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9月11日電 題:舞“動”世界,怎樣“無聲勝有聲”表達中國文化?
——專(zhuan) 訪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團長、中國特殊藝術協會(hui) 會(hui) 長邰麗(li) 華
作者 李鵬 樊中華
2005年央視春晚,中國殘疾人藝術團(下稱“藝術團”)21位聽障舞者共舞的《千手觀音》驚豔了全中國,也讓殘疾人特殊藝術首次走進大眾(zhong) 視野。而自2002年起,藝術團就已帶著《我的夢》《化蝶》等作品走出國門,以特殊藝術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20多年來足跡遍及五大洲的百餘(yu) 國家和地區,被譽為(wei) 來自中國的“美與(yu) 友誼的使者”“全球六億(yi) 殘疾人的形象大使”“人類特殊藝術的火炬”。
從(cong) 2022年冬殘奧會(hui) 上純淨唯美的《冬殘奧圓舞曲》,到今夏綻放於(yu) 敦煌大漠中的大型情景音畫劇《千手千眼》……中國的殘疾人藝術何以引發世界共鳴?又如何以創新承載傳(chuan) 統文化、融合現代藝術,不斷構築起與(yu) 世界交流的“共同語言”?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團長、中國特殊藝術協會(hui) 會(hui) 長邰麗(li) 華近日接受中新社“東(dong) 西問”專(zhuan) 訪,對此進行解讀。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2005年,您因領舞《千手觀音》而一舉(ju) 成名,這支舞對中國殘疾人和殘疾人藝術發展而言意義(yi) 何在?
邰麗(li) 華:當年排練《千手觀音》的情景至今依然曆曆在目,非常辛苦,21個(ge) 人共用一顆心髒,同呼吸、共命運地通力合作。其實我們(men) 沒想到這個(ge) 節目會(hui) “一炮而紅”,但它確實成為(wei) 藝術團發展道路上重要的裏程碑。
2002年9月,中國聾啞殘疾演員邰麗(li) 華等在北京參加大型音樂(le) 舞蹈“我的夢”作品Ⅱ——《千手觀音》舞蹈演出,博得千名觀眾(zhong) 的熱烈掌聲。鄒憲 攝
中國殘疾人藝術的發展經曆了兩(liang) 個(ge) 階段,第一階段是通過表演讓大家認識和接受特殊藝術;第二階段是以特殊藝術表演,展現殘疾人在精神世界的追求,喚起人們(men) 內(nei) 心的真善美。我們(men) 在節目中傳(chuan) 遞積極的信念和力量,打破殘障壁壘,展示自身的價(jia) 值和自尊、自信,人們(men) 通過對特殊藝術和殘疾人才華的認可,也改變了“殘疾人需要同情”的固有認知。
比如以前我們(men) 在公共場所打手語交談,總會(hui) 有人圍觀,《千手觀音》火了以後,圍觀減少了,反而有人伸出大拇指為(wei) 我們(men) 點讚。這種久違尊嚴(yan) 的獲得增加了殘疾人夥(huo) 伴的信心,為(wei) 其進一步融入社會(hui) 、去做更好的自己提供了動力。
2005年4月,江蘇南通,中國殘疾人藝術團聾人舞蹈家邰麗(li) 華領舞表演《千手觀音》。丁曉春 攝
中新社記者:從(cong) 《千手觀音》一路而來近20年,藝術團也創作了很多新作品,在題材選擇和表演形式上有怎樣的創新變化?
邰麗(li) 華:18年來,藝術團對題材選擇與(yu) 表演形式的創新是不拘一格的。在主題方麵,更加關(guan) 注殘疾人自身角色的藝術表達。如我們(men) 有一部盲人音樂(le) 劇《永曜之花》,以一位盲人演員學習(xi) 和演奏薩克斯的人生經曆為(wei) 藍本,選擇用一種現代的、多媒體(ti) 融合的方式對他克服艱難開啟生命之花的曆程進行展現。
同時我們(men) 也在探索結合現代科技手段,娓娓道來地去展現中華傳(chuan) 統文化主題。如今年6月18日起在敦煌進行的百場大型情景音畫劇《千手千眼》駐場演出,在現代舞台科技呈現的敦煌石窟全景影像及其變幻中,以妙善救父的故事為(wei) 主線,沉浸式地表現了敦煌文化之美。總之,我們(men) 始終追求創新創意,用各種方式推動特殊藝術的發展。
2023年7月,演員在大型洞窟式沉浸體(ti) 驗劇《樂(le) 動敦煌》中表演。張曉亮 攝
中新社記者:舞蹈與(yu) 音樂(le) 通常相伴相生,隨著藝術形式不斷進行融合、創新,殘障人士對藝術的感受與(yu) 表達是否會(hui) 有更多挑戰?
