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丹尼爾,歡迎來到第四季《體(ti) 驗中國》。
今天我來到了杭州,當我們(men) 談到杭州時,腦海中的第一個(ge) 想法是電子商務。漢語中有個(ge) 詞是“買(mai) 買(mai) 買(mai) ”,不管你買(mai) 小東(dong) 西還是大件,都能做到盡可能快地送貨上門。物流是怎麽(me) 工作的,背後的邏輯是什麽(me) ?我今天來到了這裏,看,這裏叫菜鳥!讓我們(men) 一起去看看,中國物流是怎麽(me) 工作的……”
視頻中,主持人丹尼爾侃侃而談,帶著濃重的好奇心,帶著觀眾(zhong) 們(men) 近距離觀察中國電子商務中非常重要的環節——物流。在下沙保稅倉(cang) 的菜鳥倉(cang) 庫,他得以親(qin) 自體(ti) 驗峰值可處理300萬(wan) 訂單的物流倉(cang) 庫是如何運轉的。
這是一部叫《體(ti) 驗中國(China Experience》的紀錄片,從(cong) 2019年至今,已經在南非推出四季。每集30分鍾,主題是由非洲主持人親(qin) 身體(ti) 驗中國的發展變化,以外國人視角看中國。拍攝完成後,這些視頻在南非主流電視台反複播出,成為(wei) 當地人熱追的一檔節目。
這部紀錄片,是人民網南非公司所拍攝的。幾年來,從(cong) 《體(ti) 驗中國》到《嗨!師傅》《中國餐桌上的南非美食》《中國人在非洲》等紀錄片,他們(men) 用優(you) 質的影像作品,拍下了非洲人體(ti) 驗中國的故事、中國與(yu) 非洲友好往來的故事,打造了一批廣受中非人民歡迎的優(you) 秀節目。
“看到中國迅速發展的背後原因”
在《體(ti) 驗中國》節目中,對話和體(ti) 驗往往伴隨著驚歎。
在北京平穀,對話是這樣的——
“我們(men) 農(nong) 業(ye) 中關(guan) 村打造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高地,你猜多少個(ge) 博士參與(yu) 其中?”
“你是說大學裏的博士嗎,可能有5個(ge) ,最多10個(ge) ?”
“我們(men) 建了43個(ge) ‘博士農(nong) 場’,然後有168個(ge) 博士和兩(liang) 院院士參加。我這就帶你去認識一位博士。”
在北京大興(xing) 亦莊,體(ti) 驗是這樣的——
“提起中國科技,大家會(hui) 說中國人的生活在各個(ge) 方麵都被科技改變了。你試過乘坐沒有司機的出租車嗎?我來到了亦莊,這裏有很多無人駕駛的汽車,我打算攔住一輛車,看看裏麵是否真的沒有司機……”視頻裏,南非人邁克爾站在亦莊的街頭,伸手攔下了一輛無人駕駛汽車。
在車上,他對自動駕駛的平穩、安全表現讚歎不已。“我覺得完全不用擔心,在中國,自動駕駛相關(guan) 的監管部門始終把安全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上。”他不斷感歎:“這個(ge) 車子很棒,很適合在非洲開……”
在江蘇蘇州,一番對話始終在“高空”進行——
“你剛才體(ti) 驗到的開飛機,是基於(yu) 真實情況開發出來的,我們(men) 曾經跟中國商飛,也就是中國造大飛機的公司合作過。”
“你說的是C919?”
