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9月14日電(錢晨菲)當杭州亞(ya) 運會(hui) 遇上“中國風”,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現代體(ti) 育的交織在杭州亞(ya) 運村裏展現得淋漓盡致。作為(wei) 杭州亞(ya) 運會(hui) 最大的非競賽場館,“村裏”的故事分外精彩,“中國風”徐徐吹來。
杭州亞(ya) 運村。中新社記者 錢晨菲 攝
杭州亞(ya) 運村分為(wei) 運動員村、技術官員村、媒體(ti) 村三大部分,並設有國際區、公共區等配套設施。雖功能屬性不同,但“文化小屋”是各村的標配,更是立體(ti) 展示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窗口。
走進運動員村文化小屋,一條長達60米的“中華龍”風箏盤旋於(yu) 小屋上空,象征華夏文明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屋內(nei) ,盤扣、纏花和絨花製作技藝、雕版印刷、臨(lin) 安昌化竹編等中國傳(chuan) 統技藝一一展示,以精美的作品引得眾(zhong) 人拍照打卡。
其中,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蕭山過江布卷筒整齊裝點於(yu) 整麵白牆之上,其以中國農(nong) 耕文明的結晶——二十四節氣為(wei) 依據,選取每個(ge) 節氣的代表性植物作為(wei) 天然染料,入染後每個(ge) 作品呈現獨特“漿紋”、千變萬(wan) 化。
浙江省級非遺傳(chuan) 承人吳瑩熱情邀請著來往參觀者親(qin) 手體(ti) 驗蕭山過江布的製作。她介紹,“作為(wei) 杭州亞(ya) 運村內(nei) 的文化展示項目,不同節氣的代表性植物都經過了精挑細選,希望向世界展示杭州不同時節的風物,傳(chuan) 播文化、傳(chuan) 遞幸福。”
智能科技的助力讓傳(chuan) 統技藝展示變得更為(wei) 新鮮、多元。隻見一台智能篆刻機被眾(zhong) 人簇擁,經過數分鍾的等待,一枚個(ge) 性化藝術印章製作完成。據了解,該應用以篆刻這一最富文化、最具難度的古老藝術為(wei) 載體(ti) ,利用人工智能、交互設計、硬件研發等技術降低其門檻,幫助零基礎用戶設計和製作屬於(yu) 自己的印章。
運動員村文化小屋內(nei) 的“中華龍”風箏。中新社記者 錢晨菲 攝
不僅(jin) 如此,冠軍(jun) 運動員在文化小屋內(nei) 還可體(ti) 驗到蘊含東(dong) 方之美的絲(si) 綢定製,在個(ge) 性化設計之後,成品最快可在4小時送達杭州亞(ya) 運村;其餘(yu) 運動員參與(yu) 體(ti) 驗定製後也可得到小絲(si) 巾作為(wei) 此次的亞(ya) 運紀念。
“緊張激烈的比賽之餘(yu) ,我們(men) 希望運動員們(men) 可以在文化小屋體(ti) 驗文化魅力,讓身心得到放鬆。”運動員村綜合保障專(zhuan) 員塗文軍(jun) 告訴記者,該村的文化小屋以“樂(le) ”為(wei) 主題,體(ti) 現的是運動員們(men) 快樂(le) 、充滿活力的特點。互動體(ti) 驗區包含7個(ge) 主題、22個(ge) 互動項目及2個(ge) 漢語橋互動體(ti) 驗活動。賽事期間,這裏每天會(hui) 組織5場體(ti) 驗活動,讓運動員們(men) 對中國文化有更近距離的接觸和更深入的了解。
相較於(yu) 運動員村的輕鬆、快樂(le) ,技術官員村的文化小屋則以“國風”為(wei) 主基調,通過在文化屋內(nei) 設置非遺精品集萃、茶文化、古琴藝術、製扇技藝等展示與(yu) 互動項目,體(ti) 現出了濃厚的中國傳(chuan) 統文化韻味。
茶藝師在技術官員村文化小屋內(nei) 以茶會(hui) 友。中新社記者 錢晨菲 攝
“技術官員村60歲以上的官員有400多人,所以這裏的文化小屋以沉浸式體(ti) 驗國風文化為(wei) 主。例如在茶文化體(ti) 驗區,技術官員們(men) 不僅(jin) 可以了解到中國茶文化的悠久曆史,還能現場體(ti) 驗泡茶、品茶。浙派古琴藝術家會(hui) 在現場演奏,品茗聽琴、意猶未盡。”杭州亞(ya) 運村運行管理中心(技術官員村)文化活動主管戚向陽說。
媒體(ti) 村文化小屋同樣掀起“中國風”。走進屋內(nei) ,中草藥香氣撲麵而來,杭州亞(ya) 運村運行管理中心綜合門診部中醫文化展示工作人員董虹介紹,“文化小屋中放置了很多中草藥製成的除濕包,媒體(ti) 朋友在了解中醫文化的同時,可以體(ti) 驗中藥材紮染布藝、製作中藥香囊等。”
工作人員展示中藥材紮染應用。中新社記者 錢晨菲 攝
中醫養(yang) 生是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生動體(ti) 現,為(wei) 了增加其趣味性、互動性,中醫藥文化展示區內(nei) 還運用3D裸眼技術展現了八段錦,幫助伏案寫(xie) 稿的媒體(ti) 記者活動筋骨。
除了中醫文化博覽,媒體(ti) 村文化小屋內(nei) 還設置了文創展示區、西泠文化學堂和非遺文化互動展示區。如西泠印社當代注冊(ce) 社員創作的多種金石篆刻作品——“百印牆”,其中包括了40方杭州亞(ya) 運會(hui) 競賽項目篆刻作品、19方曆屆亞(ya) 運會(hui) 主題口號篆刻作品以及以所有參加此屆亞(ya) 運會(hui) 的國家(地區)相關(guan) 元素創作的非漢字印章與(yu) 圖形印。
杭州亞(ya) 運會(hui) 開幕在即,亞(ya) 運村裏的“中國風”也將成為(wei) 讓各方來客感受“中國味”的別樣窗口。(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