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甘肅簡牘博物館對外開放:數萬枚文物獲展示“舞台”

發布時間:2023-09-11 09:0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蘭(lan) 州9月9日電 (戴文昌)曆時四年建設的甘肅簡牘博物館9日正式對公眾(zhong) 開放,這意味著該省長期“藏於(yu) 深閨”的數萬(wan) 枚簡牘文物,獲得了展示和利用的“舞台”。當日首批展陳的千餘(yu) 枚珍貴簡牘文物,絕大部分為(wei) 考古發現後首次麵世。

  “通過對外展示簡牘文化,將幫助觀眾(zhong) 更深入了解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甘肅簡牘博物館館長朱建軍(jun) 介紹說,該館現設有“簡牘時代”“簡述絲(si) 路”“邊塞人家”“書(shu) 於(yu) 簡帛”四個(ge) 基本陳列,涉及簡牘發現的曆史、簡牘中的絲(si) 路故事、漢代邊塞人的日常生活、漢簡中蘊含的書(shu) 法藝術等內(nei) 容。

  圖為(wei) 小朋友在甘肅簡牘博物館練習(xi) 書(shu) 法。 中新社記者 戴文昌 攝

  據介紹,甘肅簡牘博物館還將通過聲、光、電與(yu) 場景相結合的方式,將簡牘中描寫(xie) 的人物、事件更加直接展示出來。通過影像互動複原漢塞邊關(guan) 、驛站遺址空間等多種形式,向公眾(zhong) 展示簡牘文化,解析簡牘故事。

  簡牘,中國古代書(shu) 寫(xie) 用的竹簡和木片,為(wei) 未編成冊(ce) 之稱。在紙發明以前,簡牘是中國書(shu) 籍的最主要形式,對後世書(shu) 籍製度產(chan) 生了深遠的影響。甘肅是中國簡牘大省,20世紀以來共出土6萬(wan) 多枚簡牘,其中漢簡居多,被譽為(wei) “漢簡的故鄉(xiang) ”。

  圖為(wei) 觀眾(zhong) 在甘肅簡牘博物館參觀。中新社記者 戴文昌 攝

  然而,由於(yu) 缺乏展陳場館,這些珍貴簡牘文物大多隻能“躺在庫房”,僅(jin) 供學術研究,無法向公眾(zhong) 直接展示,建設一座展示簡牘的獨立館舍,一直是甘肅文博人的夢想。

  中共甘肅省委書(shu) 記胡昌升說,近年來,甘肅文物科技創新和考古研究實現重大突破,文物活化利用呈現全新麵貌。甘肅將以簡牘博物館開館為(wei) 新的契機,堅守保護第一、用心嗬護時代寶藏,深化考古研究、有效傳(chuan) 承珍貴遺產(chan) ,推動活化利用、大力弘揚燦爛文化。

  圖為(wei) 甘肅簡牘博物館展陳的漢簡。中新社記者 戴文昌 攝

  中國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表示,近年甘肅省在傳(chuan) 承弘揚敦煌文化、加強考古研究力量、推動博物館高質量發展等方麵逐步走進全國前列,為(wei) 中國文博事業(ye) 改革發展積累了豐(feng) 富經驗,提供了重要借鑒。

  李群說,甘肅簡牘博物館是目前中國漢簡藏量最大的專(zhuan) 題博物館,希望進一步做好收藏、保護、研究、教育、展示工作,更好傳(chuan) 承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