比如立於(yu) 展廳中央圓台的青銅雕塑《農(nong) 奴》,便借鑒了羅丹手指與(yu) 刻刀並用的雕塑手法,風格沉鬱粗糲,人物堅韌的內(nei) 在精神通過身體(ti) 肌肉團塊呈現的張力彰顯於(yu) 外。

  晚年的馬蒂斯曾說,“過去一年我在素描方麵投入巨大的努力,是過去50年投入的結果”。對素描的深刻理解成就了馬蒂斯充滿生命律動的簡約藝術風格。展覽展出的大量素描與(yu) 石版畫令觀眾(zhong) 看到藝術家卓絕的造型歸納能力,寥寥幾筆,人物特征與(yu) 內(nei) 心情感躍然紙上。在馬蒂斯晚年創作的彩色剪紙拚貼畫中,觀眾(zhong) 更能體(ti) 味化繁入簡的造型與(yu) 生機勃勃的色彩帶來的純粹力量。

  晚年時期,馬蒂斯在建築、壁畫、紡織、書(shu) 籍等裝飾藝術領域取得巨大成就。在“馬蒂斯與(yu) 織物”“馬蒂斯與(yu) 書(shu) 籍插畫”等板塊中,“馬蒂斯”式的圖案裝飾與(yu) 充滿張力的斑斕色彩交相輝映,自成一格。這種整體(ti) 化的裝飾風格在“旺斯禮拜堂”的設計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作品的每個(ge) 細節都體(ti) 現出線條與(yu) 色彩的完美平衡。當溫暖的陽光穿過富有生機的彩繪玻璃花窗,每位駐足於(yu) 馬蒂斯藝術世界中的人都能深深感受到生命的豐(feng) 盈與(yu) 美好。

  肇始現代藝術

  時間的指針回撥至1889年。20歲的馬蒂斯剛剛考取法律執業(ye) 資格證,卻決(jue) 定踏上繪畫之路。藝術生涯的開端並不順利,全家一度生活困頓。然而馬蒂斯已為(wei) 投身藝術做好充分準備:師從(cong) 法國象征主義(yi) 畫家古斯塔夫·莫羅,在大量素描訓練與(yu) 古典名作臨(lin) 摹中練就紮實的基本功;追隨法國點彩派畫家喬(qiao) 治·修拉與(yu) 保羅·西涅克,學習(xi) 如何將充滿情感表現性的純色與(yu) 代表理性的畫麵秩序相結合,為(wei) 日後從(cong) 色彩入手建立個(ge) 人藝術體(ti) 係奠定了基礎。

  1905年,馬蒂斯來到海邊小鎮科利烏(wu) 爾,在法國南方熾熱陽光的照耀下完成野獸(shou) 派的開山之作《開著的窗戶》。一扇麵朝大海的小窗,紅色、粉色與(yu) 綠色、藍色毫無顧忌地並置一隅,大量未經調和的顏色直接鋪陳於(yu) 畫布之上,筆觸原始率真,熾烈洶湧,絲(si) 毫不見傳(chuan) 統學院派繪畫的微妙光影效果。主張主觀的純色並置而非學院派固有的色調體(ti) 係,以粗獷原始的表現性筆觸取代學院派繪畫不著痕跡的優(you) 雅筆觸,這樣的藝術風格也讓馬蒂斯的新作得到“野獸(shou) ”的稱謂。

  被學院派畫家詬病為(wei) “野獸(shou) ”的粗獷用色,其實並非畫家的任性隨意,而是創作者運用色彩關(guan) 係,尤以冷暖色的強烈對比取代傳(chuan) 統寫(xie) 實繪畫的素描明暗關(guan) 係。如此一來,色彩既保留了原始強度,又因內(nei) 在遵從(cong) 於(yu) 素描的明暗對比關(guan) 係,令作品在結構整體(ti) 性方麵獲得統一,為(wei) 現代繪畫探索出嶄新的道路。在這重意義(yi) 上,野獸(shou) 派畫作與(yu) 歐洲繪畫傳(chuan) 統保持著內(nei) 在聯係。

