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欽州9月6日電 題:新科技與(yu) 新開始:兩(liang) 岸媒體(ti) 人點讚鐵海聯運新模式
作者 張楊彬
汽笛聲響,一輛滿載集裝箱的火車緩緩駛入欽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站在鐵軌一側(ce) 的兩(liang) 岸媒體(ti) 人紛紛猜測:集裝箱裏裝著什麽(me) ?“也許是馬來西亞(ya) 的榴蓮、越南的百香果,也有可能是大陸的玉米,或者汽車配件。”FM Taiwan執行長陳建安饒有興(xing) 致地猜著一個(ge) 個(ge) 集裝箱“盲盒”,“很少見到這麽(me) 多集裝箱,可以想象這個(ge) 站點的吞吐量有多大。”
9月5日,兩(liang) 岸媒體(ti) 人走進位於(yu) 廣西欽州的欽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 中新社記者 張楊彬 攝
5日,“走進壯美廣西·探尋向海之美”兩(liang) 岸媒體(ti) 人聯合采訪活動來到位於(yu) 廣西欽州的欽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和北部灣港欽州自動化集裝箱碼頭。作為(wei) 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節點,欽州的樞紐通道優(you) 勢越發凸顯。在鐵海聯運新模式下,來自泰國、新加坡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中國西部地區的貨物在這裏實現“下船即上車,下車即上船”。
“黑科技”提升“幸福感”
“像抓娃娃一樣”“操作杆仿佛遊戲手柄”......看著工作人員在電腦上遠程操控自動化龍門吊,多位台灣媒體(ti) 人感慨,“黑科技”讓操控數噸重的集裝箱舉(ju) 重若輕。
9月5日,兩(liang) 岸媒體(ti) 人參訪位於(yu) 廣西欽州的欽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觀看工作人員遠程操控自動化龍門吊。 中新社記者 張楊彬 攝
站在北部灣港欽州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的觀景台上瞭望,偌大的碼頭中看不到一個(ge) 人,隻有IGV智能導引運輸車按照既定路線往來作業(ye) 。這座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已實現無人化集裝箱裝卸。
“技術進步不僅(jin) 帶來效率的提高,也讓一線工人的體(ti) 驗感更好了。”台灣東(dong) 森新媒體(ti) 記者蔡儀(yi) 潔說,在人工集裝箱碼頭時代,港機駕駛艙內(nei) ,駕駛員的工作環境條件艱苦。如今駕駛員可以坐在操控室內(nei) 進行遠程操控,這是科技帶來的“幸福感”。
“一批貨從(cong) 重慶到新加坡,途經上海需要25天。如今走北部灣港僅(jin) 需7天,而兩(liang) 條路線的費用是一樣的。”北部灣港欽州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流程策劃部副經理朱光遠說。他還提到,相比於(yu) 人工碼頭,客戶在自動化碼頭的下單操作和對接更加簡單,客戶的認可度也越來越高,“我們(men) 想讓客戶體(ti) 驗到流暢和便利。”
“是一個(ge) 開始和起點”
鐵龍密織,舳艫千裏,如今欽州港的運營航線通達全球百餘(yu) 個(ge) 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個(ge) 港口。
“港口的智慧化隻是一個(ge) 起點,未來可能我們(men) 整個(ge) 物流生態鏈都會(hui) 演變成數字化、智慧化的形態。”朱光遠說。“起點”不僅(jin) 包括科技的進步,還代表著國際港口合作共建的未來。據他介紹,文萊的摩拉港、馬來西亞(ya) 的關(guan) 丹港,都與(yu) 中國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有不同深度的合作,大量的技術設施和管理方案都采用了中國標準。
9月5日,位於(yu) 廣西欽州的北部灣港欽州自動化集裝箱碼頭,集裝箱正在進行無人化裝卸。 中新社記者 張楊彬 攝
“在欽州市區,我看到一塊廣告牌上寫(xie) 著‘向海圖強’,鐵海聯運新模式極大提升了運輸效率,同時也降低了企業(ye) 成本。”東(dong) 森新媒體(ti) ETtoday執行副總編輯譚誌東(dong) 說,第20屆中國—東(dong) 盟博覽會(hui) 開幕在即,台企台商應該抓住機遇,利用好廣西的區位優(you) 勢和廣闊平台。“麵向大海,也是麵向一片發展的‘藍海’。”(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