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詩意通民心 第九屆劍橋徐誌摩詩歌藝術節精彩上演

餘穎 發布時間:2023-09-19 09:17:00來源: 人民網-國際頻道

  人民網倫(lun) 敦9月17日電 (餘(yu) 穎)浪漫的徐誌摩花園、綠柳成蔭的康河畔,第九屆劍橋徐誌摩詩歌藝術節再度回歸,吸引了百餘(yu) 位名家齊聚一堂,共赴詩歌之約。為(wei) 期六周的藝術節正舉(ju) 辦多場精彩活動,進一步推動中西方詩人、藝術家和學者的思想交流和對話。

  劍橋徐誌摩詩歌藝術節創立於(yu) 2015年,經過幾年的發展,已成為(wei) 英國頗具規模和影響力的中英文化交流活動之一。劍橋大學國王學院院長邁克爾·普羅克托爾在賀信中表示,非常高興(xing) 看到劍橋徐誌摩詩歌藝術節再次回歸劍橋。作為(wei) 傑出的中國詩人,徐誌摩與(yu) 布魯姆斯伯裏學派及國王學院的親(qin) 密關(guan) 係,給國王學院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在徐誌摩曾經生活與(yu) 學習(xi) 的國王學院來紀念他的成就,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藝術節海報。主辦方供圖

  藝術節海報。主辦方供圖

  徐誌摩詩歌藝術節主席、劍橋大學社會(hui) 人類學教授艾倫(lun) ·麥克法蘭(lan) 多年來一直堅持不懈耕耘藝術節,致力於(yu) 為(wei) 中西方詩人、藝術家與(yu) 學者提供國際化的交流平台,鼓勵加深對彼此文化與(yu) 曆史的理解。在15日開幕儀(yi) 式上他表示,今年藝術節的主題是“和諧”,這是所有藝術的核心。和諧是中國文明的核心理念和價(jia) 值觀。中國文明就像一片森林,生長著各種不同的樹:不同的人身處在不同的位置,擁有不同的地位,扮演著各種角色。它們(men) 都是並肩生長的,以一種相互支持的方式共享同一空間。他表示,將繼續通過詩歌節交流為(wei) 兩(liang) 國的人文交流注入活力,為(wei) 兩(liang) 國人民民心相通搭建橋梁。

藝術節舉(ju) 辦的人文交流活動。主辦方供圖

  藝術節舉(ju) 辦的人文交流活動。主辦方供圖

  詩歌朗誦會(hui) 上,悠揚的琴聲同抑揚頓挫的朗誦聲交織共融,引領觀眾(zhong) 在音與(yu) 畫的世界裏徜徉,體(ti) 味詩歌中描繪的獨特意境。英國約克大學音樂(le) 學講師史黛芙·寇娜博士自彈自唱中文歌曲《去吧》,該歌曲是她以徐誌摩在1924年創作的《去吧》一詩為(wei) 歌詞而譜曲創作的。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副院長史蒂文·切利、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藝術指導者葉錦添、劍橋大學學者遊心泉,則分別用英語、中國廣東(dong) 話和中國普通話朗誦了《去吧》。多位嘉賓聲情並茂地朗誦了中國古代和當代詩歌作品,以及彼得·休斯、露西·漢姆爾頓、詹姆士·寇戈海爾等來自多個(ge) 國家和地區詩人的作品。每一句話、每一個(ge) 字,在朗誦者情感渲染下,直擊人心,現場觀眾(zhong) 無不動容。

藝術節舉(ju) 辦的人文交流活動。主辦方供圖

  藝術節舉(ju) 辦的人文交流活動。主辦方供圖

  新書(shu) 發布會(hui) 及研討會(hui) 上,推出《奇妙與(yu) 藝術——麥克法蘭(lan) 對話葉錦添》(英文版);《當西方遇見東(dong) 方——東(dong) 亞(ya) 毛筆畫》(英文、法文雙語版);中國詩人閻誌長詩作品《挽歌與(yu) 紀念》(英文版);中國詩人李少君詩歌精選集《我是有大海的人》(英文版)等6本聚焦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新書(shu) 。

藝術節新書(shu) 發布。主辦方供圖

  藝術節新書(shu) 發布。主辦方供圖

  本次藝術節還向多位傑出人士頒發了獎項,表彰其在中英人文交流中的傑出表現,其中葉錦添獲徐誌摩終身成就獎(藝術類);露西·漢姆爾頓獲徐誌摩終身成就獎(文學類);餘(yu) 海歲、閻誌、倪沙·拉瑪雅獲徐誌摩詩歌獎;安妮·馬興(xing) 獲徐誌摩藝術獎;史黛芙·寇娜獲徐誌摩音樂(le) 獎;邁克爾·普羅克托爾獲徐誌摩國際文化交流獎。

  本次藝術節由英國“保護瀕臨(lin) 消失的世界基金會(hui) ”、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瑞弗斯文化遺產(chan) 保護計劃”主辦。劍橋康河出版社、聽花劍橋實驗室、劍橋亞(ya) 洲文化協會(hui) 等協辦機構與(yu) 合作夥(huo) 伴支持。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