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11日電(張奧林) 當地時間11日下午,日本福島核電站第一批次的核汙染水全部排出,意味著約7800噸的核汙染水已經流入太平洋。
排汙開始後,核汙染水儲(chu) 存係統曾一度響起警報,設備安全性再度引發擔憂;對於(yu) 福島漁民來說,身處“至暗時刻”的他們(men) ,看不到一絲(si) 希望。而這幕後的始作俑者——日本政府和東(dong) 京電力公司,正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下一個(ge) “7800噸”,已在路上
東(dong) 京電力公司的消息稱,從(cong) 8月24日開始的第一批次排放,共排出經處理的核汙染水7800噸。
由於(yu) 排汙管道內(nei) 會(hui) 殘留少量核汙染水,東(dong) 電在9月11日使用工業(ye) 用水對排汙管道進行了全麵清洗,隨後開始著手第二批次排汙。
據目前的消息,第二批次排汙最早可能在9月底開始,排汙量與(yu) 第一次相同,仍為(wei) 7800噸左右。
按計劃,2023年內(nei) ,日本總共將分4次排出3.12萬(wan) 噸核汙染水。有數據顯示,在正式排汙開始前,核汙染水已存到了130萬(wan) 噸,要把核汙染水全部排完,上述操作還將循環無數次,整個(ge) 排汙過程至少需要30年。
核汙水泄漏?一度響起警報
9月6日,就在核汙染水排海過程中,核汙染水儲(chu) 存設備的泄漏感應器報警,顯示可能出現泄漏。東(dong) 電隨後進行緊急檢查,最終確認沒有出現漏水,判斷可能是因雨水或露水導致感應器報警。
盡管虛驚一場,但從(cong) 日方宣布將進行核汙染水排海開始,整個(ge) 排汙係統的安全問題就一直令人擔憂。
2023年6月,東(dong) 電在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汙染水儲(chu) 罐附近的雨水中,檢測出濃度較平常更高的放射性物質,顯示儲(chu) 水罐可能出現泄漏。
東(dong) 電進行詳細調查後發現,福島核電站曾在6月將核汙染水轉移到其他儲(chu) 水罐,在作業(ye) 中使用的軟管出現4厘米左右裂縫,據此判斷,核汙染水在轉移過程中確實發生了泄漏。
不僅(jin) 如此,韓國政府福島核汙水處理設施考察團在5月赴日實地考察時,更是獲知福島核電站的多核素處理係統(ALPS)在2013年至2022年間,共發生過8次故障,包括設備腐蝕、設備過濾器故障等。
日本國內(nei) 外反對聲浪持續
核汙染水開始排放後,福島縣磐城市的漁民誌賀金三郎難掩失望,他表示,“我大半輩子都在捕魚,從(cong) 沒像現在這樣不甘心,真的很擔心年輕人能否繼續從(cong) 事漁業(ye) 。”
日本全國漁業(ye) 協會(hui) 聯合會(hui) (全漁聯)也多次重申表示:“反對核汙染水排海的立場,沒有絲(si) 毫改變”。
日本一個(ge) 名為(wei) “反對核電站核汙染水排海全國聯絡會(hui) ”市民團體(ti) 還在9月1日向東(dong) 京地檢提交檢舉(ju) 信,指控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東(dong) 電總裁小早川智明。
該市民團體(ti) 主張,即便用多核素處理係統淨化後,核汙染水內(nei) 仍含有多種放射性物質,會(hui) 對食用水產(chan) 品的大量人群造成健康危害。該組織共同代表岩田薫表示,日本“采取的排海行為(wei) 極為(wei) 嚴(yan) 重”。
對於(yu) 日方強行排汙,國際社會(hui) 的反對聲浪同樣在持續。
9月2日下午,包括韓國最大在野黨(dang) 共同民主黨(dang) 在內(nei) 的多個(ge) 在野黨(dang) ,與(yu) 90餘(yu) 個(ge) 市民團體(ti) 在首爾市中心再次舉(ju) 行大規模集會(hui) ,參加人數約有5萬(wan) 人。抗議人群高舉(ju) 標語譴責日本,並敦促尹錫悅政府采取措施,阻止福島核汙染水排海。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紮哈羅娃8月30日表示,日方聲稱福島第一核電站排放的水可以安全飲用,但自己卻出於(yu) 某種原因拒絕這樣做,她呼籲日方在這一敏感問題上,“最大限度地展現透明度”。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9月1日也指出,如何處置核汙染水,絕不是日本一家私事,也不僅(jin) 僅(jin) 是個(ge) 別國家之間的事,而是事關(guan) 汙染海洋還是保護海洋、破壞環境還是嗬護環境、危害人類健康還是維護人類健康的重大問題。
汪文斌還強調,在這個(ge) 問題上,日本需要麵對的,不是哪一個(ge) 國家,而是整個(ge) 國際社會(hui) 。日方應正視周邊鄰國和國際社會(hui) 關(guan) 切,立即停止向全球轉嫁核汙染風險,不要站在整個(ge) 國際社會(hui) 的對立麵,否則必將為(wei) 此承擔長遠的道義(yi) 和法律責任。(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