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德國智庫國際席勒研究院創始人兼主席黑爾佳·策普—拉魯什前往北京訪問。“時隔3年多再次到訪中國,我見到了很多老朋友,看見很多地方都在進行新的建設,非常令人欣喜。”策普—拉魯什表示,中國改革開放創造了了不起的經濟奇跡,中國發展步伐從(cong) 未停止,並仍在不斷取得新的進步。
談起中國經濟多年來的快速發展,策普—拉魯什認為(wei) ,一個(ge) 重要原因在於(yu) “中國找到了自己的發展道路”。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於(yu) 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策普—拉魯什表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更加充分地融入全球經濟,這是中國基於(yu) 自己悠久的曆史文化傳(chuan) 統、立足於(yu) 本國國情做出的麵向未來、富有成效的決(jue) 策。
2020年,中國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實現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一項本質要求。談及幾次走訪中國農(nong) 村地區的見聞,策普—拉魯什感慨萬(wan) 千。她告訴記者,記得1971年第一次訪華時,中國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還主要依靠人力;而現在,現代農(nong) 業(ye) 已經成為(wei) 主導。中國耕地麵積僅(jin) 占全球的7%,人口數量卻占世界總人口的約22%,“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減少貧困人口約8億(yi) 人,這是全球減貧事業(ye) 的卓越範例”。
策普—拉魯什注意到,習(xi) 近平主席多次深入貧困地區調研,作出一係列重要指示,為(wei) 做好脫貧攻堅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國各地黨(dang) 員幹部從(cong) 實際出發,因地製宜,幫助鄉(xiang) 親(qin) 們(men) 尋找脫貧致富的好路子:或是通過改善基礎設施發展經濟;或是通過辦好鄉(xiang) 村教育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或是發展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完善鄉(xiang) 村物流,讓偏遠地區居民享受城鄉(xiang) 無差別服務……“中國在減貧事業(ye) 上取得的成功,是一項了不起的貢獻。”策普—拉魯什說。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中巴經濟走廊、雅萬(wan) 高鐵、中老鐵路……說起共建“一帶一路”項目,策普—拉魯什如數家珍。她表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的項目為(wei) 共建國家帶來了改變,幫助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消除貧困。中國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wei) 基礎的國際關(guan) 係基本準則,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各國發展友好合作,中國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推動各國共同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5周年。策普—拉魯什對於(yu) 德中兩(liang) 國經貿合作十分關(guan) 注。她表示,德中兩(liang) 國合作潛力巨大。德國需要出口市場,中國擁有巨大的市場,也是最有潛力的市場之一。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德中加強合作將促進世界發展繁榮。
采訪中,策普—拉魯什特意提到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萊布尼茨關(guan) 注中國發展,曾於(yu) 1697年出版《中國近事》一書(shu) ,主張雙方加強合作與(yu) 文化交流。策普—拉魯什認為(wei) ,當前德國民眾(zhong) 對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了解仍有待加深,“我們(men) 應該努力讓兩(liang) 國民眾(zhong) 親(qin) 近彼此文化、加深相互了解,夯實兩(liang) 國人民友好基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