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貴陽9月18日電 (周燕玲 邱軼軻)時隔6年,台灣花蓮縣光複鄉(xiang) 馬太鞍古屋文化館負責人楊正治再次來貴州省貴定縣雲(yun) 霧鎮。年過六旬的他說:“來這裏,就像回自己的家一樣親(qin) 切。”
9月14日,來自台灣花蓮縣光複鄉(xiang) 的交流團在貴州貴定縣雲(yun) 霧鎮交流合影。周燕玲 攝
9月12日至18日,來自台灣花蓮縣的“黔台兩(liang) 地少數民族友好鄉(xiang) 鎮交流團”一行30餘(yu) 人到訪貴州。2017年,貴州貴定縣雲(yun) 霧鎮與(yu) 台灣花蓮縣光複鄉(xiang) 簽訂締結友好鄉(xiang) 鎮協議書(shu) ,兩(liang) 地希望以此為(wei) 契機,推動貴州與(yu) 台灣兩(liang) 地少數民族經貿文化的交流。
雲(yun) 霧鎮是貴州產(chan) 茶大鎮,交流團一行到訪該鎮時,不僅(jin) 品“雲(yun) 霧貢茶”話兩(liang) 地發展,還走進綠油油的雲(yun) 霧鎮茶園,查看茶葉長勢和茶葉管理方法。
“這裏有山有水跟光複鄉(xiang) 的地形地貌很相似,兩(liang) 地在農(nong) 業(ye) 發展、觀光旅遊等方麵有許多相互借鑒的地方。”楊正治說。
雲(yun) 霧鎮享有貴州“苗族蘆笙長鼓舞之鄉(xiang) ”的美譽。在那裏,身穿苗族服飾的當地村民和身穿阿美人傳(chuan) 統服飾的光複鄉(xiang) 村民代表,伴著悠揚的蘆笙曲,不僅(jin) 手牽手跳苗族蘆笙長鼓舞,還手牽手跳起歡快的台灣阿美部落豐(feng) 年祭傳(chuan) 統舞蹈。
台灣花蓮縣光複鄉(xiang) 馬太鞍部落會(hui) 議首席顧問蔡玉枝說,雖然大家穿著不同的服飾,也沒學過對方的舞蹈,但跳起來卻像一家人一樣很有默契。
交流團一行還來到大陸最大的苗族聚居地——西江千戶苗寨,走過風雨橋、穿過吊腳樓、看原生態歌舞表演,零距離感受苗族同胞的當下生活和苗寨的別樣風情。
9月17日,來自台灣花蓮縣光複鄉(xiang) 的村民在貴州西江千戶苗寨參觀苗繡製作。 邱軼軻 攝
交流團領隊黃儀(yi) 芳多年前曾到過西江千戶苗寨,於(yu) 她而言,苗寨的快速發展,處處讓人驚豔。在她看來,兩(liang) 岸少數民族要多交流才能相互借鑒,比如文化如何傳(chuan) 承與(yu) 保護,如何透過旅遊發展來提升部落生活與(yu) 經濟,讓大眾(zhong) 能因少數民族的文化認識族群,但也不能因旅遊發展而讓少數民族文化變樣。
台灣花蓮縣光複鄉(xiang) 村民代表表示,希望兩(liang) 岸多一些民間交流交往,不僅(jin) 是光複鄉(xiang) 的村民來貴州,也希望貴州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去台灣走一走看一看,常來常往。(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