“對。剛才我們(men) 體(ti) 驗了模擬飛行,現在我們(men) 來到外太空,我們(men) 也定製了一套VR係統來提供體(ti) 驗。”……
對於(yu) 節目中的非洲主持人來說,做節目的過程,是自己深入了解中國的過程。
來自尼日利亞(ya) 的金斯利主持過《體(ti) 驗中國》。他告訴記者,此前自己了解中國的方式主要是通過電影,在電影中能感受到中國人的生活方式與(yu) 世界上很多國家有諸多不同之處。“但當我來到中國後,還是被這裏厚重的曆史文化震撼到了,中國曆史可以追溯到那麽(me) 久遠的年代。”讓他感到印象深刻的,是中國人每次跟家人、同事和朋友聊起自己國家的文化時,那種滿滿的自豪感。
作為(wei) 第一季嘉賓,南非人大林在節目拍攝之前,曾經來過中國一次。他告訴記者,作為(wei) 遊客來中國時印象最深刻的是看到了很多新建成的基礎設施。
而通過拍攝《體(ti) 驗中國》,大林覺得,自己有機會(hui) 看到了中國進步的內(nei) 在機製。“看到中國迅速發展的背後原因,讓我感到這個(ge) 國家太讓人驚歎了”。
大林拍攝的其中一集,是參觀中國中車的工廠,親(qin) 眼見證中國高鐵是如何被研發、生產(chan) 出來的。視頻裏,他和搭檔一起戴上安全帽,在高鐵生產(chan) 車間不斷感歎。直到幾年後,回想起當時的經曆,大林依然說“難以忘懷”。
同樣讓他難以忘懷的是,“在青島的電影工作室,我有機會(hui) 看到一些世界電影大片在其中拍攝的工作室。這真的讓我印象深刻,因為(wei) 我本來就對電影中的細節情有獨鍾。”
“讓非洲朋友更加全麵地認識和了解中國”
對於(yu) 很多非洲人來說,中國發展的成就有目共睹,但中國發展背後的邏輯、製度等,卻不一定有機會(hui) 了解。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來自多哥共和國的丹尼爾說,在主持《體(ti) 驗中國》這個(ge) 節目之前,“我隻是生活在一個(ge) 可以提供豐(feng) 富的所需物品的世界中,卻不知它們(men) 經過什麽(me) 途徑到來。”他坦言,“我曾經很難理解中國那些工廠是如何用數字化係統來發展生產(chan) 的。”
如今,在節目裏深度探訪過菜鳥物流的丹尼爾,還一直在使用菜鳥物流的服務,這個(ge) 來自中國的應用,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他看來,中國物流的發貨和送貨服務,是可以吸引南非人甚至非洲人關(guan) 注的好故事。
“這個(ge) 電視節目可以滿足我們(men) 對中國文化和中國人的好奇心,我推薦給所有想了解中國的人。”丹尼爾告訴記者。
非洲朋友想知道中國發展背後的故事,中國人則希望能將自己的故事更好地講出去。
作為(wei) 節目嘉賓,在江蘇蘇州做團扇的李晶告訴記者,節目向非洲人民展現了中國既傳(chuan) 統又現代的形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比如我們(men) 蘇州,既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內(nei) 涵,又在老城區之外建設了一座非常國際化的新城市,很多地方跟北京、上海是一樣的,有非常發達的現代生活方式。我覺得這裏就是今天中國的一個(ge) 縮影。”李晶表示。
作為(wei) 一名科技領域的從(cong) 業(ye) 者,蘇州同元軟控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凡利在節目中,主要講述的是中國自主高端工業(ye) 軟件及其在各個(ge) 行業(ye) 應用的故事。
周凡利告訴記者,他覺得這些年中國在包括工業(ye) 軟件在內(nei) 的很多領域都取得了非凡成績,有必要以正麵、直接的方式告訴世界。“比如工業(ye) 軟件,過去普遍認為(wei) 這是歐美的領域,但節目中展示了中國在工業(ye) 軟件技術方麵的突破、進展與(yu) 應用,相信播出後能夠讓非洲朋友更加全麵地認識和了解中國。”
事實上,傳(chuan) 播效果的確非常好,相關(guan) 經驗也引發了不少非洲人對於(yu) 自己國家該如何發展的思考。
金斯利告訴記者,在近距離觀察過中國後他思考了很多。關(guan) 於(yu) 非洲可以從(cong) 中國學習(xi) 什麽(me) ,他一口氣列舉(ju) 了幾條——
比如,將發展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再如,中國總是能製定出一段時間內(nei) 需要實現的目標規劃,非洲人也可以借鑒這個(ge) 做法以保持發展的連貫性……
“這是一段雙向奔赴的故事之旅”
從(cong) 體(ti) 驗中國城鎮的發展變化,到深入學習(xi) 中國脫貧攻堅的經驗,從(cong) 展示大學生、創業(ye) 者、藝術家等群體(ti) 不斷傳(chuan) 承創新的精神麵貌,到體(ti) 驗創新科技給中國人生活、工作帶來的變化……從(cong) 2019年第一季開始至今,《體(ti) 驗中國》已經在南非主流電視台播出了四季,並取得較高收視率和廣泛認可,南非觀眾(zhong) 非常歡迎從(cong) 南非人視角來觀察和體(ti) 驗中國發展的成就。