邰麗(li) 華:對於(yu) 聽障舞者而言,在接觸一個(ge) 新曲目時,會(hui) 有專(zhuan) 門的老師通過其他方式將音樂(le) 的複雜構成如節奏、節拍強弱等進行“解碼”、描述,幫助舞者體(ti) 會(hui) 內(nei) 在涵義(yi) 。在排練舞蹈時,會(hui) 有兩(liang) 位手語老師站在舞台兩(liang) 側(ce) ,用與(yu) 音樂(le) 高度融合的肢體(ti) 動作來傳(chuan) 遞情感、指揮舞者動作。所以我們(men) 的舞蹈是在音樂(le) 、節奏與(yu) 手語老師指揮“三者合一”下的呈現,使觀眾(zhong) 難以覺察其不同。
2021年5月15日,北京冬奧組委在北京舉(ju) 辦2021年全國助殘日主題活動。中國殘疾人藝術團表演舞蹈,引導員在台下為(wei) 聾啞舞蹈演員領舞。富田 攝
隨著更多藝術風格、形式的創新探索,創作和演出的難度確實在增加,但對我們(men) 來說也是一次次突破。例如《夢的守望》是融合了現代舞、戲劇表演和盲人器樂(le) 演奏的跨界作品,與(yu) 以往音樂(le) 節奏較固定的民族舞相比,它需要更多肢體(ti) 情緒的釋放,與(yu) 音樂(le) 結合在一起去表現,對聽障者而言難度更大。
曾經,為(wei) 避免演出時因舞台燈光等幹擾看不到指揮的情況,我們(men) 用苦練將節奏和感覺變成“肌肉記憶”,融入血液。所以這次舞者們(men) 仍舊是拿出了“下死功夫”的勁頭去排練,例如主演是一位聽障人士,卻要扮演盲人,他就跟角色原型吃住一起,無時無刻不在觀察模仿細節,同時既要體(ti) 會(hui) 一個(ge) 健全人突然陷入黑暗的情緒,又要將同情憐憫的情感降到最低。他將這種感情充分體(ti) 悟後,通過無數次苦練變成了完美的“記憶表達”。其實,新的融合形式也給予我們(men) 更多的表現空間,如在一束追光燈之下,一群年輕人在不停地奔跑,整個(ge) 場景體(ti) 現了夢想永無止境的意味,更好地給觀眾(zhong) 以思考。
2023年5月,中國殘疾人藝術團音樂(le) 舞蹈詩《我的夢》公益巡演在烏(wu) 魯木齊市藝術劇院舉(ju) 行。圖為(wei) 聽障舞者表演舞蹈《我要飛》。劉新 攝
中新社記者:藝術團21年來出訪了全球上百個(ge) 國家和地區,為(wei) 什麽(me) 要持續走出國門?
邰麗(li) 華:不斷走出國門,一是因為(wei) 我們(men) 想向世界展示一個(ge) 真實而真誠的中國,特殊藝術能為(wei) 世界理解中國的人文精神提供一個(ge) 不同視角;二是希望傳(chuan) 播中國文化。我們(men) 很多節目都有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元素,且無論走到哪裏,我們(men) 都會(hui) 用中國民族樂(le) 器演繹當地歌曲、樂(le) 曲,這往往能馬上引爆現場,引發共鳴和沉浸式互動;三是希望傳(chuan) 遞“融合、共享”的理念,我們(men) 的表演本身就有“人類將不可能變為(wei) 可能”的積極意義(yi) ,那麽(me) ,人類也可破除國家之間、不同文化之間的隔閡,形成友好交流。
2018年11月,作為(wei) 中國擔任聯合國安理會(hui) 輪值主席活動,中國殘疾人藝術團“我的夢”演出在美國紐約林肯中心舉(ju) 行。廖攀 攝
還記得我們(men) 在土庫曼斯坦演出,快結束時當地停電,但沒有一個(ge) 觀眾(zhong) 離開,他們(men) 不約而同地將手機電筒打開,如點點星光閃爍其間。當時我們(men) 的盲孩子說道:“這是我們(men) 的世界,我們(men) 是黑暗的主人,我們(men) 不能就這樣結束,我們(men) 的演出不能沒有結尾,我們(men) 要給觀眾(zhong) 留下一份完美,留下一份遺憾中的完美。”最後在手機電筒光亮如繁星流動的劇場中,演員們(men) 把《天下一家》獻給了土庫曼斯坦人民。舞台上下交相輝映,溫暖和感動頃刻間融化了所有,讓我至今難以忘懷。不同國家的人們(men) 由此認識到了彼此的友善和可親(qin) 可愛,認識到我們(men) 是永遠的好夥(huo) 伴。
事實上我們(men) 在出訪演出時,常有他國重要嘉賓觀看。通過藝術這種“共同語言”,通過中國殘疾人在舞台上的盡情揮灑,通過這樣零距離的接觸和認知,可能會(hui) 使國與(yu) 國之間產(chan) 生更多超越語言、膚色、人種、意識形態的理解,打破刻板偏見,進而促進交流。
2011年9月,比利時公主阿斯特裏德(右)在布魯塞爾觀看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傾(qing) 情奉獻的演出——《我的夢》。圖為(wei) 阿斯特裏德公主向演員致謝。沈晨 攝
中新社記者:殘疾人特殊藝術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何異同?是否有可以彼此借鑒之處?