  此時,馬蒂斯逐漸形成鮮明的藝術風格與(yu) 現代藝術思想。在後來的藝術實踐中,他進一步簡化並強化了色彩運用,並汲取東(dong) 方藝術神韻,注重線條的表現性與(yu) 繪畫空間的平麵性,形成全新的裝飾性風格。在1910年創作的大型壁畫作品《舞蹈》中,藝術家依靠大麵積平塗的藍色和綠色勾勒出田園牧歌般的寧靜氛圍。畫作線條簡單,構圖樸素,卻湧動著飽滿的能量,充滿了生命的鮮活美感。

  自野獸(shou) 派伊始,歐洲繪畫藝術以新的麵貌走進20世紀,與(yu) 東(dong) 方藝術具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平麵性”藝術語言也得到不斷發展,並逐步走向現代抽象藝術。其中,馬蒂斯對色彩的徹底解放與(yu) 富於(yu) 裝飾意味的平麵性繪畫,堪稱這一旅程的起點。

  借鑒東(dong) 方藝術

  翻閱馬蒂斯晚年的影像資料,經常看到他客廳中懸掛著一塊漆木牌匾。這塊刻有“清廉南川”的牌匾來自中國,據稱是他60歲生日時收到的禮物。馬蒂斯曾說,“對我而言,啟示來自東(dong) 方。”認識東(dong) 方無異於(yu) 發現一個(ge) 新的思想宇宙,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的藝術創作:從(cong) 野獸(shou) 派早期,馬蒂斯就意識到“空”(即留白)在繪畫裏的重要性。他還認為(wei) 書(shu) 法集“造型符號”之大成,並將書(shu) 法的運筆方式應用於(yu) 創作,20世紀50年代的係列肖像作品既表現出用墨的極度控製,又顯示出筆畫的自然流暢。

  親(qin) 近東(dong) 方藝術,令馬蒂斯的藝術創作受到中國文藝界青睞。20世紀二三十年代,馬蒂斯的藝術曾對中國現代繪畫產(chan) 生過深刻影響:劉海粟受到馬蒂斯對西方傳(chuan) 統藝術重新思考的啟發,注重營造大膽直接的繪畫表現力;丁衍庸感動於(yu) 馬蒂斯作品中湧動的原始力量,將中國傳(chuan) 統金石趣味中的剛硬粗糲與(yu) 野獸(shou) 派風格相融合,創作出富於(yu) 民族品格的繪畫作品;關(guan) 良在注重色彩表現力的西式油畫中融入優(you) 雅的文人畫趣味,在西式油畫的中國化探索方麵展開探索創新。積極推廣左翼新興(xing) 木刻藝術的魯迅則主張將漢代畫像石、明清書(shu) 籍插畫、民間美術與(yu) 野獸(shou) 派的表現性相融合,以提升左翼木刻版畫打動人心的力量……“馬蒂斯、野獸(shou) 派與(yu) 中國現代繪畫”板塊集中展示了1920年至1940年期間受馬蒂斯影響的中國藝術家創作和相關(guan) 藝術文獻,呈現出一幅中西匯通的藝術圖景。

  在馬蒂斯美術館落成之際,藝術家曾向家鄉(xiang) 民眾(zhong) 致信。他謙虛而誠懇地說:“我自始至終都不過是一個(ge) 媒介而已”。回顧馬蒂斯的藝術生涯,他的思想不僅(jin) 啟發了西方抽象藝術,今天依然為(wei) 麵向大眾(zhong) 的設計藝術提供源源不絕的靈感。他倡導古為(wei) 今用、東(dong) 西合璧的創作理念展現出藝術創作的巨大包容性,時至今日依然不失為(wei) 藝術創新和藝術交流的靈魂。

  (作者為(wei)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