“這是一段雙向奔赴的故事之旅。”人民網南非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每一季播出完成後,當地電視台就會(hui) 來詢問下一季的情況。
對於(yu) 這些節目,當地主流電視台也非常歡迎。
“值得一提的是,從(cong) 內(nei) 容製作和節目生產(chan) 角度來說,我們(men) 收到的節目都是專(zhuan) 業(ye) 水平。”在給本報記者的回信中,南非主流電視台BusinessDay TV負責人塞米伊·紮克表示,在過去的幾年裏,該頻道收到了人民網南非公司製作的兩(liang) 個(ge) 節目《體(ti) 驗中國》和《中國人在非洲》。
“《體(ti) 驗中國》提供了一個(ge) 獨特的視角,讓我們(men) 了解到在中國旅行是什麽(me) 樣的,這是我們(men) 很多觀眾(zhong) 可能在其他節目中沒見過的。中國豐(feng) 富的文化和多樣化的旅行去處,被很專(zhuan) 業(ye) 地拍攝下來,在視覺上很有吸引力。”他說。
除了《體(ti) 驗中國》,其他節目同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去年剛上映的《中國人在非洲》,講述了在非洲各個(ge) 國家努力奮鬥的中國人、中資企業(ye) 如何回饋和融入當地社會(hui) 。
在塞米伊·紮克看來,《中國人在非洲》在詮釋中非關(guan) 係方麵邁出了一大步,節目重點關(guan) 注了中國在非洲大陸上進行的各種投資。“這一係列節目為(wei) 觀眾(zhong) 提供了很多有用信息,幫助他們(men) 深入了解此前可能沒太接觸的各種中非合作方案。”
再如《嗨!師傅》,選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前推出,運用真人秀、外國主播等受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形式,以外國遊客視角看中國街頭巷尾,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幫助非洲朋友了解真實的中國發展現狀,傳(chuan) 播中國聲音與(yu) 中華文化。
關(guan) 於(yu) 如何講述中國故事,參與(yu) 過節目之後,每個(ge) 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站在南非人的角度,大林認為(wei) ,中國有很多有吸引力的東(dong) 西,比如時尚,如服裝、美容等;還有基礎設施,大型項目、酒店、度假勝地等;當然還有食物,了解中國人吃什麽(me) 、怎麽(me) 做菜以及讓菜受歡迎,也是很多南非人希望了解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也經常吃中國菜。”
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在《嗨!師傅》中表演武術的劉銀山說,在對外講述中國故事時,自己最大的心得是“實誠”和“誠實”。
“我從(cong) 14歲習(xi) 武至今已經有整整49年,所以我在用自己真正擅長的東(dong) 西和別人交流,非洲朋友對我表演的傳(chuan) 統八極拳非常感興(xing) 趣,被中國武術的博大精深震撼到了,我覺得我們(men) 就是要將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真正優(you) 秀的一麵展示給對方。”劉銀山告訴記者。
《體(ti) 驗中國》的其中一集,是來自非洲的女主持人到黃山腳下體(ti) 驗中國茶文化。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節目中出現的黃山市猴坑茶業(ye) 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方麗(li) 彥說,中國是茶的故鄉(xiang) ,茶已經成為(wei) 世界文化相互連接的一條紐帶,是世界人民友好交流和融合的見證者。她說,節目裏既是兩(liang) 個(ge) 年輕女孩之間的簡單交流,更是來自不同大陸的不同文化之間的一次交匯。
方麗(li) 彥表示,如今,“中國製茶技藝和相關(guan) 習(xi) 俗”被列入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而自己生長於(yu) 茶鄉(xiang) ,也是傳(chuan) 統製作技藝的傳(chuan) 承人,理應為(wei) 廣泛傳(chuan) 播我們(men) 的茶文化發揮自己的作用。她希望,自己能繼續講述這樣的中國故事。
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劉少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