邰麗(li) 華:藝術團迄今已出訪了103個(ge) 國家和地區,接觸到世界各國的特殊藝術表演團體(ti)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殘疾人創作的藝術雖各有千秋,但在人性的展示和潛能的挖掘上卻是一致的。
我相信不同文化土壤上的創造力是可以相互啟發的。比如中國的特殊藝術可能更注重集體(ti) 的默契和互助精神,而西方會(hui) 更注重個(ge) 體(ti) 的獨特性;中國作品會(hui) 體(ti) 現和延續文化根脈,而西方作品大都是現代、多元的風格。
人們(men) 說藝術無國界,藝術中所體(ti) 現的人性真善美和人對美的追求是能跨越國界打動彼此內(nei) 心的。藝術團始終肩承展現中國文化,呼籲構建和平、友愛、美好、包容的世界的責任,因此如何以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根基,融合現代藝術來傳(chuan) 遞這些內(nei) 容,是我們(men) 不斷探索的方向。
2018年11月,中國殘疾人藝術團《“舞動中國”·我的夢》加拿大多倫(lun) 多站的演出收獲滿場的掌聲與(yu) 感動。圖為(wei) 聾人舞蹈隊表演群舞《永不停跳的舞步》。餘(yu) 瑞冬 攝
中新社記者:藝術團在全球進行了很多公益演出,為(wei) 什麽(me) 這樣做?
邰麗(li) 華:一直以來,都是人們(men) 幫助我們(men) 、成就我們(men) ,因此我們(men) 也想充分發揮自己的價(jia) 值,看看能為(wei) 他人做些什麽(me) 。2005年《千手觀音》在國內(nei) 外引起巨大轟動後,我們(men) 演出不斷,獲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於(yu) 是2007年成立了“我的夢”和諧基金,用演出收益結餘(yu) 的資金去幫助更多的人,如幫助2008年汶川地震中的受災民眾(zhong) ,幫助國外一些因為(wei) 戰亂(luan) 致殘的孩子們(men) 等。《千手觀音》最後有一段注解:隻要你心中有愛,心地善良,你伸出一千次手去幫助別人,也會(hui) 有一千隻手來幫助你。借助藝術團的影響力,我們(men) 幫助他人,也希望告訴世界,人與(yu) 人之間是平等的,可以互相包容、甘苦與(yu) 共。
2007年4月,中國殘疾人藝術團應邀來石家莊募捐義(yi) 演,所得款項將用於(yu) 河北省約496萬(wan) 殘疾人福利事業(ye) 。該台演出名為(wei) 《我的夢》,圖為(wei) 無臂演員表演的舞蹈。張澍 攝
我們(men) 也希望通過藝術表演喚醒人們(men) 心中的愛,用藝術這一共同語言呈現給世界一個(ge)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中的“大我”,彼此消除誤解,增進了解,建立信任。(完)
受訪者簡介:
受訪者供圖
邰麗(li) 華,國家一級演員,現任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團長、藝術總監,中國特殊藝術協會(hui) 會(hui) 長,第十一屆、第十二屆、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舞蹈家協會(hui) 理事。榮獲全國勞動模範、中國五四青年獎章、全國自強模範、巾幗建功先進個(ge) 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等榮譽稱號。15歲登上世界頂級藝術殿堂意大利斯卡拉大劇院;24歲登上紐約卡內(nei) 基音樂(le) 廳;塑造了經典舞蹈《千手觀音》舞蹈形象,2004年雅典殘奧閉幕式震撼世界,2005年央視春晚感動國人,榮獲2005年感動中國人物、“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意大利“第三千年”國際獎、巴塞羅那城市獎—舞蹈類等殊榮。帶領中國殘疾人藝術團聾人舞蹈隊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集體(ti) 獎”,巡演五大洲103個(ge) 國家和地區,成為(wei) 出訪國家和地區最多的中國藝術團體(ti) 之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